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阳光的背后,还有马云和马化腾
1
2012年初夏,39岁的山影制作公司总经理侯鸿亮拿到一部网络架空小说《琅琊榜》。
在这一时期,影视圈疯抢各种网文小说版权做IP开发已经蔚然成风,正是风口。
不过,侯鸿亮有些不以为然,他所在的山影拍摄的《誓言无声》《闯关东》都是实打实的主旋律片,网文改编电视剧还从没想过,何况手中还有那么多好剧本等着他去筛选。
初翻了翻《琅琊榜》,侯鸿亮摇摇头便放下了,这部情节复杂的网络小说实在不是他的菜,便随手搁置在自己的包里。
这年秋天,侯鸿亮因为业务要出差。数小时的航班,他觉得无聊,便掏出一直没来得及细看的《琅琊榜》仔细读了起来。
看书果然是要好的环境和心境,没人打扰的侯鸿亮慢慢读出了味道,书中梅长苏对风骨的坚持,靖王对情与义的坚守,让他感同身受,深感触动。
眼前一亮的侯鸿亮迅速找来作者海宴,表示要拿下这部作品的开发权。
2014年初,筹备后的《琅琊榜》正式开机,侯鸿亮担任此剧的制片人,导演分别是59岁的孔笙和40岁的李雪,他们都是山影的同事。
一年之后,定位古装权谋剧的《琅琊榜》正式登陆荧屏。
这部带着浓厚家国情仇的架空剧瞬间火爆,好评如潮,让成立已四年的 “正午阳光”结结实实露了一把脸。
无论是剧中的 “服化道”,还是全剧凸显的价值观,正午阳光在《琅琊榜》上的辛苦付出赢得了市场的普遍看好。
在这部剧中,第一出品方是山影,最后一个出品方才是正午阳光。
不过,凭借着热度,“正午阳光”还是走到了前台,大众也或多或少知晓了幕后的两位导演孔笙和李雪。
也正是在这一时间,业内才知道42岁的侯鸿亮居然从山影跳槽到了“正午阳光”担任董事长。
不少人都颇感意外,本以为侯鸿亮舍弃名利双收的山影肯定是去了家更加厉害的大厂,谁想到是“屈尊”来了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就这样,三位知根知底的老男人凑在了一起,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打造中国的精品剧。
可能,他们自己也没想到,若干年后,他们塑造出的梅长苏、明家三兄弟、苏家三男人、宋厂长等形象将成为无数观众的国剧记忆。
而这,仅仅是他们搏击市场的第一步。
2
在正午阳光的团队里,导演孔笙被称为“孔老师”。
比侯鸿亮和李雪大十多岁的孔笙是正午阳光真正的灵魂人物,今年已经66岁的他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前半生寂寂无名,后半生一鸣惊人。
1978年,23岁的孔笙还在家乡山东当知青,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也将刚恢复的高考当做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只可惜文化基础太差,孔笙没能考上心仪的大学,通过招工进了工厂,落榜的沮丧和苦不堪言的工作让他内心很不甘。
这段时间,孔笙白天汗流浃背在工厂做工,晚上蹬着自行车去夜校补习,日复一日,最终考上了一所夜大的汉语言专业。
毕业以后,孔笙被分配到一家杂志社当编辑,终于端上了“铁饭碗”。
在编辑部,他看见摄影记者每天捧着相机到处采风,作品还能拿到不菲的稿费,很是羡慕。
私下里,他找各种机会和摄影记者套近乎,向人家学习摄影技巧,自己还花费几个月的工资买了台 “海鸥”专业相机。
不久之后,孔笙听说电视台招聘摄像,觉得机会难得的他就辞职跑去当起了新闻摄影记者。
不过,孔笙去了之后有些郁闷,单位看中的并不是他的专业,而是看他身强体壮,安排他和专业记者一起跑外景,当摄像助理。
