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韩王山的韩王到底是谁?本号连载山雨先生的考据力作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有意或无意地将本地旅游资源附会到名人身上,对旅游是幸事,对历史则是灾难。山雨先生不仅指出了县志和民间说法当中的瑕疵,也对自己曾经的推波助澜做了勇敢的自我批评,这种严谨的史学研究态度令人敬佩!山雨先生的一家之言也未必是最终定论,但是史学研究出现不同的声音,绝对是一件幸事!近日,独钓君(公众号:涉县周边游)连载笔者旧作《上党韩王山名源考》(简称《韩王考》)于其公众号。高君建民阅后四次私评,颇为恳切中的,此乃学术之幸!笔者缀之,期以周知:20201220,周日,13;41,《上党韩王山名源考(一)》发布,独钓君(公众号:涉县周边游)的话题标签为:“涉县人看过来:'汉将韩信’有3个,韩王山的韩王到底是哪个?”当日下午14:09,高君建民文字私评:“(该)帖子知识面覆盖大、深,不容易看懂。”7分钟后,笔者语音回复:“韩王山,一般印象中,因淮阴侯韩信而得名。这算是一种考据性论文,比较复杂,张和平老师安排四天发布《上党韩王山名源考》。全部看下来,可能(会)稍有点儿眉目。考据性比较长(强)。这也是一个历史公案,(即)韩王山到底因为谁而叫韩王山?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掺搅着很厉害的一个问题!”20201221,周一,13;22,《上党韩王山名源考(二)》发布。当日下午14:32,高君建民文字私评:“这一集做得条理很清晰。”笔者“诚挚”回“谢”并希望精诚“合作”,致力于文化传播和学术研讨。20201222,周二,12;39,《上党韩王山名源考(三)》发布。当日下午13:25,高君建民文字私评:“前半部分有的地方看不懂,后半部分看的(得)畅快淋漓!”。”“选题有点儿大,着笔落墨处太宽太泛,起首行文不够简洁凝炼,层次不清,言辞被激情冲击推撞,终成云遮雾罩模样,真是“山巅雾起雨濛濛”!!!一旦风息月朗,看夜幕下的百里清漳,原曲、故县、西达、东达等太行巨村,还是万家灯火,一派静谧,一派祥和!!!20201223,周三,12:42,《上党韩王山名源考(四)》发布。“敢于无情的自我剖析,否定自己,令后人敬仰,做学问嘛,就是一是一,二是二。汉(韩)王终于水落石出。”晚上7;57,笔者认真回复,意在“尽补益纠错之心!免得遗害于后!更免贻笑方家!”:“论证尽可能想严密些;并不否认齐王韩信在此屯兵,只是论说,山之得名,直接原因应是'韩王’韩信'曾驻节其下’。涉县最早志书原话是:韩王山,在县东五里。按:《通鉴》云:昔韩信击魏王豹,定河东,北举燕赵。世传道经此地,曾驻兵于山下,故以得名。《通鉴》云,很严谨。'世传’事实也可接受。我只是想说,'故以得名’,从逻辑上,讲不通。相传汉将韩信曾驻其节下(有的写'驻节其下’),因以为名。这种笼而统之的写法,反倒恐怕更接近于史实:齐王韩信是'驻兵’,韩王韩信是'驻节’;有细微区别,一与'兵符’有关,另一与'使节’有关!'南阳太行道’是个硬伤,用词错,应用'清漳河谷地’。
作者简介:
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师从西南政法大学博导、法制史学科带头人张培田教授,曾主办或参与韩志英诉魏县康复医院医疗事故赔偿、吕文贤等犯组织、领导黑社组织罪、强迫交易罪、故意伤害罪等有较大影响的民、刑案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案经验,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
手机/微信:15833079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