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书 | 第948套热门书籍 中国哲学新思丛书(共5册)

内容简介

《荀学探微》的主要内容在于矫正后人对荀子天论和性论之误解。荀子言天道,分本体与现象两部分。本体不见其事而见其功,皆知其所以成而莫知其无形,这属于天职的部分。现象即能生之本体所产生的自然现象,有其运行的规律,所谓“天行有常”,故人若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属于人职的部分。荀子讲明于天人之分,其目的即强调人伪比天性更重要。荀子论性,认为人既有好利疾恶之性,亦有好义欲善之性。但好利疾恶不等于恶,人一味放纵好利疾恶之性,以至争夺生而辞让亡、残贼生而忠信亡,才是恶。同理,好义欲善不等于善,只有学至全尽、知类明统、深思熟虑,实际上建构出礼仪法度来,才是善。荀子批评孟子的性善说是“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是因为孟子不重视后天人为之伪。因此荀子言性,只是本始材朴,无所谓善恶。故与其说荀子是性恶论者,不如说是善伪论者。

《范仲淹与宋学精神》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是以整饬吏治为首要,以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砥砺士风、培养人才为本源,兼及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虽然其整饬吏治仅及一年就夭折了,但其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砥砺士风、培养人才则对以后宋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范仲淹门下多延贤士,如胡瑗、孙复、石介、李觏等皆与之从游。庆历之际,学统四起。三苏的蜀学、王安石的新学、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和二程的洛学等,都与范仲淹及庆历新政有着密切的关系。宋儒的“内圣”与“外王”是相贯通的。南宋理学时代,与其称为“后王安石时代”,不如称为“后范仲淹时代”。

作者简介

唐端正,广东省南海县人,生于1930年。广州兴华中学毕业,香港新亚书院哲学系毕业,新亚研究所哲学组硕士,师承唐君毅及钱穆两位先生。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高级讲师。著有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出版之《先秦诸子论丛》《先秦诸子论丛续编》,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之《解读孔子与儒家》《解读儒家现代价值》,台湾学生书局出版之《唐君毅先生年谱》,香港法住出版社出版之《雪泥鸿爪六十年》《千古有余情之哲人——唐君毅先生传略》,台湾联经书局出版之《刚健的人生》,等等。

李存山,1951年生于北京市。1978年至198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和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获学士、硕士学位。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 2001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并学术委员会主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