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散文·雷小萍】土炕的味道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21

土炕的味道

原创/雷小萍

儿时,我在老家长大,在陕西省大荔县高明乡那金水沟畔的一个不小的村庄,留着我们这代人深深的足迹。有人说喜欢回忆过去是老的表现,但我却不以为然。回忆,不过是一个人成熟,走向自己内心,情感有着真正的认识与感知的标志。

故乡的冬,到处都是干枯而又萧条的,然而丝毫挡不住村庄的热闹。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从不记得有多么寒冷,尽管现在是担心喜欢待在老家的父母会不会冷。冬天,记忆里深藏的,总是奶奶的土炕。

每到傍晚,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出或浓或淡的青烟。我只是关注奶奶的炕,别家的,从不上心。奶奶这个时候,会把她住着的房门打开,把纸糊的窗棂卸下来靠在墙上,然后猫着腰,对着不大的炕口燃起些许的软柴或者麦杆,再不就是收集的纸片烟盒子一类,慢慢地生炕火。常常,会对着炕口吹,或者扇扇子,那些看起来奄奄一息的灰堆会真的再次燃起火焰来。我效仿过奶奶,不过会弄得满脸是黑灰,甚至烧焦过头发,而且把屋子里灌得全是浓烟,需要大半天的时间才能散去。奶奶则不会,她悠悠然地拨弄,轻轻地吹,头上拢着的头巾都不会脏,烟要小很多。那时候不觉得什么,后来吧,觉得她老人家还是很能干嘛!

待烟散尽,奶奶就把窗棂挂上,再令我关掉里面的那层,我就会脱掉暖暖的布鞋,爬上炕,完成任务,奶奶再放下厚门帘,关住两扇带点缝隙的门,于是这房子,就成了婆孙俩的天下。天黑了,奶奶会点起煤油灯,嗡嗡地坐在炕的一头纺线,就那样不断地动作,你会看到那根原本光秃秃的小拇指般粗细的长长的铁针上,渐渐地堆积成锥形的东西——穗子(很长时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叫这个,现在想是不是它的形状像稻穗,更是辛辛苦苦一线一线累积成的劳动果实)。我纳闷那的自己,从来不讨厌这会嗡嗡半宿的纺线声,像是没了它,我和奶奶的炕上会少了点什么。每每这个时候,我躺在渐渐暖起来的被窝里,要么瞪着眼睛看奶奶纺线,要么干脆爬起来央求奶奶让我试试。不过奶奶的纺车有魔法,我照着奶奶的样子,扯处来的线不是太粗就是太细,要么没两下就断了,总不能像奶奶扯得那么匀,又细又长,几乎不断,这时候,奶奶就会把我赶下来,她心疼她的棉花,怕我糟蹋了,于是,我就没有学会过纺线,女红比同伴们差很多。我只好躲在被窝看杂志,那时候的幼稚与好奇,懵懂无知会加大大人的监督力度。奶奶是不管我的,她会在纺线的时候唠叨着过去的故事,我并不是她忠实的听众,有一搭没一搭地听进去一句半句,翻着少有的连环画或者杂志,还要竖起耳朵听窗外的动静——是不是父亲或者母亲透过窗户的缝隙监视我。尤其是父亲,长年不在在家,冬休时间就长些,两三个月。他会在路过奶奶窗户的时候瞄一眼,就那一声不大的“小萍你睡了没”,总能让我颤抖那么几下。有时奶奶发现了会给我咳嗽一声,我便会超乎寻常地聪明,立马把书藏在枕头底下装睡。

不过,他一走,我就会睁大小眼睛和奶奶对笑。如果这个时候奶奶兴致好了,她会停下纺车,下地,在炕里用火钳扒拉几下,不是扒出烤红薯就是一个烧馍(用发面蒸馒头的时候留下的不多的一块面,放点盐、花椒等调料揉吧揉吧,搓成十厘米长,大人手腕最多一半粗细的棒状物烤熟的一种面食)。这个时候是我最得意忘形的时候了,吃着面得入口即化的烤红薯,连同皮一起吃,奶奶说她都收拾干净了,我从不怀疑,大口大口边哈着气边吃,甚至喜欢那种烫烫的感觉;对父亲的恐惧早就化作炕里的灰烬了。尽管红薯不大,尽管有时候奶奶把又香又脆的烧馍里的盐没有揉均匀,我会吃到咸得要命的一口烧馍,就那也舍不得吐掉,抻着脖子咽下去,又赶紧咬下一口,那嘎嘣脆的烧馍啊,成了记忆里永恒的痕!吃完后,我们掸掉极少的碎碎的渣子。然后打脚头(一人睡在被子的一头)蜷进被窝。奶奶的脚是裹了半截又放掉的,有时候我会抱着她的脚,大母脚趾边凸起的那个大疙瘩,摸着特别明显。遇上太冷的天,奶奶会不断地咳嗽,我也没觉得吵,不过这时候奶奶会让我再盖床被子给我们。炕太热的时候,烫屁股,露在外面的脸,却是冰的!哈哈!要是把脸放进被窝,会触到奶奶的脚丫子。

