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俞和《篆隶千字文》
俞和(1307-1382)。字子中,號紫芝(芝生),晚號紫芝老人。桐江(今浙江桐廬)人,寓居錢塘(今杭州)。元代书法家。
沖澹安恬,隱居不仕。能詩,喜書翰,早年得見趙孟頫運筆之法,後返臨晉、唐名家碑帖。行、草書,秀雅挺勁,酷肖孟頫。楷書高古風雅,頗有晉人風度。明桑悅雲:「紫芝所書,深得松雪筆意,而圭角稍露,比之松雪,正如獻之於羲之也。」行、草逼真孟俯,好事者得其書,每用趙款識,倉卒莫能辨。洪武初,以書名于時。至正四年(西元1344)題李唐《關山行旅圖》,故宮博物院藏有其二十年(西元1360)於黃岡之康園所臨定武蘭亭。
《篆隸千字文》是其篆書和隸書分體間書的書法傑作。紙本墨蹟摺裱冊頁。每幅縱21釐米,橫24.7釐米。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凡37頁,295行,正文每行7字,首尾之題字每行字數不一,共計2063字。款署「天爵賢良嗜予篆隸,因書此為贈。時至正甲午歲冬十一月三日也。清隱散人俞和識。」此冊為元順帝至正十四年(西元1354)俞和四十八歲時所書。此篆隸《千字文》,書法結構簡練隨意而無匠氣,筆秀雅而挺勁,與世流行之六體千字文比較,自有書卷氣。冊上有清內府鑒藏印九方,並有河南商丘陳氏收藏之印多方。《石渠寶笈三編》著錄。
明王世貞《題俞紫芝急就章》:「子中獨能尋考遺則於斷墨殘楮,遂與仲溫並驅。」(仲溫,明書家宋克,號南宮生,俞和字型大小紫芝生,是以為記。書法江湖處天輯)
明桑悅評:「紫芝所書,深得松雪筆意,而圭角稍露,比之松雪正如獻之之於羲之也。」
《篆隶千字文》,纸本墨迹摺裱册页。每幅纵21厘米,横24.7厘米。凡37页,295行,正文每行7字,首尾之题字每行字数不一,共计2063字。款署“天爵贤良嗜予篆隶,因书此为赠。时至正甲午岁冬十一月三日也。清隐散人俞和识。”此册为元顺帝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俞和四十八岁时所书。
此篆隶《千字文》,书法结构简练随意而无匠气,笔秀雅而挺劲,与世流行之六体千字文比较,自有书卷气。册上有清内府鉴藏印九方,并有河南商丘陈氏收藏之印多方。《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篆隶千字文册》是其篆书和隶书分体间书的书法杰作。其篆书,结字简洁随意,用笔上大胆参以方笔,故有刚健清新之气;其隶书,也用汉隶的方笔,线条秀劲中有质朴也无故作修饰的匠气,因而比他秀润有余的行书来,显得更为古朴而有书卷气。这说明,俞和并不是赵孟頫的影子,也是有个性的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