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肽”过分了——也谈速效营养问题(a)
近两个月里,不知道什么毛病,又开始流行“肽”歪风,动不动就说要给培养料加“肽”。季占军也开始卖“肽”了,所以我不得不为了预防菇农上当,把季占军拎出来说道说道。
这个“肽”,就是以含高蛋白的豆粕为原料,通过生物降解成为氨基酸单体和短链较多的一种混合产物,无论他们怎么标榜,必须知道发酵过程同时也是消耗过程,其产物仍然不过是高含氮量的有机营养物质而已。
别人我不太注意,季占军不能不注意,凡是事情到了季占军这里,不使劲的掺点零碎,那就不是季占军,而掺杂这些零碎的东西在东北还能大行其道,不消说,上当的人自己也有问题。
高产人人想,但高产不容易,可以肯定的说,季占军根本不懂高产的基本套路,但季占军很清楚高产的吸引力。偶然局部高产,谁都可能遇到,稳定高产的前提是技术,技术,也只有技术,才是高产的唯一保险系数。配方也是技术的一部分,季占军显然不懂,所以才会说出靠他那个神马“山间24度肽”就高产的荒唐逻辑。如果依赖某种类型的营养物质能够成为高产的核心,那么食用菌技术人员都可以歇菜了,好的食用菌配方是而且只是高产的基础之一,那是包括各类原料营养的均衡搭配的比例构成,绝非某一物质可以操控产量。
不过作为食用菌行业的职业忽悠家,季占军属于典型的半桶水,所以他们文章里描述的东西,多数是似是而非的,因此对读者的欺骗性才会比较厉害,而读者对似是而非内容的免疫力也是比较低的,尤其是文化水平低又不爱动脑筋的人,听风就是雨,特别容易上当。
季占军所说的某些内容确实没错,可惜都是与高产无直接关系的东西,有关系的东西他反而没说到,而不利的方面他根本只字不提,这就是一个典型无知瞎吹的实例了。
关于各种“肽”能不能增产的问题,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抛开其他因素来讨论,“肽”就是个氮源,肯定不是越多越好,而必须是与可利用的其他元素构成平衡,所以用不用“肽”做氮源,不涉及高产需求。但季占军们有一点没说错,就是“肽”比蛋白质容易吸收利用,仅此而已,由于容易吸收利用导致定植快和初始菌丝强度高,是对高产有利的一面,只不过前提是不出其他问题。
菌物的营养问题,一直是一笔糊涂账,现有的食用菌生理知识的描述很粗糙。不过有一点的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原料成分里面,根据消化吸收的难易,梯度排列的话,与该物质的分子量存在相关关系,分子量越小越容易被消化吸收,分子量越大越容易被吸收,所以我们可以大致把食用菌原料营养分成这样几个大类:
1、速效营养
2、缓效营养
3、迟效营养
4、无效营养
这有效的个类别之间并无明显的分界线,所以只能是一个大致的递进状态。
其中速效营养又有小分子高效营养和大分子速效营养两个不同的档次,“肽”是介乎这两者之间的东西,由于实际生产没有人使用纯粹小分子营养源(某些研究是会使用的),所以不把高效营养单列出来。
小分子营养物质如六碳原子以下的糖、氨基酸等可以直接透过细胞膜进入,通常只用来制作母种和液体培养基,所以标准的PDA培养基是加葡萄糖而不是蔗糖,但由于蔗糖与葡萄糖在利用方面差距极小,规模化生产也并没有必要加葡萄糖,这块可以节约成本。
实际上,马铃薯煮出液、麦芽膏、酵母膏、蛋白胨、牛肉浸膏等,都是氨基酸、短肽、多肽和蛋白质及其他伴随成分的混合物。所有培养基的高氮成分,其实也都是这样的基本化学构成,不过比例不同而已。最近流行的这些“肽”,其实也不过是水解程度不同的混合物而已,没有什么奇怪,也不是什么新东西,至于是生物发酵降解还是酸碱水解,在基本成分上并没有什么大差异。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