这土炕上,在奶奶的唠叨中,我有了朦胧的两性的最初意识;我知道了蝗灾的可怕,黑压压一片过去,庄稼成空,奶奶们便逃难到我的老家,成了爷爷的媳妇;知道了奶奶被碎瓦片割断脚趾筋的脚裹了半截,被拉到地里东躲西藏最终还是被解放了的脚;这土炕上,我吃了后来再无那味道的烤红薯和烧馍……

土炕的味道,童年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奶奶的味道……

作者简介

雷小萍,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庆城县作协会员、大荔县作协会员。从教二十四年,平日喜欢读书写写东西,作品散见于一些公众平台。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管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

  • 大荔县城变得越来越高大上

    从1988年7月毕业,第一次踏进大荔,到如今,亲眼看到大荔县城,随着国家的发展,政策指引,也越来越好,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张,功能日益完善. 我爱人是城里人,常说城里城外,她知道过去的老城墙. 过去的县城 ...

  • 西安与大荔的比较

    哈,这几年,在西安有时呆个把月,看病,不停的去复查,购药.往返西安与大荔之间.比较一下,有许多相同和不同,主要是城乡差别,大城市和小县城巨人与矮子之别,繁华与落后,西安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交通.文化.体 ...

  • 【苏村之窗】大荔县溢度村:打造千亩黄花菜观光园

    溢度村:打造千亩黄花菜观光园 "莫道农家无宝玉,黄地黄花是真金". 在大荔县,苏村镇,溢度村南边,可以看到村民在示范田间,开沟,栽植黄花菜,路边的示范田竖上了牌子,这是大荔县黄花集 ...

  • 【大荔散文】刘玉丰:妈妈的那个梦

    我的妈妈是一位退休八年的中学高级英语教师,曾就职于大荔县沙底初中和石槽初中.她的工作经历非常简单,基本上一直都在教授初中英语,但就是这么看似简单的经历对一个1958年出生于大荔沙苑农村的女孩来说实属不 ...

  • 土炕、大锅台散发的温馨

    时令已近初冬,取暖就成了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城市开始通大暖了,乡下的平房开始生火炉了,一切进入防御寒潮袭来的备战状态.这时,我总记起过去家乡的热炕头和大锅台.在那时的这个季节,人们应该把大锅头从厨棚挪 ...

  • 儿时的记忆——土窑洞

    儿时的记忆        --土窑洞 作者 | 大树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 ...

  • 【大荔文苑】刘玉丰:我为“大荔冬枣”点赞

    我的家乡大荔县自古就是很有名的枣乡,我小时候就是在打枣.拾枣.晒枣.蒸枣的生活中嬉戏打闹渐渐长大-- 记得小时候的枣树都是高大而又粗壮就像一把巨大的雨伞.还未到收获的季节,比我大的哥哥们顽皮得爬上去, ...

  • 十四运来,新意敞开

    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即将展开,"农业看大荔"的招牌大县大荔县有三处新意让人印象最深.(顺便说说,如果读者中有初高中学校家长,记着十四运的英语说法是: The Fourteenth N ...

  • 牛肉炕粉条,奶奶传下来的手艺,外脆里嫩香喷喷的,童年的味道

    牛肉炕粉条,奶奶传下来的手艺,外脆里嫩香喷喷的,童年的味道

  • 大荔人说二十个一,没有人敢说二!

    一路走来--大荔县2016年承办过陕西省竞走挑战赛,2017年6月15日在县城丰图大道又再次举办"邮储银行杯"全国竞走赛; 一湖碧水--2016年大荔县举办全国大学生龙舟邀请赛,2 ...

  • ​【老 屋】/ 四毛

    老  屋 四毛        老屋,陕西人或关中人把老家老人居住的屋子叫老屋.对大多数人而言,他承载着太多童年往事和难忘的童年记忆,对我来说也不例外.        我的老屋是典型的关中民居,带门槛的 ...

  • 【大荔文苑】彭拥军: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文/彭拥军 我的母亲,是世上最平凡的母亲,但她是世上最好的母亲,最伟大的母亲,更是这世上是最最疼爱我的人. 母亲出身地主家庭,幼时家境不错,但因为外公英年早逝,她的兄弟姊妹又多,只上了几年小 ...

  • 【大荔文苑】王成:新堡村月季花开了​

    新堡村月季花开了 文/王成 2020年"五.一"长假,疫情之下不宜远行.天涯芳草就在大荔县下寨镇新堡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花不在阔,多开则行. 牡丹有她的富贵,芍药有她的艳丽,梅 ...

  • 【大荔文苑】王成:沙苑黄花菜,客商大青睐

    沙苑黄花菜,客商大青睐 文/王成 近来,节约粮食问题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热点.从古到今,有粮则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产品里边主要是粮食,小麦和水稻又是粮食的灵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