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絮语-教育|美文|人生感悟
联系:mingzhu786(转载)hbliuchanghai(商务)
mingzhudz(读者)
原创首发|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转载请联系授权就读于被誉为美国“南方哈佛”的名校埃默里大学的中国学生张一得,在3月5日不幸离世。在张一得1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作为企业高管的父亲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在位于广州番禺区的一处小山坡上盖了一座儿童乐园,成为爷儿俩居住的地方。没有了收入来源,一得父亲靠开垦、种菜、卖鸡卖鱼、捡破烂以及好心人的帮助生活。在他为儿子建立的“一得博物柜”中,存放着一得的第一双鞋子,拍下一得成长过程中20万张照片的五台相机,各种获奖的证书和奖杯,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毕业集体照,初三前的全部学业纸质文案……据说,一得父亲“十年里每天为儿子做的菜,从未重复。”在托福首考中轻松斩获114分的高分,其中阅读、口语双满分。此外,他还获得了杜克大学数学竞赛三等奖、高一选修多门AP课程、NHSDLC辩论赛杭州站32强、斯柯达Hero’s自行车联赛上海站U25组第32名、世界遗产在苏州演讲比赛进入决赛、作为守门员获得第一工园杯足球杯赛MVP等。直到去年,一得进入美国顶级名校读书,他的人生之路顺畅而耀眼。张一得神奇的经历,令人羡慕的成绩,吸引了很多家长的目光。他把自己的育儿经验和其他家长分享,成为了育儿圈儿的名人。没想到,好不容易苦尽甘来的一得父亲还没有享受多久儿子成功的快乐,却收到了儿子离世的消息。但网友从一得父亲那封《致埃默里大学Dave的同学们》的信中,人们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他一生中所有的决定,我都是无条件的尊重,认同,接受,包括这一次,他最后的这个决定。”“最后自己做的决定”,答案似乎呼之欲出,验证了坊间的某些猜测。不可否认,一得父亲对一得的爱意满满,但每个人都能感到,那份爱让人喘不过气来。世界上离婚的父母多了,单身妈妈和单身爸爸也多了,但没有几个父亲或母亲,会放弃自己的生活,辞去工作,离开闹市,专门陪伴孩子;世界上给孩子留下成长记忆的父母多了,但很少为孩子拍20万张照片,留下所有的作业;世界上变着法儿给孩子做好吃的父母多了,但第一次听说十年里做的菜都不重复。而爱一旦偏执,施者固然能无怨无悔,但对受者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想到了那个弑母的北大学霸吴谢宇。吴谢宇在父亲病逝后,和严厉而追求完美的母亲一起生活,成为了一个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用放大镜都找不到缺点”的孩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孩子,却冷静而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吴谢宇具体的作案动机我们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母亲对他看似教科书般的教育,其实存在瑕疵,他的心灵深处,存在不为人知的创伤。乔英子的妈妈为了女儿的学习,辞去了重点中学的工作,每天为孩子熬药汤、做美食、喂补品。乖巧听话的乔英子虽然很多时候内心已经低落到了极点,却还要装成满心欢喜的样子,对妈妈强挤出笑脸,以回应母亲的期待。虽然乔英子成绩优异,但痛苦不堪,夜夜失眠,患了抑郁症,差一点自杀。“自从你到了妈妈的肚子里,妈妈就没有跟你分开——妈妈从来没有觉得你已经离开妈妈的身体了”。乔英子妈妈的这一番话,让我们知道她已经把自己和女儿化为了一体,女儿就是她的全部,就是她自己。不过,家长们应该明白,父母和孩子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即使他是你身上掉下来的肉,但自从他离开你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再是你的附属。将孩子和自己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孩子的成长就是自己的成长,孩子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这是错误的。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如果爱到失去自我的程度,爱到你我不分的程度,可能会因爱生害。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对孩子好,只是我们自以为是,我们眼里孩子的成功,只是我们一厢情愿。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用成王败寇式的逻辑,去追捧那些所谓的成功者,照他们的样子去要求孩子。其实,我们并不知道孩子的真实心理,不了解他们的内心深处。笔者在以前的文章里面说过,虽然也一直以一个成功的父亲的形象出现,给大家介绍教育经验,甚至还专门出了书,但心里始终觉得有一种惶恐。我们更多的是在用自己的视角看问题,我们自以为正确的做法在孩子的心里是什么样子,我们可能茫然不知。有时候我也和儿子交流,发现相互之间的差异有时候其实很大。我甚至萌生了一种想法,应该由他来写一本书,说一说他们眼里的我们是什么样子,这样可能更利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正如张一得的父亲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和事。很多时候所谓完美,只不过是那些不完美的部分被有意或无意遮挡了起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追求完美和极致,也许本身就是错的。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