摄像机和摄影机一字之差,可操作更复杂,孔笙只好厚着脸皮和老师傅苦学,一遍遍熟悉机器。
久而久之,机器越玩越熟练,可因为每天扛几十斤的机器,落下了个肩痛的毛病。
而且因为不用出镜,孔笙也不太注意形象,风吹日晒越发沧桑,格外显老。
此时的侯鸿亮和李雪还都还是一脸稚气的中学生,在胡子拉碴的大叔孔笙面前还是俩娃娃。
不过,凭借着自学和钻研,孔笙技术大涨,不仅作品时常出现在荧幕,他也一跃成为单位的主摄“大拿”。
1990年,35岁的孔笙因为技术过硬,被招到电视剧《孔子》剧组担任摄影助理,这是一部由山东电影电视制作中心(山影前身)投资拍摄的电视剧,由此跨入了“贵圈”,一年后转为了主摄像。
这期间,作为摄像的孔笙相继参与了《杀人街的故事》《孔繁森》等剧集,其中《孔繁森》曾获山东省优秀摄像奖,开始暂露头角。
出了名的孔笙参与电视剧的机会越来越多,闲不住的他时常在现场给导演提意见,有人心服口服接受了,有人不买账,往往一句“你行,你来导”怼回去。
在片场看了这么多年,孔笙对调度全场,号令众人的导演一职早已 “觊觎”许久,顺势上手。
孔笙的导演梦,也直接改变了两位年轻人的命运。
3
1993年,20岁的侯鸿亮加入山影干起了摄像,师傅就是孔笙。
三年之后,41岁的孔笙终于执导了他的第一部电视剧《民警程广全》,出手不凡的他凭借此片拿下了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
不久,他又执导了古装奇幻剧《人鬼情缘》,历史剧《前门楼子九丈九》,战争剧《茶马古道》,跟在他身边的侯鸿亮不仅是摄像助理,还兼任制片人。
跟在他身边的,除了管钱的侯鸿亮,还多了位摄影助理李雪,这个山东小伙很心细。
2002年,29岁的侯鸿亮在孔笙的推荐下,被山影派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导演专业。
侯鸿亮虽说是负责管钱的制片,可此时的制片在剧组并没啥权力,相反还时常因为卡经费得罪人,侯鸿亮一直想改行当导演。
没想到,在进修时,侯鸿亮无意中结识了授课的张宏森教授(后任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
对方很欣赏他的能力,告诉他未来影视市场产业化改革离不开制片人在其中运筹帷幄,建议他去干正式的制片人。
聪明的侯鸿亮被点拨后,很快意识到制片人的位置将非比寻常:行吧,只要还在影视圈,干啥不是干呢。
此时,28岁的李雪还在孔笙的手把手调教下继续干着摄像的活,他没啥背景,能碰上孔老师这样肯教又肯提携的导演,机会实在难得。
就这样,孔笙管导,两个徒弟一个管钱,一个管摄影,气息相通,未来的“铁三角”基本成型。
2006年9月,山影投资3000多万,耗时148天拍摄了52集大型年代剧《闯关东》,孔笙和张新建联合执导,侯鸿亮是此剧的制片,李雪是摄影助理。
由于孔笙的精益求精,《闯关东》成为当年最火热的一部剧,每个角色都让人记忆犹新,成为年代剧中的经典之作。
此后,孔笙又相继推出了抗日题材的《生死线》和《战长沙》,依旧是侯鸿亮做制片,李雪做摄像。
2015年,一部战争历史剧《北平无战事》登上荧幕,这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各种政治势力的历史剧不仅征服了观众,更征服了挑剔的历史学者,赞不绝口。
将家国情怀主线通过剧中人物命运的方式进行讲述,层层递进,并把大的剧情矛盾拆解成独立的小人物剧情关系,自此成为正午阳光一直遵循的创作原则。
4
“正午阳光”的迅猛起家,离不开资本的助力。
2011年成立的正午阳光,并没打算做一家制作和出品公司,当时只是为了方便孔笙的后期制作,而且本身没啥钱。
所以早期的正午阳光仍与山影密切合作,像《欢乐颂》《琅琊榜》等电视剧都是初创时期两家共同出品的爆款。
