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人生最难的时候,做好这“四点”,顺境自然到来

看到这样一段读起来令人心酸的句子:小时候不愿意天亮,因为醒来就是上学;成长年不愿意天亮,因为醒来就是生活。

小时候心心念念地长大,真的长大后却发现,生活处处碰壁,似乎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突围。反而,把自己困在人生的局中,越困越小。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最难的时候,那些最终走过阴霾岁月的人,会感谢那段日子赐予自己的坚韧。但是,处于最黑暗阶段中的人们,却跌跌撞撞,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顺利通关。

越成长越会陷入到一种自我怀疑之中,一时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担当,一时又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当我们看着别人光鲜亮丽,笑容灿烂的时候,总会自我感叹,为什么自己明明那么努力生活了,日子还是那么难过。

难道,命真的有好坏之说吗?

​​

在日本,有一位这样的老人,单看他的履历,你会立刻产生五体投地的膜拜心理。

他叫稻盛和夫,白手起家创建2个世界500强企业,78岁时,又力挽狂澜,拯救了濒临破产的日航。

他是目前在世界​四​大经营之圣之一,是商界的一大传奇。

但当你读一读他的故事时,会惊讶地发现,年轻时的他,跟湮没于人群中的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无论学习还是就业情况都非常一般,甚至,还一度不如我们。

他考试落榜,毕业时找不到工作,托人才进了一家企业,进去后发现是个坑,不但濒临破产,还发不出工资来。

就这么一个普普通通起点的平凡人,是如何一跃成为经营之圣的?难不成受到什么点化不成?

当你在读他的晚年封笔之作《心 稻盛和夫一生的忠告》时,会豁然开朗。原来,他的成功,有六点玄机。

​​

​​

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你努力了吗?你一定认为自己已经非常努力了,但是,若放眼望去的话,你所谓的努力,也不过是大众水平。

所以,这样的你,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呢?

稻盛和夫就职于第一家公司的时候,那家公司的状况非常糟糕,工资都不能正常发放出来。与他同期入职的那批人,一个一个地都另谋高就去了。

但是,当时的经济非常不景气,稻盛和夫知道,如果离开了这家公司,自己也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既然这样,那不如抛却一切杂念,先甩开袖子干起来。

抱定了这样的信念之中,稻盛和夫成了公司最格格不入的人。别人都只是想着怎样混吃混喝,他却把精力放在了搞研究上面。

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稻盛和夫真的就研究出一种精密的陶瓷材料,他也因为这项成就,荣升为部门主任。

​​

​​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在什么境况之下,都会有人脱颖而出。在外人看来,他们都是撞了大运,自己偏偏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其实,总在酸别人运气好的人,根本看不到别人付出多于自己几倍的努力。

稻盛和夫是一个死磕自己的人,后来,他离开那家公司后,创办了京瓷。他用的就是这样类似于“愚公移山”一样的傻劲,他带着部下到处闯,去上门销售时,十有八九都是闭门羹。

同行的员工们看到这样的情况,一度意气消沉,但是稻盛和夫却认为,觉得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的开始。

只要一味地向前,命运之门必然会开启。

量变引发质变,很多时候没有质变,不是因为自己走错的路,摸错了门,而是没有积累足够多的量变罢了。

所以,当你人生最难的时候,不妨反省一下自己,真的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无可挑剔了吗?

​​

​​

要每天反省,并学会感谢

英国思想家詹姆斯·埃伦曾说:

“人的心灵像庭院,既可理智地耕耘,也可放任它荒芜,不管是耕耘还是荒芜,庭院都不会空白。

如果自己的庭院里没有播种美丽的花草,那么无数杂草的种子必将飞落,茂盛的杂草将占满你的庭院。”

正因为如此,所以,人处于最艰难时期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自我反省,不能忽略了对心灵的修饰。

人在最困难的时期,难免会自怨自艾,认为世界上一切不好的东西都落到了自己的身上,自己一定是个倒霉鬼。

越是这样的时候,越容易否定自己,把原本身上的光芒,也一并掩盖住了。

​​

​​

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这句话可以翻译成,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守护神。

