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来的「胆结石」怎么吃回去?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不开刀如何把胆结石化掉?

胆结石并不一定需要通过手术来取掉,是可以通过吃药来化掉的。现在人们的生活变好了,反而造成了胆结石患者的不断增加,这不仅是由于物质丰富,而且还在于缺少运动,这样自然就容易患上胆结石。
但是胆囊也是我们身体比较重要的一个器官,影响到消化功能,如果由于胆结石的原因将胆囊切除了话,那就得不偿失了。如果是胆结石不是很大的时候,通过吃药是完全可以将胆结石化掉的。那么到底可以通过吃哪些东西来化掉胆结石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胆结石的那些事。

什么是胆结石?

胆结石,顾名思义就是胆囊或者胆管里面生了石头,从而引起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的疾病。而这个胆结石按照发生的部位我们又可以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从我国80年代初全国调查结果来看,胆囊结石发生率约为52.8%,肝内胆管结石为36.2%,胆总管结石为11%。

胆结石是如何形成的?

虽然名称叫做胆结石,但是这个胆结石并不是真正的石头,只不过是形状跟石头相似罢了。我们来作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如果我们把胆道系统比喻是河流,那么胆结石就可以比喻为河流中沉积的泥沙,当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河流中的水流减慢或者堵塞,那么那些泥沙就会慢慢沉积下来,从而变大,到最后会使河流变窄。而我们胆囊中的胆结石并不是我们食入的沙子和石头,而是胆汁成分异常造成胆盐、卵磷脂减少或者胆固醇含量增加,那么胆固醇就会沉积析出,这样就变成了较大一块的结石。
另外,如果胆道发生了感染,那么也容易形成结石,比如我们平常说的胆囊炎、胆管炎等等,当发炎的时候也会影响到胆囊中胆汁成分的异常分泌,从而形成胆结石。
总的来说,胆结石的形成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就像一条河流的泥沙堆积一样,必须经过胆汁成分的析出、沉淀以及及积聚成块增长这一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胆汁中的胆固醇或者钙质过于饱和(胆汁成分异常);之后以固体结晶状的形式析出而沉淀,再到最后这些结晶体聚集和融合在一起形成结石(胆汁停滞);当胆囊排空受损害时(胆道感染),就容易形成胆结石,停留在胆囊里就叫胆囊,停留在肝内胆管就叫肝内胆管结石,停留在胆总管就叫胆总管。

那么,哪些人特别容易患上胆结石呢?

1.肥胖者:肥胖者患上胆结石的机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这是因为肥胖者体内的胆固醇合成量和肥胖程度呈正相关,他们体内胆固醇饱和度明显大于正常人,胆固醇过于饱和就容易诱发结石形成。而且肥胖者平时也缺少运动,就更加容易造成胆汁的停滞堆积。
2.长期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高脂肪人群:比如经常进食肥猪肉、蛋黄、肝肾等动物内脏,就容易造成体内胆固醇增加,使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就容易形成结石。
3.喜欢食甜食的人群:摄入大量的糖分,就会使体内的糖原和脂肪合成增加从而造成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加,最终就容易形成结石。
4.长期禁食或者经常不吃早餐的人群:这些人由于空腹时间长,胆汁得不到分泌,就会使胆汁长期储存在胆囊内,那么就容易形成淤积,从而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在胆囊里沉积,这样也就慢慢形成结石。
5.胆道感染、胃切除术后病人等人群:这些人群容易造成胆囊的收缩功能减退或者容易造成胆囊排空延迟,这样就有利于胆结石的形成。

胆结石可以通过吃什么来溶掉呢?

对于胆结石的溶石治疗,可以通过服用西药来溶石。
现在临床上使用的口服溶石药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鹅去氧胆酸(CDCA),另一种是熊去氧胆酸(VDCA)。他们溶石原理就是通过降低胆汁胆固醇的分泌,从而使胆汁去饱和。而且不饱和胆汁具有溶解胆固醇的作用,可以使胆石表面的胆固醇分子不断地被溶解,从而使胆石体积逐渐变小,容易排出。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胆结石都可以通过药物来化掉,如果药物无法化掉的话,那么只能通过手术来取掉胆结石了,现在科技已经比较先进,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取胆结石。但是个人还是建议,最好不要做胆囊摘除手术,毕竟少了胆囊,对以后的生活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胆结石患者除了吃药排石之外,在平时的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饮食要注意,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千万不要暴饮暴食。另外,也要重视早餐,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这样就可以预防体重增加,从而减少胆固醇结晶形成,进而有效的预防胆结石的发生。
2.多吃高膳食纤维食物,这些食物可以帮助胆汁酸的吸收,抑制肠内胆固醇吸收,促进其排泄,进而减少胆石症的发生。
3.平时还可以多吃一些利胆的食物,比如吃山楂、乌梅或者玉米须泡水等,这可以促进胆汁分泌,还有利于消脂,减少胆固醇的生成,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4.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胆汁排出,还有利于减肥消脂,避免胆汁淤滞和胆固醇过多。
总的来说,对于胆结石,只要我们做好预防胆结石的诱因,那么就可以减少胆结石的发生,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经常锻炼身体,控制体重,减少胆固醇的生成
本文来源:胃肠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