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感冒拉肚子,这方子开得巧!里邪、外邪都扫光,来学学吧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说说,夏天常见的“感冒夹吐泻”这个事儿。

啥意思啊?我给你说个真实的医案吧。怎么回事,你一看就全懂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售货员,当时才18岁。

售货员,难免要经常开口说话。说多了,就一定口渴。赶巧,当时还是夏季。所以这一天下来,她觉得口渴难耐。

于是,下了班,她决定要好好痛快一下。怎么痛快呢?就是大口吃瓜。吃的啥瓜,不清楚,估计是西瓜之类的解渴消暑之品。与此同时,还当风乘凉。总之,一个字儿,爽!

可是,这么一爽,坏了。

当天晚上,此人就觉得身上冷,发热,头痛,出汗,浑身没有一处不疼。与此同时,还恶心,反复上厕所,大便如水一样往外泻。腹部胀满,隐痛。

这可怎么办?赶紧就医。

给她看病的是谁啊?是邢锡波。邢锡波老先生是早年天津地界的中医前辈,在业界是颇负盛名的。

老先生一看,患者舌质淡,苔白腻,脉象浮大而软。于是,他书方一首,但见——

鲜佩兰10克,藿香10克,葛根10克,厚朴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生姜3克。总之,除了甘草和生姜,其他的都是10克。

结果如何?服用仅仅一剂,患者发热怕冷的感觉消失,腹部轻松,也不恶心了。接下来,患者连服3剂,诸证悉平,恢复正常。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说,这真是神奇。这个患者要是放到现在,说不定得扎多少吊瓶呢。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医学这个事儿,也是与时俱进的。咱不能说,现在的医学技术和治疗方法,不如从前了。我们只是来探究,在当时的条件下,为什么医家只用一副汤药,就能在短期内解决问题。

你看,这个女患者,发病前当风乘凉。

这说明什么?是不是受风寒了啊?夏天,最怕这个。天一热,汗一出,风再一吹,好了,不感冒往哪跑?

患者脉浮,身热,也是受了风寒以后,正邪相争的表现。风寒之邪郁遏阳卫之气,所以身体怕冷。经脉之气为表邪郁遏,所以浑身上下就难受、疼。

再看,此患发病之前,还大吃瓜果。瓜果本是寒凉之品。夏天,人的肠胃本来就比较虚弱。如此,瓜果一进来,脾胃运化失常,脾阳为之受损,湿邪下注肠间,好了,人就不断拉稀。脾胃升降失常,胃气上逆,人就恶心。

这么一看,我们就知道了,患者属于外有表邪,内伤湿滞。

怎么办啊?第一,把表邪解决掉。第二,把里头的湿邪解决掉。我们看看当时邢锡波前辈的方药:

鲜佩兰10克,藿香10克,葛根10克,厚朴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生姜3克。

这里头,佩兰、藿香、葛根用于解表,疏解表邪。厚朴、半夏、陈皮、生姜用于行气降逆,燥湿消胀。泽泻和茯苓,可以利水止泻。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了,对这种症候,简简单单一个藿香正气散,不就解决了吗?犯得着费这么多事儿?

这话说得对。上文中这个配伍,的确有藿香正气水的影子。但是,它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说葛根、佩兰两味药的使用,就很有特色。葛根,既能解表,还能止泻,升脾胃清阳之气。佩兰,和藿香搭配,解表邪而清暑热之气,同时还能和中化湿。

总之,它有葛根加半夏汤的影子,也有藿香正气散的影子,是治疗夏季感冒夹吐泻的经验方之一。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读者朋友借鉴参考吧。它算是老一辈中医人的临床经验之一,有一点值得借鉴的地方。

其实,每年都是这样:一到了夏天,感冒夹腹泻这个事儿就变得多见。中医对它的解读,就是外受表邪,内伤湿滞。怎么弄的?图凉快、吹冷风、吃冷饮瓜果。这种生活习惯上的不慎,是让我们发病的导火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件事做详细的了解,将来好尽量避免。

至于说邢锡波老先生的这张验方,很有代表性。我建议你能收藏好,以备日后不时之需。它的应用辨证要点,我前面在案例中都说了,建议你反复研看。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