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击日寇,全国计划编练60个德械师,可惜启动太晚又两次中断

编辑搜图

▲日寇侵略野心不断膨胀

1933年1月,刚刚占据东三省全境的日寇调兵南下,攻占山海关、九龙口等入关要地;2月下旬,日寇攻入热河,连续攻陷朝阳、北票、开鲁等地,热河省主席万福麟不战而逃,日寇骑兵第8联队百余骑兵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省会承德。随后,日寇又乘势侵犯长城各要隘,逼迫国民党当局签订《塘沽协定》,打开了入侵华北的通道。

编辑搜图

▲《塘沽协定》签订

中日大战一触即发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国民党当局深知中日全面战争不可避免。但日寇战斗力堪称亚洲之最,装备制式统一,补给体系完善。而中国军队的装备堪称“万国牌”,外国进口的、自行生产的、土法制造的应有尽有,有的甚至还是清末的淘汰兵器。军队数量方面,中国军队虽然多达100多个师,但吃空额等现象严重,编制也不统一,三旅九团制、两旅六团制、五团制、三团制应有尽有,兵员素质也良莠不齐,除少数精锐部队外,大多战力较弱。

编辑搜图

▲德械师官兵

决定编练60个德械师

1935年,为了缩小中日两军的差距,国民党当局按照纳粹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建议,决定调整陆军建制,以“师”为战略单位,利用进口的德式装备陆续编练60个调整师,专门用于对日作战;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成立60个师管区,作为各调整师的定向补充兵单位。9月8日,全国征兵令正式颁布,明确:“在此非常时期,凡属兵役适龄之男子,均有应征入营服行兵役之义务”

编辑搜图

▲西安事变爆发

两广、西安事变相继爆发

军队整编首先从蒋介石自己的中央军开始,军政部于1936年7月和9月先后两批20个调整师的编练,其中17个隶属中央军,1个属半中央化部队,2个属杂牌师。1936年6月两广事变爆发,陈济棠粤军和李宗仁、白崇禧桂军联合反蒋,集中35个师零2个旅北上,蒋介石不得不中止整编,集中全力对抗;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东北军和杨虎城第17路军联手扣押蒋介石,整编部队再度西调,进攻潼关讨伐张杨。待一切尘埃落定之时,全面抗战也即将爆发。

编辑搜图

▲德械师仅配备轻武器

此时,中央军共有37个师、5个独立旅、1个骑兵旅和2个炮兵旅。其中,德械调整师共有17个,但由于日寇与纳粹德国的交涉,这17个调整师仅有轻武器,没有配备相应的火炮,加上训练时间不足,投入作战过早,因此在1938年前的历次会战中很快消耗殆尽。

编辑搜图

▲德军战力远胜于日寇

德械师,是接受了德式(仿制德式)装备、按德国顾问建议编组、接受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1930年代,中德合作期间,国民政府德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按照德国的军事训练标准所改编和组建部队,统称为德械师。其中包括:国民革命军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及财政系统的税警总团,这些部队后来都成为抗日战场上的精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