2015年,60岁的导演孔笙凭借《北平无战事》《琅琊榜》《父母爱情》三部作品获得第30届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导演奖,江湖别称导演界的“扫地僧”。
而正午阳光由影视公司调整为独立制片公司,正式走上资本的道路,还得从侯鸿亮的加入开始。
2016年,正午阳光拿到华人文化基金的A轮投资,后者持股25%,成为第一大股东,侯鸿亮以23.5%的股份位居第二,孔笙等几位导演占有其它不同比例的股份。
在山影时,因为内容优质,一直有大把风投主动前来寻求合作,可限于国有资本的性质问题,山影在上市的各个环节上顾虑重重,贵为总经理的侯鸿亮也无可奈何。
而且,在山影人眼中,即便上市了,承诺的49%员工持股计划还是属于国有企业管控,一样享受不到真正的红利。
如此一来,眼看着在影视界赚得盆满钵满的同行,自然会有人心动。
别说正午阳光,当时许多体制内的明星也纷纷跳出来成立个人工作室,其实也是一个道理。
单飞后的正午阳光也确实碰到了好时代,火热的资本让见惯大世面的侯鸿亮都吓了一跳。
当初为了播放《琅琊榜》,侯鸿亮费尽心思和爱奇艺谈合作,后者以相当高的姿态提了各种苛刻条件才播放,剧播出后,正午阳光的口碑赚了,可钱并没赚多少。
谁也没想到,当年你对我爱理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等续集《琅琊榜2》一出来,顿时各家电视台和平台疯抢,最高出到了1200万一集的天价。
最终,正午阳光选择网台同步播放,单单平台给的购片价就已经覆盖了高昂的制作成本,《琅琊榜2》没开播就实现盈利。
5
赚到钱的正午阳光底气十足。
不仅当起出品方,还涉足艺人经纪,陆续将刘涛、靳东和王凯三位明星招揽到麾下,成立了三家经纪公司,分别取名得闲、得舍和得空。
为了试水市场,正午阳光悄悄在《琅琊榜》播出前推出了谍战剧《伪装者》,提前收割了一波红利和口碑。
一连两部火爆大剧的登台,让正午阳光一夜爆红,“正午出品,必属精品”的口号愈发响亮,资本也越发趋之若鹜。
正午阳光似乎有些“飘”,频频布局资本市场,陆续传出要造影城、建各类影视下游公司,打造全产业链公司的消息。
彼时正是资本市场在影视界跑马圈地的时代,各种热钱都起劲地往里钻,正午阳光这种既有佳作又有规划的影视公司顿时成为资本追捧的“香馍馍”。
也是在资本的推动下,原来在山影旗下十年磨一剑的正午阳光也卖起了“快餐”,仅2016年就开拍了五部电视剧,而之前最多是一年一到两部的节奏。
不仅如此,正午阳光也尝试从年代剧、历史剧转向时尚的现代剧,希望再搏一把好评,可惜事与愿违。
2017年,正午阳光信心满满地推出了职场剧《外科风云》,可这部定位行业的电视剧口碑与收视均未达到预期。
由新导演担纲的《他来了,请闭眼》《欢乐颂2》豆瓣评分分别为6.3和5.3,特别是原本最有牌面的《欢乐颂2》,被网友吐槽“看得尴尬,人设偏离严重” “疯狂置入广告”,口碑下滑严重。
所幸一部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算是帮正午阳光挽回了一些颜面,也是从这部剧开始,以前合作的山影换成了企鹅影业。
一山难容二虎,资本介入后,利益还是要各自算清的。
虽说正午逐渐在电视剧领域如日中天,可负面消息也一波接一波。
随着《外科风云》的失利,旗下艺人王凯和靳东粉丝相互撕逼的事件严重牵扯了正午阳光的精力,甚至还直接影响到同时另一部剧《孤芳不自赏》的口碑和评分。
萝卜快了不洗泥,看似无厘头的粉丝纠纷背后,其实是影视公司和艺人经纪之间长期以来的矛盾。
从资本角度看,影视公司总是希望减少艺人片酬,降低成本;而艺人经纪又希望将艺人的利益最大化,成本不可避免会提升,彼此间矛盾重重。
到底是专注于内容创作,还是发展全产业链?
