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自然笔记》-349《褐马鸡和他的邻居们》节选连载十七
幽静的河谷--- 2
河谷彷佛是在一夜之间便被绿色占领,5月已然是绿色的海洋,一些不知名的红色、黄色、蓝色的小花点缀其间,微风吹过,空气中便蔓延着淡淡的花香。
穗鵖来了,选择了河谷一处石块作为自己的领地;领雀嘴鹎来了,占据了河谷斜坡上茂密的灌木丛;黄尾鳽带着心爱的伴侣喜欢上了河道边摇曳的芦苇;鸳鸯双双对对畅游在弯曲的河道中央;河谷开始了一年最热闹的时候。
鸳鸯在不远处的水中游荡,哪里的水因为周边有高大的柳树,映射出了绿色。他们的游荡会激起阵阵的涟漪,成圆形慢慢扩散。鸳鸯单从鸟名说起就有着不一样的含义,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
从羽色上来看,雌雄异色,对比强烈。雄鸟嘴红色,羽色鲜艳而华丽,头具艳丽的冠羽,翅上有一对栗黄色扇状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雌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给人以朴实贤惠之感。
他们4月初回到河谷时并不立刻营巢,而是成群活动在林外河流与水塘中。随着天气变暖,鸳鸯逐渐分散成对进入营巢地。4月下旬开始出现交配行为,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
交配活动开始前雌雄双双游于水中,雄鸟频频向雌鸟曲颈点头,浸嘴于水中,同时竖直头部艳丽的冠羽,然后伸直颈部,头不时地左右摆动,随后雌雄并肩徐徐游于水面,并不时将嘴浸入水中。游过一段时间后,雌鸟疾速向前,雄鸟紧跟其后,同时不断地翘起尾部,紧接着跃伏于雌鸟背上,用嘴衔着雌鸟的头羽进行交尾。
古人因见到的鸳鸯都是出双入对的,在水面上相亲相爱,悠闲自得,风韵迷人。他们时而跃入水中,引颈击水,追逐嘻戏。时而又爬上岸来,抖落身上的水珠,用桔红色的嘴精心地梳理着华丽的羽毛。所以从名字开始便把他们作为了爱情的化身,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喻意经常出现在古代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
从《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开始到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诗中有“愿做鸳鸯不羡仙”一句,赞美了美好的爱情,以后一些文人竞相仿效。崔豹的《古今注》中说:“鸳鸯、水鸟、凫类,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者相思死,故谓之匹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说:“终日并游,有宛在水中央之意也。”
也有人认为“鸳鸯”二字实为“阴阳”二字谐音转化而来,取此鸟“止则相偶,飞则相双”的习性。自古以来,在“鸳侣”“鸳衾”、“鸳鸯枕”、“鸳鸯剑”等词语中,都含有男女情爱的意思。
唐朝李白有:
“七十紫鸳鸯,双双戏亭幽”。
杜甫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崔珏还因一首《和友人鸳鸯之诗》:
“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逐梭齐上玉人机。
采莲无限蓝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而名声大振,被称为“崔鸳鸯”。
其实我们科学观察到的真实情况并非如此,鸳鸯的雄鸟在繁殖期会与若干只雌鸟交配。交配之后便悄然离去。把培育幼鸟的繁重留给了雌鸟。千古传诵生死相恋的故事都是人类根据鸳鸯的表面现象迎合自己的情感需求而创造的一场误会。
鸳鸯的雌鸟会把巢建于紧靠水边老龄树的天然树洞中。她是一位任劳任怨的合格妈妈,恋巢甚为强烈,在孵卵期间除偶尔几次必须的外出觅食外,一般不离巢,特别是在孵卵的最后1-2天几乎根本不离巢。雌鸟还会从自己身上拔下绒羽来为幼鸟营造舒适的温床,直到雏鸟出巢。
雏鸟的出巢是非常温馨的,刚刚出壳的的第二天妈妈便开始站在洞口鼓励孩子们勇敢的跳下。因为他们的巢离地面有8-10米的高度,而雏鸟又无法借助翅膀的力量,多少总是有些胆怯。这时的妈妈先在洞中“嗤啊,嗤啊”地鸣叫,鸣声急而细,一直持续1小时之久,一次又一次的耐心演示,然后站在树下发出鼓励的低吟,等候着雏鸟迈出人生的第一次跳跃。
洞中的雏鸟亦跟着 ”叽叽”地鸣叫,在妈妈的鼓励甚至是食物的诱惑下,勇敢的从树洞中跳下。他们会尽可能的跳入水中,有时也会跳入树下的落叶中。我观察到他们跳下的地方有着厚厚的树叶,但我没有看到是否是妈妈提前准备的。
雏鸟从空中翻滚着落在树叶上,会被树叶又弹回到空中,那毛绒绒的小球就这样不断的弹起落下,落下弹起。直到12只全部安全落地,妈妈才会挪动着疲惫的身躯带着孩子们进到河里。
随着秋风再起,大多数的鸟儿又开始南迁,河谷随着初雪的覆盖,又恢复了幽静。在一处较狭窄的地方,那里有山崖峭立,河水从山脚绕行而过。我偶尔会听到一些时有时无的鸣叫传来,那是一连串多变而重复的“ti-tiu-tree”音节,像风中的管笛,我断定叫声的主人一定是一种未知的鸟。随着我的走进,歌声却飘忽到了很高的崖顶。
循声而觅,我惊喜的看到了他不停的在崖壁上旋动、飞舞,显得格外耀眼动人。红色双翼在灰色岩石间舞着初冬的温暖,婉如“悬崖上的蝴蝶鸟”。
他尾短而嘴长,翼具醒目的绯红色斑纹。飞羽黑色,外侧尾羽羽端白色显著。红翅旋壁雀会靠着双翅在几乎垂直的崖壁上攀爬,觅食那些崖壁缝隙中的昆虫,而这样的觅食行为因为他的演绎,便演变成了峭壁上的舞蹈。
他总是不停的舞动,拍摄便需要极快的速度来定格。双翅全部张开的瞬间是他最具魅力的时候。第一天的拍摄因为企图追求高质量的格式而无法准确的扑捉到最舒展的身姿,第二天调整了设备,终于收获了他在崖壁之间绝美的绽放。
大自然的每一种存在都一定有着其最美的一面,我们必须依赖细致的观察去得到这个答案,然后在最佳的时刻,最佳的角度,用最合理的方式完成其最美的描述。我想,这无疑是摄影师最开心的时刻。
文字为原文的部分内容节选,请勿与书中比对。
《大山的自然笔记》精选并精心编排,终成《褐马鸡和他的邻居们》 一书。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精美出版,书采用全彩印刷。
书中分八个章节,介绍了山西范围内不同生态环境生存的一百余种鸟类。描述了鸟儿与鸟儿,鸟类与人类之间的故事,描述了大自然之美丽与脆弱。
目前书已在各大新华书店、当当网、亚马逊网、读书网等全渠道销售。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