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自己的心性如何,但是,在持续的自我反省中,人格就会发生改变,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稻盛和夫每天就是这样做的,如果感觉自己出现了轻浮与傲慢的举止,便会一个人进行激烈的反省,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毫不留情地大骂。

当自己面对困难想要退缩时,为了提升自己,便每天读书反省。他会在自己的枕边放上鼓励自己进步的书籍。无论多么忙碌,多么疲劳,每天入睡前,他都会捧起这些书本,哪怕只读上一两页。

这样修行自身的方式虽然缓慢,但持续与朴实的努力带来的作用总是惊人的。

另外,还要学会感谢,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只有心存感激,才会激发起内心正向的力量来。

相反的,若只是把当前的困苦当成倒霉的话,在面对这样的境遇时,自然也就变成了一副倒霉鬼的模样。

​​

​​

积善行,思利他

稻盛和夫在《新 稻盛和夫一生的忠告》里讲过,他似乎从少年时代起,人生便进入到了一种“水逆”的状态,一直到初步踏入社会时也是如此。

做什么都不顺利,小学考初中两次没考上,患肺病后卧病在床,高中考大学失利,就职后还发不出工资来。

但是,在他前半段的人生路上,有一件事情却出乎意料的成功。

高中时,他进行过一次“纸袋行商”。当时,他们家的条件非常窘迫,稻盛和夫却在放学的时候只想着玩。终于有一天,他被母亲训斥,告诉他应该承担家里的一部分责任。

于是,稻盛和夫把放学后玩的时间,全部用来销售自己家的纸盒。他想尽各种办法去售卖这些纸盒,最后,竟然相当成功。

后来,稻盛和夫自己思考过,为什么单单只有这件事情如此成功呢?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因为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完全站在为了家庭好的角度,是利他思维。

​​

​​

稻盛和夫秉承着这种“利他之心”,无论是在开创事业时,还是在挑战新工作时,他首先会思考:这是不是对他人有利?是不是基于“善意”?

稻盛和夫发现,凡是发自善意的动机,最后无一例外,都会获得成功。

只要有利于他人,不管事情多么细小,都会促成事情的成功,因为这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法则。

世界上吹着利他之风,我们需要的只是扬起风帆,借助这股力量,人生之舟就能驶入好运的潮流之中。

当然,会有很多人说,如果遇到心术不正的人,自己的利他之心,不就被当成猎物了吗?

“心不唤物,物不至”,如果身边出现了居心叵测的人,首先要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恰好是这样的灵魂。

如果认真磨炼心性,自己美好了,周围的一切自然也就美好了。

​​

​​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人是烦恼的动物,特别是遭遇挫折与失败时,难免痛苦与烦恼。这个时候,用理性抑制烦恼,把精力投向新的工作,就是好的修行。

若单单只是烦恼的话,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让自身处于一种厄运的深渊之中。

就像稻盛和夫最开始就职的企业一样,员工要么纷纷离去,要么浑浑噩噩,他们为了当下烦恼,也因未来烦恼。

但这样的感性情绪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其实只是像在原地打转一样,没有任何突破。

反观稻盛和夫,他也曾有过这样的焦虑与烦恼,但最终认为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用的时候,他便放弃了这条思路,转而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之中。

结果证明,越是理性地对待当下的烦恼,却能走出人生的困局。

​​

​​

稻盛和夫非常喜欢读书,他认为通过读书,可以与那些无缘相见的圣贤进行交流,从他们的处世哲学中,获取他们的人生精髓。他的枕边永远摆放着积极上进的书籍,可以为他的人生点明方式。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无法见到稻盛和夫这样的经营之圣,但可以通过品读他的作品,获取他的人生智慧。

《心 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是稻盛和夫先生的收官之作,任正非曾说,自己最喜欢读稻盛和夫先生的书,马云也曾三次登门求教,国学大师季羡林称他为罕见的哲学家,企业家,科学家。

稻盛和夫先生的书我读过很多遍,在不同的场景下读时,总会发现它能解决我人生中的很多困惑。有时候,人生需要被点燃,如果身处困局中的你需要一点动力的话,稻盛和夫先生的书,是最好的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