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力‖老油坊

榨油技术起源于北魏,在我国民间已有1000多年历史,我们村的油坊始建于清朝末年,有着一百多年打油经验。

记得小时候,听太奶讲起,我们村原来油坊是我二太爷兴建的,由于油坊失火全部烧掉了,现存只有油梁下面的石油盘了。后来的油坊民国初新建的,新油坊属于集体财产,据村里的老人讲起,建油坊时,发动全村力量,先是购买油梁,能作为油梁树木应比较硬,而且十分粗,有一定重量的树木。当时在邻村购买一棵白骨松,两人合围差不多可以抱住,组织人员砍伐,树在倒的过程中拦腰折断无法使用,最终做了油梁油盘两边支撑了。后来这根油梁是在胳膊峪买的,是一根长了几百年的栎树,树冠高7丈多,根部直径3尺来回。每家出两个精壮劳力,大概200多人抬回来的,安装后盖的油坊。

我们这里把榨油叫做打油,打油师傅叫油匠。好的油脂,首先,应对原材料进行炒制,闻见香而不糊为油料的上品。其次,下来进行碾压,筛子筛,达到碾压颗粒均匀,里面有油脂渗出为佳。在其次,上大蒸锅蒸熟闻见清香。最后包饼,上榨挤压出油的工艺过程。

我们村的油坊生意没有沣峪口油坊生意那么红火,开坊时间大概霜降以后,这时农忙季节已过,基本没有什么农活。十里八村的乡党带着自家炒制好的油料来到村里。

当时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一个是碾子,另一个是油坊。早上天刚亮起,就听见碾子咯资咯资响着,接下来就听见鞭子抽打牛的声音,我们村的碾盘比较大,上面的碌碡(liÙ zhou)两边大小不一,离轴近的较大些,外面稍小点。一般劳力是推不动,一般碾压需两人,一人跟着牛绕着碾子转着,时不时翻搅一下油料,一人则用筛子筛着油料,保证颗粒均匀。筛子未漏下去的再放下碾子上滚压,直至筛子上面的全部漏下为止。

别看这活看起来不起眼,一般人可干不了,跟着牛绕着碾子转圈圈,不一会儿功夫就有点晕,下来就头晕目眩了,稍微走的慢点,牛的前脚就要踩着你的脚后跟了。一般碾压都给牛眼睛上面戴个东西,害怕牛吃油料,我们把带的东西叫(方言念àn niǎn),现在有人戴个眼睛,说你戴个àn niǎn,这是骂你。一家接着一家,碾压这油料。当时最好油料就是花生了,大豆这些根本舍不得用来打油,一般变卖换钱花。再下来就是栎籽、麻籽、椿籽、有的还有漆籽,栎籽油吃起来挺油的,但是没有吃惯后味有点苦,麻籽、椿籽油没有什么怪闻,当时也是上等油料,倒是漆籽油一般用来做蜡用的,有的家里实在没有油的就食用了,漆籽油不是所用人都可以食用的,有的人吃了会过敏的,满脸水泡,我们统称出漆了。

油坊一天到晚24小时不停,打油的来了一拨又一拨。打油的来时要带上柴火,一般为两捆干的木头,油匠负者蒸油料,打油的则负责烧火,锅下熊熊烈火不停的烧着,大概一小时左右,油料蒸的差不多,能闻到浓浓油香味了,油匠叫烧火停了下来,开始用稻草包饼了,用木锤敲打这,木制杵子墩实,包一个放在油梁下面石盘上,就这样一层一层整齐放着,大概20几个,最后把锅里油料全部放完了。在最上面油饼上放一个和油饼大小的木墩子,木墩子长期在油的浸泡下显得非常明亮。

这下激动人心一刻就要开始了,马上出油了。

打油人把事先带好油具放在油槽下面面,油匠择用大概五六寸见方,长约四五尺的方木夹在油梁上面,油匠吩咐打油人用手开始扳动油梁一旁圆盘,圆盘作用类同水井上后面辘轳,在绳索拉动下油梁另一端慢慢离开地面。就在刹那间,油顺着油饼外侧哗哗淌下流进油槽,最后流进油桶,油匠择用大铁锤敲打油梁上面方木,这时听到油的流淌声、铁锤打击声、木头的咯资声,直至油梁另一头升到三米多高,下面一吨的石头拉起,打油动作基本结束,这就是杠杆的原理。下来就要犒劳一下辛苦一整的油匠了,就是打油的负责给油匠做饭,一般都是打油的自带挂面,煮熟在上面浇上新打热油就完事了。这就是油匠的伙食。最后,油饼下逐点不渗油为止,油匠取下油梁木楔,油梁另一端落下,取出油饼,整个打油工序就这样结束了。油匠两人换班,疲倦不堪油匠师傅一头扎进油坊热炕,呼呼睡着了,就这样一天一天直至来年开春。

