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专场:当冲突发生时 | 我是小小演说家第5期
在开始写今天的过程记录之前,有一些新的想法,现在这个框里说下吧,最大的一个想法就是“我是小小演说家”开始分为三个专场,第一个是人物专场,之前讲的“我的同桌”、“我的老师”,包括接下来策划的“我的爸爸”、“我的妈妈”,就是属于这个专场。第二个是社交专场,专门培养小朋友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今天的“当冲突发生时”就属于这个,接下来还会有很多,集中解决当前孩子们在班级里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第三个是季节专场,接下里进入深秋,说深秋的景色,主要是感受大自然。
当然还有很多节日场次时不时穿插进来,但是我的主要思考与行动方向以上面三个场次为主。
还有一个新想法就是,我不想再零碎的写了,只写感受, 那样思考问题还是会停留在感情上,不利于深入思考问题,以及展开进一步的行动。所以我给自己确定了一个模板,今天就按照这个模板来写。按照“起因——经过——反思”,有时也写写花絮。当然具体还要看写的情况,如果严重不适,只好作罢。
那就开始吧!
01
起因
当冲突发生时,主要指的是孩子们的打架问题。当然也包括吵架行为。冷暴力不在考虑范围。
为什么想起来做这样一个专场。主要原因是一年级孩子刚进校,语言交往能力薄弱,当然也有好的,当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只会想到使用“武力”,想不到还有其他方式可以去解决。孩子用动手来解决问题,其实是暴露出孩子较弱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些事情明明可以好好说,但是有些孩子就是说不来,表达不出来那层意思。当然其实还是一个问题解决策略的缺失——不知道怎么办。
另外其实我包括很多家长也是很困惑,这怎么办啊,孩子老是动手,所以这次演讲想做一次尝试,换一种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前总是在跟孩子说,不要打了,不要打了,软硬兼施,效果不大。而群体探索(大家坐在一起探讨一个话题)最大的效果是大家坐在一起,用自己的话说着,是极有可能产生共情的。
最后,我最近刚好在看《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聚焦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独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套路,有游戏,有原则。到时写读书笔记再介绍。那我是在尝试跟着这本书的主要理念与实践学习。所以这次专场也是一次对于这本书的应用吧。
也就是说,现实上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去面对,理论上我刚好接触此类书籍,行动上就是开展这类专场了。
02
过程
1、情景再现
不再是我去阐述一个同学之间有矛盾(也不一定有矛盾)然后发展成打架的情景。我说永远都不会深刻。要让孩子演出来。要让孩子把当时情景演示出来。其他孩子看了也就一下子明白了。
我就请了好几组孩子来表现这个冲突发生的场景。有的是拿了别人东西没有跟别人说,发展成打架。有的是想跟对方玩,去动了一下别人。有的是嘲笑别人,别人就动手了……
场景一出来,孩子们都笑了,但是笑的背后也是在注入思考的成分,那怎么能让打架这样的事情不发生呢,如果发生了我们要怎么办?
照片不多,今天做了主持人。
2、想办法游戏
在情景再现之后,有一个简短的找原因环节,让孩子想,为什么打架会发生,好多孩子在情景再现中得到启发,就说,想要玩别人的东西,别人不给就动手;本来就有争吵;别人是在跟他开玩笑,动了他一下,他就回击;真的是不小心动到别人;等等
那紧接着就是想办法,其实是头脑风暴,我想着游戏孩子会更感兴趣吧。
孩子开始发散思维,我是尽量保留孩子的话语,不作评判,不打断,这是特别重要的。保留孩子原汁原味的思想。
孩子说到;
有话好好说,把话说清楚
想跟别人玩一定要用嘴巴说,可能别人不喜欢你东别人
如果真的碰到了别人,一定要说对不起
想玩别人的东西,一定要跟别人说
不要去骂别人,不要给别人取外号
别人那个东西不想给你玩,你就不要玩,你不能打别人
千万不要在别人没注意的时候,在背后推别人。
如果遇到同学打架,马上告老师,一定要马上。
遇到同学打架,一定要去拦,不要帮别人打架
3、价值观提炼
给孩子树立三观,有一点可以做,就是少立规矩,多讲一件事情背后的原理和通过一件事情人所体现出来的品质。
其实上面这些方法,透着“谦让、自控、机灵、文明、尊重”这些品质,我跟孩子们讲,我们怎么做了,我们会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是因为自己的某种行为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而不是老师说你是哪种人就是哪种人。
03
反思
1、千万不要把问题解决寄托在这样一次活动中,现实永远比专场复杂,这只是一个开端,一个引子。教育没有普遍适用的方法,基本都是个性化的。
2、不是说参与了这个专场,孩子就不打架,咱们更多是在制造一种集体舆论。至少我们大多数孩子知道怎么处理了。
3、不要想着影响每一个孩子,这样的活动,如果有一个孩子被影响到了,那就是最大的成功,如果今天刚好一个平时打架打得很厉害的孩子转变了,我觉得我就成功了。正如我在这里写作,只要有一个人看了,我觉得就可以了。
4、寓教于乐是真的可以办到的,要多一点游戏,有一点小品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