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带你走黄河》---32【黄河那道湾】
大山带你走黄河
从三交向南,大河流入刀切一般的峡谷,浊浪拍岸,已是无法沿河边行走。绕道石楼县城休整一晚,黎明时前往辛关镇马家畔。
冬季的太阳升起的很晚,待东方似火,我们已然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车子偶尔会攀升至山脊行走,残雪点缀的黄土高原绵延起伏,在晨曦的辉映下红白相间,呈现出浪漫唯美的黄土风韵。
遥望行止,一些词句自然而然吟诵而出。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东渡黄河时的感慨。当年,就在前方不远的留村客栈闪烁的油灯之下,他挥笔写下了著名词作《沁园春·雪》。
迎面走来早起劳作的人们,弥漫的晨雾中他们的笑有几分纯朴,几分羞涩。他们是这里的乡人,每次相见都是一样腼腆的笑容,也让我记忆犹深。
可能是早起的缘故,有些恍惚的大脑竟然让车轮偏离陷入深坑。我正当忧虑,路过的老乡却开始倾力相帮,或帮忙挖土,或回家拿各种脱困工具,整整6个小时,大家干的热火朝天,反倒是我这个主人有些不知所措。
车可以走了,附近的乡人又安排去家中吃饭,我拿出一些钱给大家买烟买酒,诚谢这种久违的感动。告别的时候,主人却赶过来,没有言语,只是往我手里塞进一把钱,转身而去,这是我刚才拿出的烟酒钱。
我瞬间有些哽咽,泪水模糊了他们散去的背影,那些扛着锄头离去的背影让我倍感温暖。他们的家都不富裕,甚至是入不敷出,他们的孩子早早便会下地,做家务。但是这样的物质条件,却有着我们在物质文明发达的城市无法感受到的人情暖暖。究竟是怎样的改变让我们失去了原本应有的真情?
继续前去便是马家畔,站在高处看大河在巍峨群山中逶迤而来,自然形成一个近360度的圆形大湾。其实,黄河进入这一特殊地貌,受坚硬的岩层阻挡弯曲出了咀头湾、马家畔湾、南咀上湾三道大弯。凸向马家畔的弯呈现令人惊叹的完美,大弯两面基本对称,入弯处至出弯处水流总距离为8000米。夕阳下如一道金色光环将对岸的山峰绕成孤岛一般,彰显出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
夜宿农家,盘腿炕头,推杯换盏其间主人的话也多了起来。对于脚下这块土地的了解也随着他有些自豪的叙述渐渐清晰起来。
“姜子牙,你知道吧。那是我们石楼人呢,他被誉为咱们历史上最有影响人物之一。商朝末年为避商纣王之乱,隐居辽东修道30年,后西行到周地渭水以北的卞溪,正是在此地留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千年佳话。其后,姜子牙被周文王发现并拜为师,成为兴周八百年的‘开国元勋’,被誉为当时中国政治家、军事家,道学理论的鼻祖。唐代时封姜子牙为‘武成王’,与受封‘文宣王’的孔子并驾齐驱。”
老人喝了一杯酒,点燃一根烟,情绪激昂时,索性蹲在炕头。
“娃,你别不信,我说的这是有根有据的。2007年11月25日,经过国内众多专家的详细论证,最终定论姜子牙祖籍所在地就是咱们石楼县的义牒镇。”
“还有呢。”
老人又猛吸了一口烟继续说道:
“咱们这里出土文物也是又多又珍贵,为史学界所公认。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商代青铜酒器龙纹触你见过吧,那是全国唯一。”
听着这些我惊叹不已,也深深明白大河岸边的精彩,一个个在今天看来荒芜,落后的地方却都有着曾经的辉煌。
清晨的阳光晒进窑洞的时候,我的醉意也留在了昨晚的故事中。刚出窑洞,便被正在蒸馍的孩子吸引,哥哥烧火,妹妹捏馍,土垒的灶台不高,但年幼的妹妹仍然需要垫着脚才能把馍放入蒸锅中。
村子很小,仅有3户人家,是亲兄弟三家。沿着自然落差的土坡,他们在相隔不远的土涯下挖窑而居。清晨的阳光和着河水的雾气朦胧着村庄的幽静,窑上有树木高大,绿荫如盖。院里有山花怒放,院外有鸡鸣、狗吠。偶尔有猪羊穿行于爬满喇叭花的篱笆墙下,哼哼着、咩咩着努力想从其中穿过,惹来主人一顿训斥。
我沐浴着清晨的露珠和朝阳,或上或下地穿行在这世外桃源的静怡中,穿行在黄土文明的悠远中,内心充溢一种异样的纯净、一种恬适的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