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轩辕黄帝祭祀日的记述
甲骨文中轩辕黄帝祭祀日的记述
#文旅发现官#
北京市平谷区当地习俗以正月十五为轩辕庙庙会,祭日时,万民云集,载歌载舞,欢声动地,鼓乐喧天。然而据史料记载,商代之王,在北京平谷南 10里气鼓山(平谷区东高村镇大旺务村南,也是平谷旧八景之一:鼓顶朝云)第一次冒出气后第十一日(甲日),在黄帝问道广成子之处(蓟县崆峒山),用“帝牛(洗涤三个月的牛)”祭祀“甲”名为首的十位先祖。
平谷地处燕山山脉南麓,华北平原北端,因三面环山,中为谷地,故名平谷。在北京市属十六个区县中,平谷和昌平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两个。在《汉书·地理志》渔阳郡十二属县中,就曾记载有平谷县,文曰:“渔阳郡,户六万八千八百二,口二十六万四千一百一十六。县十二:渔阳、狐奴、路、雍奴、泉州、平谷、安乐、厗奚、犷平、要阳、白檀、滑盐”。平谷县的设置始于西汉,历经东汉和金、元、明、清、民国,都曾设县在今平谷境内。据考证,早在几万乃至1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六七千年前,先民曾创造了灿烂的上宅文化,而黄帝及族属在这里留下活动遗迹也就不足为奇了。
平谷于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建置,汉代属渔阳郡,地属汉、匈交界之地,汉代平谷县城址在今山东庄的大北关、小北关村南。在山东庄镇渔子山(庙山)上建黄帝陵、庙,符合汉代祭祀黄帝等五帝风潮。
在轩辕庙院内,一面刻有“重修轩辕庙记”的汉白玉碑文详细地叙述了轩辕黄帝庙的重修经过,“县城东北15里之渔子山九岭颠连,龙脉逶迤,上有大冢,古称轩辕台,世传为黄帝陵。
在历史上提到轩辕庙的名人有唐代文学家、诗人陈子昂。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广成子是谁?上古时期的道教人物,华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曾多次在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作为黄帝的老师,广成子也被认为是道教的始祖。
明嘉靖《蓟州志》载:“崆峒山在城北五里,一名翁同,旧传广成子居于上,黄帝尝问道焉。今人呼为(蓟州)府君山,以有崔府君庙故名”。
《庄子·在宥》讲:黄帝在当上天子第十九年,去崆峒山拜见广成子,求治国修身之道。然而他第一次碰了壁,受到了广成子的讥讽。黄帝感到非常惭愧,回去后,捐弃天下,筑就一间别室,闲居默想了三个月之后,再去求见广成子才得以接见。
清华大学任重远教授经过数年的考证研究认为:北方燕山一带是黄帝活动中心,并著作了《迁安黄帝古都》一书(迁安位于蓟县东120公里处,暗合《史记》“西至于空桐,登鸡头”之说。)该书对甲骨文《小屯·乙编·7171正片》进行了破译,此片记载了“黄帝在幽州无终山中习武练斧”的史实。
任重远教授还对郭沫若编纂的《卜辞通纂·天象·第四三一片》进行了重新诠释。此片明确写道“黄帝在无终山中的空同山上问道于广成子”。同时,此片还记载:商代之王,在北京平谷南 10里气鼓山(平谷区东高村镇大旺务村南)第一次冒出气后第十一日(甲日),在黄帝问道广成子之处(蓟县崆峒山),用“帝牛(洗涤三个月的牛)”祭祀“甲”名为首的十位先祖,很有可能这十位先祖中就有黄帝之位。甲骨文,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文字。殷商甲骨文记述的黄帝在无终山舞斧、问道的史实最为真实可信。这为黄帝活动区域及问道之所提供了最为可靠的证据。
平谷境内燕山余脉古代曾统称为无终山。黄帝死后就葬在了平谷区山东庄镇的渔子山上(陕西省的黄帝陵是衣冠冢),汉代的百姓在山下建有轩辕台(即轩辕庙)祭祀。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游历北方时曾有《拜轩辕台》诗:“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飘落轩辕台。 ”
明嘉靖,清康熙、道光,民国时期的《蓟州志》和《钦定盘山志》等均对此崆峒山(府君山)有详细著述,并都有黄帝登此山问道于广成子的记载。《太平寰宇记》、《名胜志》、《光绪顺天府志》、《天府广记》、《畿辅通志》、《日下旧闻考》、《神仙通鉴》等志书也都肯定了《蓟州志》关于黄帝问道崆峒山(府君山)的说法。
总而言之,诸多史料证实了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曾在崆峒山(今府君山)向广成子问道、修道的史实,也辅证了黄帝曾在平谷无终山习武练斧,死后葬在渔子山上。
20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