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有3种常见症状,中医一味药,健脾补气!

在中医眼中,“气”,可谓地位显赫。

中医有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这句话是意思是说,人和万物一样,是由气构成的,是天地之气的产物。

第一层,是指构成、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比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第二层,是指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比如经络之气、五脏六腑之气。

从第一层含义的角度出发,由于气的来源和分布位置不同,因而又有不同的名词,比如宗气、元气、营气等。

从第二层含义的角度出发,气对于脏腑组织的作用主要又有两方面:

一是人与自然的气化作用,也就是人体和自然的物质交换。《素问》有言:“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认为人体生命活动有赖于“五气”,也就是气、血、津液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需要通过五脏六腑转化,这个过程就是气化作用。

二是指气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素问》认为,“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人之所以产生喜怒哀乐等感觉,都是物质机体产生的一种气的活动。

正因“气”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气虚”,就应该加以重视,要及时就诊。那么,气虚的人通常都有哪些表现?

一个人是否气虚,通过3方面就能看出来

首先,可以看这个人的体态。气虚的人,肌肉松软、腠理不固,体形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过于消瘦,要么过于虚胖。

气虚体质的人既不受寒,也不受热,冬天易冷,夏天易热。这些人在气温下降的时候,会怕风怕冷,一热的时候,又容易出汗。

气虚的人还很容易疲乏,免疫力差。细心观察身边那些动不动就说累的人,他们往往说话声音比较小,感冒流行的季节里,这些人也最容易“中招”。

此外,中医还可通过“舌质是否偏淡”、“脉象是否偏细”等症状进行判断一个人是否体虚。

气虚了,当然就需要补气。那么,中医对此又有何对策呢?

针对气虚问题,中医有三方面的应对措施

按摩,是改善气虚的有效手段。气虚的人,可以多做头部、面部以及脚部等部位的按摩。针对足三里穴、关元穴、气海穴等重要穴位进行按摩,能够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不足,有效改善气虚带来的不适症状。

做运动,也是补气的重要方法。运动能够促进气血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对于改善气虚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长时间久坐办公的上班族,适量的运动显得尤为重要,每天进行半小时左右的运动即可。

另外,食疗也是中医推崇的补气手段。气虚之人,应多食用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有必要的话,还可以选择补气养血的中药,比较常见的有山药、黄芪等。

《本草纲目》认为,山药具有“益肾气,健脾胃”等功效,为补气食品,凡气虚体质或久病气虚者,宜常食之,最为有益;而黄芪是日常比较常见的药材,也是补气显著的药物,可以适当进补。

中医认为,气,乃人体之根本,保证气之充足,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气虚之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正确补气。

参考资料:

[1]两分钟看懂中医所说的“气”到底是什么[中医思维原创·第67期].金华佗学院.2017-07-19

[2]什么是气虚 气虚吃什么好.邵阳市中医医院.2014-10-20

[3]气虚体质的人身体有哪些表现?.中国健康养生堂.2019-01-1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