这一年,44岁的侯鸿亮带着困惑和一帮骨干悄悄前往美国考察,希望在好莱坞学点经验。
数月后,侯鸿亮从美国回来,不少人都认为从好莱坞见识了一圈的正午阳光肯定会趁着资本热潮的东风大干一场。
只是,没成想,正午阳光一纸公告,不仅宣布暂停建设影城,还砍掉了艺人经纪业务,宣布和旗下艺人解约。
6
正午阳光这边壮士断腕,可资本市场不开心了。
资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因为战略收缩,正午阳光原先的产业布局被搁置,就连早先被估值的80亿,也屡屡被资本吐槽不值这个价。
但是,侯鸿亮和孔笙等人决心已定,他们从好莱坞的工业体系中意识到,全产业链发展对正午阳光来说只是个美丽的陷阱。
做精品剧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这成为正午阳光的共识。
不过,“做精品剧”这句口号不少公司都喊了很多年,可这些年下来,精品剧没多少,烂剧神剧满大街。
迷雾中的正午阳光,迫切需要一部优秀作品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连续几部作品的失利也让幕后资本要求绝不能再失手。
2015年,在看过《大江东去》这部小说后,侯鸿亮想以改革开放名义改编为献礼剧《大江大河》。
为了拍摄这部跨越了近三十年的年代戏,剧组在安徽农村直接建造了一个“小雷家”村,小到锅碗瓢盆,大到房屋建筑,农具物资,无不参考了历史原型。
为了还原历史场景,尽快做好拍摄准备,近四百人的美术团队分五组同时在铜陵、马鞍山等地开工,没超过一天预计的工期。
这部剧没有一味的说教,而是用细节推动剧情,通过三个主角的背景故事,徐徐展现出那个特定历史时代庞大的画卷,每个人物的命运都让观众揪心。
2018年,《大江大河》作为献礼大剧播出,当即成为了热门,正午阳光也再次成为观众心目中的“国剧良心担当”。
三年之后,《大江大河2》作为开年大戏首播,所获赞誉比前作还要炸,豆瓣评分高达9.1。
正午阳光迈出了关键一步。
7
正午阳光的成功并非偶然。
在影视圈内,能领会政策跟风拍出一部影视剧并不难,难的是不仅能把握政治环境趋势,更要有扎实细致的专业创作队伍。
正午阳光的创作团队堪称强悍,不仅选题巧妙,整个编导队伍也是超豪华级。
即便《大江大河》《山海情》这样顶着献礼片的电视剧,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之复杂,特别是剧中涉及人性灰暗的一面,也不是一般影视公司能驾驭了的。
在烂剧、神剧横飞的时代,内容为王,剧本更是重中之重。
离开体制的正午阳光在版权和剧本费用上十分慷慨,只要作品过硬,多贵都愿意买,而且不还价;与优秀的编剧合作,费用一栏是空着的,等编剧自己填。
不仅如此,正午阳光的“铁三角”更是作品稳定输出的重要保障。
董事长侯鸿亮只负责选题和对外商务合作,创作基本全交给孔笙带领的团队去完成。
孔笙主导的导演团队,除了大弟子李雪,更有从副导队伍走出的简川訸、张开宙、孙墨龙等人,真正形成了老带新,新帮新的创作梯队。
不论是张开宙独立执导的《如果蜗牛有爱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还是简川訸执导的《都挺好》,孙墨龙执导的《我是余欢水》,都激起了一定的反响。
在演员选择上,正午阳光最大的特色就是配角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老戏骨”,剧中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
在演员费用上,正午阳光一直坚持演员成本不能超过总成本的50%,可还是有许多演员希望合作,甚至自降身价来参演。
钱不钱的好说,演员们很清楚,正午出品,必属精品,能在其中扮演个角色,不仅能锤炼演技,也能迅速为观众所熟悉,对自己的职业道路百利无一害。
在业内,因长期只用专注表演、能吃苦的同一批普通演员,正午阳光被戏称为“内陆TVB”。
