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高分复读:不合时宜!看懂3条教育筛选机制,复读已经不重要

高考失利后,要不要复读?听听专家怎么说

2021年,教育部新规:禁止复读。这一政策出台后,很多家长表示:不淡定、接受不了。

其实,禁止复读是为所有参加高考学生提供的一种公平的竞争制度,复读生参加高考不仅抢占了新生的名额,而且还会浪费教育资源。

比如:33岁“考霸”唐尚珺,12年只为圆梦中科大?

“高考疯子”吴善柳痴迷清华复读8年?毕业时36岁,因年龄只能回老家教书,成为一名没有编制的老师。

这些复读书,用年复一年的“毅力”支撑着自己的梦想,即使考上自己不理想的重点大学,也要放弃再复读。

即使考上又怎样?别人用三年的时间准备高考,你用五六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和第一次高考的人竞争,胜了又怎样?

许多高考“钉子户”,执着于高考,陷入自我设置的条条框框里不能自拔。

近日,许多专家对复读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重庆市教委印发通知明确普通高中不得举办复读班,不得与社会机构联合举办复读班,不得在培训机构以学校名义举办复读班,不得招收复读插班生。

光明日报点评:高分复读现象背后,难逃的是“伪分数”、“伪成绩”、“伪升学论”等不合实宜的观念。

高考失利以后要不要复读?

网易CEO丁磊认为:可以选择复读一年,因为如果复读一年能提升很多分数,考上不错的学校,那这一年是非常值得的,同时丁磊也不建议过多次复读。

所以,复读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其实意义不大。

现实生活中,很多机会往往就只有一次,每天都是一场现场直播,没有录播。

看懂高考的筛选机制,秒懂。

3条教育筛选机制告诉你,复不复读,你都在参与人生的竞赛

教育的本质是学习知识,高考的本质是筛选人才。

这3条教育筛选机制让你明白:什么是社会生存法则。

1、优胜劣汰

基础教育里的中高考试就是层层筛选,把有天赋的孩子选出来,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地方学习,干适合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

因为全社会的高级教育资源是有限的,社会对顶尖人才的需求也是有限的,名校就录取那么多名额,国家也不需要人人都具备战略思维。

用通俗的话来说:总要有人刻苦钻研,总要有人勤劳致富。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沦为平庸。自己的孩子就算不擅长学习,也不舍得放弃。

但在教育的筛选机制面前,就是这么现实,优胜劣汰是人类进化的发展规律。

2、利益最大化

让聪明的孩子去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样对于社会来说利益最大化,也是回报最大的。

考试制度筛选出来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肯定比普通孩子,或者在培训班里补出来的孩子更要灵活。

因为补出来的孩子,对于教育来说其实是“作弊”。

科学技术的钻研,不需要按部就班,需要开拓创新。

国家开办学校培养人才,最终都是为了回馈社会,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干对的事,就是教育筛选的潜规则。

什么叫天赋好,学习能力强?

对基础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3、从根本上解决内卷

强调学校教育的公平竞争,取消复读机制,对于大多数人讲选拔的机制还是公平的,优秀的孩子照样能通过考试选出人才。你的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子很容易分辨。

这种改革是资源的更好调配,因为复读极端的竞争破坏了教育的良性环境,出现了内卷的现状。

有天赋的孩子,校内知识就足够应试,没有天赋的孩子,即使勤能补拙,做不到灵活变通,思维还是跟不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