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
王叔和,名熙
医学家、医书编纂家
中医学发展史
两大重要贡献:
一是整理《伤寒论》
一是著述《脉经》
兴趣广泛
博览群书
经史百家
战事频繁
时局动荡
为避战乱
移居荆州
投奔荆州
刺史刘表
正值张仲景医学生涯的鼎盛时期
加上王叔和与仲景弟子卫汛要好
深受熏染,逐渐对医学发生兴趣
寻求古训
博通经方
深究病源
研读历代
名医著作
遵古而不泥古
虚心求教
博采众长
医术日精
名噪一时
当时曹操
南下征战
荆州刘表
王叔和被推选为
曹操的随军医生
后任
王府侍医
皇室御医
太医令
王叔和
缺衣少食
贫寒度过
严酷现实
勤奋好学
谦虚沉静
开始行医
家境贫穷
衣衫破旧
背着药箱
四处流浪
食宿无着
32岁那年被选为
魏国少府太医令
魏国少府中藏有
历代医典和医书
历代的经验良方
王叔和利用
当太医令这个有利条件
阅读了大量的药学著作
为他攀登医学高峰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叔和精心研究吸收
扁鹊、华佗、张仲景
等古代著名医学家的
脉诊理论学说的基础
结合长期临床实践经验
终于写成了我国第一部
完整而系统的脉学专著
《脉经》
计10万多字
10卷98篇
《脉经》总结发展西晋以前的脉学经验
将脉的生理、病理变化类列为脉象24种
脉学正式成为中医诊断疾病的一门科学
王叔和《脉经》
首先阐明了脉理
结合
生理、病理
及病的征候
进行研究
便于临床
改进脉法
整理以前医学家
有关脉法的论述
肯定两手
寸口部位
切脉方法
他把脉搏的
形象和动态
分为24种:
浮、芤、洪、滑、数、促、
弦、紧、沉、伏、革、实、
微、涩、细、软、弱、虚、
散、缓、迟、结、代、动
基本包括:
血液循环、
生理、
病理学
所具有的
各种脉象
王叔和
还进一步指出:
掌握各种脉象
是切脉的关键
而正确地诊断
即治疗的基础
切脉、症状、治疗
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是王叔和
对医学的
重大发展
《脉经》
我国医学的一部
极其重要的著作
今天我国医学界仍然是依据它
作为培养中医人才的基本教材
推动了我国医学的发展
而且对世界医学的发展
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脉经》
在隋唐时期
就已流传到,朝鲜、日本
后来又传到,阿拉伯
被称为11世纪时期“医中之王”
的阿拉伯著名医学家阿维森纳
在他编著的《医典》当中
吸收了王叔和脉学的内容
1313年波斯医生编撰
《医药百科全书》
还专门介绍了王叔和
并且翻译了《脉经》
17世纪,《脉经》
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并在欧洲广为流传
为了便于
学习运用
《脉经》
王叔和
还编写:
《脉诀》、
《脉赋》、
《脉诀机要》及
《小儿脉诀》等
辅助书籍
王叔和
以自己的
毕生精力
整理、编纂了
张仲景的医著
张仲景是
东汉著名
的医学家
著作颇丰
多已散失
《伤寒杂病论》
经王叔和
结合自己
临床经验
编纂整理
丰富完整
保存下来
即流传至今的:
《伤寒论》和
《金匮要略》
一千多年
两部著作
一直指导
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