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潮祖多年应用小青龙汤的经验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wLzExLzEzMTgvMjA3MzIxMDk5XzFfMjAyMDExMTMwNjE4NDAyMTI=.jpg)
近数年来所治咳嗽患者甚多,审属外感风寒导致肺气不宣,津凝不布,舌质偏淡或正常,痰质清稀或变稠,均用此方加味而疗效显著。
兼见胸闷胁胀,是气郁偏胜,与四逆散合用,加枳壳、柴胡。
气郁化热,痰质变稠,舌尖微红,与小柴胡汤合用,加柴胡、黄芩。
舌淡胖、苔水滑、痰量多,是湿偏胜,与五苓散合用而加白术、泽泻,或与真武汤合用而加白术、茯苓、附子。
加止咳药则随寒热而异。气未化热加紫菀、款冬花、白前之属;气已化热则加枇杷叶、矮茶风之流。
部分病人常见干咳无痰,若无咽干、口燥,仍属气郁津凝所致,不能断为燥咳,是水液壅于气管夹层,尚未渗入气道之内,亦当投此。若投清燥润肺药物则反增其壅,缠绵难愈,但气候干燥季节则宜详审。
气喘加厚朴、杏仁降逆平喘,桑皮泻肺行水。
病 案
杜某,男,56岁。2000年1月20日其妻前来求方。
谓患者于数日前的夜间凌晨2~4时因事起床办理后感全身寒冷,随即小便不通,点滴难下。送某省级医院治疗,为其导尿仍然未通,拟在小腹穿孔安上导管,病人不愿前来求方。据述当是受寒所致。
遂书小青龙汤去五味子,加柴胡、枳壳各10g,白术20g,泽泻30g。
嘱其试服。次日来告,小便已通,唯汗出较多,遂减去麻黄,再服一剂。
25日病人出院前来就诊,自述小便中有血块,显系导尿时尿管受到损伤。
改书五苓散合四逆散加生熟蒲黄各10g,调理而安。
时美国来华学习的学生麦尚文(中文名)问道:小便不通是肾系病变,如何要用治肺系病变的小青龙汤加减?
余谓治病之要,在于审证求因。时值严寒季节又在深夜工作,随即小便不通,显然是因感受寒邪,肺卫闭郁,导致肾系经隧挛急才呈小便不通。根据治病求本原则,法当辛温解表温散寒邪。
本方能够温散寒邪消除病因,方中芍药、甘草又可缓解经隧挛急,使其水道通调。
《伤寒论》谓四逆散可治小便不利,加入柴胡、枳壳则四逆散也在其中;复加白术、泽泻,与小青龙汤中的桂枝相伍,即五苓散的变方,又具温阳行水作用,故选此方加减。
此证病位在下而求之于上,提示:治病应从五脏间的内在联系去探求病机,才能得出正确的病机结论和拟定正确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