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剂中药退高烧—— 桂枝汤合麻杏石甘汤治小儿高烧

漕河镇吴庄全某,8岁。稍咳嗽,10月12日上午求诊道观。

〔脉证〕脉浮稍紧,中按不足,重按紧数。
10月12日早上稍咳嗽,因为全某平时一旦咳嗽,很容易发展到咳喘,且难治易久咳。全母担忧,故上午就来道观求治以预防。
刻下咳嗽不厉害,其咳声在咽。在道观跑动时稍微有汗,拿脉时头摇身晃不宁,舌苔白稍腻,舌质有红点。
最近饮食欠佳,二便调。

〔病因〕其脉内外都紧,推测是外受风寒,内食生冷。全母回想,前两天变冷,下午放学骑电动车接回来时,在学校出汗脱衣受了风寒;又昨天在家独自吃下了半个柚子。
舌质红点多,是平日内热稍重;又易咳喘,扁桃体向来肿大,其脉稍虚,故以桂枝汤合麻杏石甘汤治之。

〔处方〕
桂枝5 白芍5 炙甘草3 炙麻黄5
杏仁4 生石膏15 连翘5 法夏4
陈皮5。
两剂。
嘱咐全母,脉象有发烧之象,若是后面发烧,不要紧、继续吃药;若是高烧跟我讲。

〔效果〕当天下午五点,全母发来微信告知,全某高烧39.6℃。让其继续吃药观察,并告知若是半夜十二点前不退烧的处理办法。

10月13日下午五点,我在道院中散步偶遇全某母子,全母说昨晚六点左右开始退烧,一夜安眠,早上起来已不烧,到现在也没有再发烧,今天也没有咳嗽、不喘,只是说喉咙有些痛。摸扁桃体,肿大不明显。
其脉浮缓、已不紧,舌质红点减少,舌苔仍白稍腻。胃口一般,精神可。
再开三剂中药调理善后。

转自医三堂

桂枝汤加味治疗小儿高热案

王某,男,6岁。因发热2天于2019年3月16日就诊。患儿2天前游泳后外出玩耍,受凉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口服退热药,热退复升,精神差,昏沉思睡。就诊时发热、不咳、前额痛、鼻塞、睡后有少许汗出等。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查体:T:39℃,精神较差,咽稍红,扁桃体Ⅱ°肿大。

  诊断:感冒(风寒袭表 营卫不和)。

  治则: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加味:桂枝6g,白芍6g,生姜6g,大枣6g,炙甘草4g,柴胡15g,黄芩8g,粉葛15g,升麻15g,当归9g,白芷9g。3剂,日1剂,分2次冲服。

  嘱:服药后喝热粥或热水,盖被睡觉,使遍身微汗出即可。若体温反复,可服3次。

  随访:家长诉患儿服第1次药后半小时,即汗出热退;第2日下午3时体温渐上升至38.4℃,身有微汗出,精神好,未服退热药;第3日晨起测体温正常,已入园,下午体温亦未反复。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患儿本自感寒,虽越2日,风寒仍在,加之发热、鼻塞、汗出等,故辨为太阳病,处以桂枝汤。患儿尚有前额痛,前额是阳明经巡行部位,葛根为阳明经头痛要药,故加入以引经疏表;加柴胡、黄芩者,因小儿少阳之体,枢机条达,气机畅通,郁热易清;去岁今春甲流尚未远去,乙流汹涌又至,疫毒肆虐,加升麻、当归,取《金匮要略》“升麻鳖甲汤”治疗“阴阳毒”之意。全方药味不多,却兼及疏散风寒、调和营卫、清除疫毒,故疗效快捷、理想。使用桂枝汤须强调服法:连服、啜粥、温覆。

(作者:林燕 河北省中医院 张昊地 王颖雪 河北中医学院)

附注:

桂枝汤:桂枝9g、芍药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12枚(擘)五味药。

用法:服桂枝汤约半小时后,须喝热稀粥1小碗,以助药力而使溱溱汗出。上五味,切碎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适寒温,服100毫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温覆(盖被子)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

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主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禁忌: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表实无汗,表寒里热,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者,均忌用。

方论:桂枝汤方中桂枝为君,辛温通阳,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之邪以调卫。芍药指白芍,作为臣药,酸苦微寒,益阴和里,敛固外泄之营阴以和营。芍等量相合,相须为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生姜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可温胃止呕;大枣助芍药益阴养血,姜枣相配,补脾和胃,调和营卫,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是为佐使药。

有老中医在原方的基础上,加黄芪30g,糯稻根10g,治疗老年自汗,效果非常明显。加入黄芪补肺固卫以培本,糯稻根止汗以治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