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宝的视频想到的
1.
杨老师给我看她班上小宝的视频,视频里的小孩儿在那偷偷地却又光明正大地抄旁边同学的作业。说他是偷偷地,因为他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停地朝旁边的同学的卷子上看。说他是光明正大的,因为杨老师在旁边看着他,他还对杨老师说,看不到了。小宝的可爱在一分钟的视频里尽显无余。
杨老师班上的小宝今年一年级,是一个自闭症,他还有个哥哥,杨老师总是逗他,你是大宝吗?他就会指着大宝说,在那。
杨老师总是喜欢和我探讨小宝,不是嫌弃他什么都不会,不是嫌弃他总是缠着她说这说那,不是嫌弃他拖班级的后腿。而是把小宝每一个动作都描述得特别可爱,她模仿小宝说话,满满地宠溺这个孩子的感觉,她会看到小宝的善良之处,拿着一颗糖对着杨老师说,杨老师给你糖。
对于杨老师来说,她或许从来都没有觉得在三十几个孩子中,这一个孩子特殊得那么不和谐,她或许也不觉得这种特殊带给她的是负担,让她无所适从,让她从心底排斥。在我看来,她描述小宝的语气里,她描述小宝的神态里,都是接纳与爱。
爱一个优秀的孩子很容易也理所当然,但爱一个有缺陷的孩子却很难。
我觉得小宝很幸福,能够遇到杨老师这样的老师。
我们也曾讨论,未来小宝的生活会不会还是像现在这般好。其实谁也说不清楚,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甚至更高的年级的时候他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但如果一直有杨老师这样的老师,我想他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至少他会是一个快乐的少年。不管他有没有学到知识,他的心里都会注满阳光!
2.
前两天上课,班里有个普通学校转过来的学生,之前没有见过。我走进班里的时候,她趴在桌子上,上课铃声响后,我把她从桌子上拉起来,才一会儿,她就又趴下了。
那一节课是信息技术,用音频软件点歌。
她一直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我点名让她点首歌,她趴在桌子上没有理我。我让她坐直了,她坐好了,从桌子里拿出了语文书,我走到她旁边,把语文书拿过来,顺势扔到了旁边的桌子上,“你去点首歌。”她没有理我,又想趴着。“点完歌就可以趴一会儿。”她还是在座位上头开始往我身上靠,像是要找一个点支撑着一样。“要么去点歌,要么坐好了。”她坐好了。于是我让其他同学点歌。
在其他同学点了两首歌之后,我发现她一直盯着电脑屏幕,于是叫她,让她来点歌。本以为她还是不会动,结果她立刻站起来,走到电脑前,但是不会操作电脑,我帮她把屏幕上的键盘找出来,让她自己搜索要听的歌。她操作着键盘,却找不到她要听的歌,连尝试第二遍的意思都没有就要回座位,从她的表情里,我看到了失落,紧张。
“你要找什么歌儿?我来帮你。”她说着歌名,声音小的我根本听不到,她更加紧张了,挣脱了我的手跑回座位。我想拽住她,但是怕她发脾气,也就没有坚持。我按着她刚才搜索的找了一下,没有找到相关的歌曲。
旁边一个陪读家长问:“你是不是想听王者同行?”
我试了试搜到了这个歌儿,她立刻像找到了宝贝似的特别高兴,我让她自己来点击播放,她更加兴奋和高兴了。
那节课,她一直认真地听歌,再也没有趴在桌子上了。
但回想起,她从轻易地放弃,失落的表情,紧张的情绪,再到她展露的笑脸表示的开心,我突然觉得在过去,这个孩子到底经历了多少挫败,才让她如此轻易放弃,不敢尝试,才让她总是失望,没有希望,才让她紧张,不知所措。
我们总是过度地关注孩子的成绩,在学业负担和竞争下,我们时常忘了孩子健康心理的养成或许更重要。
融合教育的政策越来越好,随班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可是他们真的需要的是成绩吗?真的需要的是学业上的成绩吗?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思考——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他们需要的是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而不是和别人平等地坐在一起的机会。
他们需要的是能够让他们真正有所进步的教育,而不只是一个名声极佳的学校。
他们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怜悯。
不仅是老师要尊重学生,而且家长也要尊重孩子。
好,不是这件事情本身有多美,而是它适合。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要么,愿你像小宝一样,能够遇到像杨老师这样的老师,爱你如初。
要么,愿你有幸,“被选择”到一个适合的教育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