可惜,由于现代化榨油技术逐点取代了传统打油方法。老油坊的生意日渐消停,最后生产队把油坊便卖给私人经营,没有生意了,最后把油坊拆除了。倘若老油坊保留至今,我们可以把打油技术及油坊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了,看到贾平凹的小说《天狗》拍摄成电影里那个油坊画面时,哪有我们村的油坊那么壮观啊,想到老油坊被拆真的可惜了。况且现代榨油技术榨出油料,哪有传统压榨技术的油料那么香,传统压榨技术不夹杂任何添加剂和防腐物质,真正的绿色食品。

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力有所余情况下,重建老油坊,恢复这一及将失传的民间技艺,让它再现人间。

王金力 大专学历,现就任陕西林强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本人酷爱文学有许多文章在网络论坛发表,曾署名:草上飞

(0)

相关推荐

  • 【灵璧故事】姜庄老油坊

    姜庄老油坊     文/三室一厅 说起姜庄老油坊,在上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半百年中,盛名享誉十里八村,在油坊呆过或听说的人都不陌生,老油坊炸出来的油色橙亮.透明,味道纯正.口感芳香. 灵璧北部姜庄 ...

  • 探秘常善沟的古老榨油法

    在我国,对于素油即植物油的提炼,大约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之刘熙在<释名>中有这样的记载:"柰油,捣实和以涂缯上,燥而发之形似油也.杏油亦如之."这句话的意思是:" ...

  • 青松随笔08.木榨茶油(下)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2016-03-14 10:04 李青松 碾粉是榨油的一道重要工序,就是将晒干的茶籽放入大碾槽中碾成粉末.磨碾以水车作为动力,用水碓碾粉.碾碎后的茶粉要过筛,筛是特制的.过 ...

  • 商姓村落(136):江西省南丰县紫霄镇油坊二村

    商 姓 村 落 在我心中最美丽的地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飞多高.走多远,梦回牵绕的还是那个村-- 油坊二村 油坊二村是周坊行政村下属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南丰县城西南60余公里的山区,全村现有63户 ...

  • 【洞庭作家】赵隆君/油坊

    油坊 作者:赵隆君 每到春天,汨罗江的上游必定菜花肆意盛开,彩蝶不请自来.头年霜风里种下的油菜逐渐开出了花,慢慢地,金池万里,香飘四溢,呈现一片迷人之景.沿江而下,脑莫潭的堤岸两边,被风雪压枯了的青蒿 ...

  • 王金力‖山疙瘩瘩梁梁的故事

    商州地处秦岭腹地,山峦连绵起伏,总体走势南北高.东西低,山峦形成时间大概是侏罗纪后期,所以商州一连几处都发现恐龙足迹,还有古海洋生物化石等.商州每座山都有属于自己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有一个段动人故事. ...

  • 王金力‖瓦窑沟

    瓦窑沟地处西沟的一个偏沟,名字的由来是,离沟口半里地的地方过去有个瓦窑,就是烧制砖瓦的窑,仅由此得名罢了.现如今只能找的砖瓦的碎片,瓦窑已经尚不存在了,儿时的一些回忆却还在. 冬去春来,在春风呼唤下, ...

  • 王金力‖盼桥

    桥是现代交通枢纽连接必要组成部分,尤其现在的中国,交通四通八达,高速路.高铁.动车,都离不开桥梁的连接,逢山打洞,遇水架桥. 可是我们村口的桥是几代人的心愿. 记得小时候我爷爷讲起,那年夏天,一连下了 ...

  • 王金力‖说说商州的人才市场

    立交桥西公园空地,聚集几百号人,这就是商州的人才市场. "人才"一词,在百度百科解释为: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 ...

  • 王金力‖花豹(野山传奇小说)

    (1) 南山碾子坪地处秦岭腹地一个小山坳,全村一百来户人家,以王姓和郝姓居多,世代过着农耕生活.村子得名是因为村子正中央有个巨大无比的碾子,至于碾子怎样搬到此处各有说词,至今还是个迷,有的说山上滚下了 ...

  • 王金力‖瓷壶

    正逢端午前后,麦子绿中带黄,老两口趁凉一大早来到碾子梁的自留地里清理麦田里的杂草,微风过处,地里一道道麦浪翻滚着,很是好看. 老王忍不住闭上眼睛,贪恋地吸了一口. 玉莲望着他说:"看你这二球 ...

  • 王金力‖上西沟

    上西沟,一个听起来很不起眼的小山沟,却是我生于斯养于斯的地方,此生和她有斩不断情,说不完的爱,有着无法割舍的那份恩怀.它坐落在秦岭腹地商山之中,东西走向,和秦岭一脉相承.有人形容秦岭是华夏龙脉,上西沟 ...

  • 王金力‖海棠

    在陕西林强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内,栽种着几十种灌木类植物,我唯独对一棵海棠情有独钟. 冬去春来,沉睡了一个冬天的海棠和其它树木一样,伴随着东南风呼唤,慢悠悠地露出嫩绿色的新芽,新芽中间孕育着如十月怀 ...

  • 王金力‖燕子

    春天的暖阳普照在北方大地的时候,封印在冬日里大地还在混混噩噩的沉睡着,几只小精灵化作春天的使者,带着使命把春天信号传播,叽叽喳喳的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精灵唤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