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49
4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相应天下的管理者。“无常心”,就是大公无私,没有自己的私心。因为没有私心,所以才能以百姓心为心。所以孔子也说:“勿意、勿必、勿固、勿我”。我们可以看看我们当今的天下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这种感觉了。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两种善之,要辨证来看。善者,吾善之。这是发扬善举。“不善者,吾亦善之”这是隐恶而扬善。“德善”,得善也,这是大善,是弘扬善性,这是和孟子“性善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也是孔子讲的“以直报怨”,直,亦是一种“善之”之法。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这样在整体上,就弘扬了“信”,这是奠定正道。
老子在27章讲——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袭明”是一种整体的导向,是大道。所以“德善”、“德信”是大善,是大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歙歙”收敛志意,放下自己的个人好恶、私心与偏颇。这里所言的是无为而治,圣人心没有偏倚。所以圣人心的格局在天下,所以他会把自己的个人的私欲化掉。把群众的耳目,当做自己的耳目,把群众当做镜子,检视自己做得好不好。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圣人皆孩之,说的是圣人对待天下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孩子做得好,我们要表扬,孩子做错了,要帮助他发现错误,改正之,而向善。圣人皆孩之,这里有大爱,有发自内心的爱。
这一章,全都是修行,不是有一个“德善”、“德信”、“无常心”等等理论,而是描述圣人所达到的一种生命境界。这就像中医,以临证为中心,面对真实的病人,我们辨证施治,没有固定的方法,把具体的病人的当下之证当做核心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