只要在正午阳光剧里认真出演,任何角色都有机会爆红,哪怕再小再不起眼的角色也有可能。
“女特务”王鸥在圈内沉寂十多年终凭借《伪装者》一炮而红;《欢乐颂》里的杨紫终于摆脱《家有儿女》中“乖乖女”的尴尬形象;连《我不是余欢水》里并非女主的“梁安妮”高叶也凭借性感的形象圈粉无数。
更别说曾参演烂剧无数的 “老干部”靳东,他被山东老乡侯鸿亮推荐到《伪装者》剧组后才得以大红大紫,成为中老年妇女之友。
有着不输任何影视大公司的队伍,这也难怪当正午阳光脱离山影后,虽说山影依旧有不错的作品推出,可名气大不如以前,连上市计划也只好一拖再拖。
8
2021年1月25日,《山海情》收官,豆瓣评分9.4,超过了刚刚拿下9.1分的《大江大河2》。
这两部剧都是正午阳光出品,也都是以大时代小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故事,依旧故事抓人,人物出彩。
从网上曝出的《山海情》制作花絮中可以看出,正午阳光不惜代价再次打造了那个年代的村庄和所有的生活物资,真金白银换来是逼真的细节。
对正午阳光来说,只要场景需要,就力求真实,多少钱也肯花,因为不差钱了。
有着稳定优质内容的正午阳光属于国内平台S级的出品方,基本一集能卖到1200万左右。
照此推算,《知否》《都挺好》《琅琊榜》《大江大河》《欢乐颂2》五部估算收入至少分别为10亿、6亿、6亿、5亿、5亿,总计超过30亿。
就这还没算上其它广告和衍生品等收入,数字已经相当可观。
不过,这些钱可不都是正午阳光一家分,侯鸿亮们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资本才是背后最大的赢家。
已经48岁的侯鸿亮虽然一直表明不希望被资本影响内容创作,可资本的特性是,只要你能赚钱,你不找他,自然会有人来找你。
曾受困于资金的正午阳光脱离体制后,彻底融入市场,风吹雨打数年后终于和“老东家”山影分道扬镳,在结识了几个阔绰的小伙伴后,再也不为钱发愁。
只不过这几个小伙伴藏的比较深,彼此的利益体系包裹的像个巨大的洋葱。
根据资料显示,正午阳光股东共9家,分别是持股35%的苏州志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6%的华人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侯鸿亮、孔笙、李雪、孙墨龙等7人,个人比例在15.19%-1.47%之间。
如果继续挖,你会发现持股最多的苏州志厚竟然只是华人文化的子公司,而华人文化同时是苏州华人文化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股99.99%的公司。
再挖下去,苏州华人文化背后是分别持股23.15%的杭州阿里创业投资和持股比例23.15%的深圳市文娱华章科技。
一步步再剥到里层,就会发现这两家公司最后的受益人居然是马云和马化腾。
最终算下来,马云持有正午阳光9.44%股份,马化腾持有正午阳光6.41%股份,在几位主要受益人中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六。
这些资本大佬不仅赚着电商的钱,游戏的钱,连电视剧的钱也没放过。
好在资本也很清楚,好的内容遇见专业团队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内容上从不插手,资金方面也基本不过问。
正因如此,正午阳光在剧本和服化道上的花费才能毫不吝惜,品质在中国电视剧市场上独树一帜。
如此来看,沐浴在资本海洋中的正午阳光能更专注内容,孵化出一部又一部叫座又叫好的作品,也挺好。
还是那句话:资本本无对错,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资本,关键看怎么用。
正午阳光为中国电视剧市场化走出了一条路。
操笔政:逍遥侯
修笔使:夏雪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