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 :雨过天青中的淡雅含蓄
这是藏于大英博物馆中的一只北宋汝窑天青釉盏托。故宫的汝窑展品中,我对这只借于大英博物馆的盏托和茶盏情有独钟,因为它清淡,却雅致,是瓷器,又似玉,尤其喜欢它的颜色——天青色釉。
【雨过天晴云破处】
匠人问北宋的艺术大师宋徽宗,汝窑要烧成什么颜色?他指着刚刚雨霁之后的天空,一言不发,意思是,我想要汝窑是这个颜色。
雨过放晴后的天空不像无云的正蓝那么霸道热辣,也不像阴霾天的灰蓝那样乌突失色,它有一种温和洗练的淡雅质感,呈现出自然又神秘的青色。从此后,淡淡的天青色就是汝窑追求的极致,也是它的标志。
故宫中藏北宋汝窑天青色釉圆洗,底部刻“乙”字,“乙”表示等级
大英博物馆藏北宋汝窑天青釉花式洗,底部有三个芝麻钉
汝窑,宋瓷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之首,专门烧造北宋时期代表青瓷——汝瓷。宋代汝州出产,遗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最直观的颜色标识就是青如天,而且,放在明亮处,青中泛黄;光暗的地方,又青中闪蓝。
【淡清冰裂细纹披】
除了神秘诱人的颜色,汝窑还有一个显明的特点:釉面上细碎的冰裂纹。
故宫中藏北宋汝窑天青色釉圆洗
蟹爪纹、蝉翼纹、冰裂纹都是对汝窑瓷釉上大小开片的形象描述。汝官窑瓷与普通瓷器的区别之一就是它肥厚的釉质,莹润若脂,厚于数倍,甚至有釉比胎厚的情形。由于釉和胎在烧制过程中膨胀系数不同,烧成冷却后,就逐渐出现开片。
在使用流传中,如有冷热不同,釉面仍会继续开裂。
故宫中藏北宋汝窑天青色釉盘,盘边缘全是开片
按照一种完美主义的逻辑,这本是一种缺陷,但因为片纹自然天成,生动有趣,士大夫逐渐学会了从遗憾中欣赏一种残缺美。这反而成为汝窑一种独特的意趣,耐人玩味。
故宫中藏北宋汝窑天青釉圆洗,有明显的冰裂纹,底部有乾隆的御制诗——“淡清冰裂细纹披,秘器犹存修内遗”,“丙”表示等级
【芝麻支钉釉满足】
这里的“满足”是说,汝瓷在烧制的时候为防止器物塌底或避免圈足露胎不雅,于是,用釉水把足满裹着,然后,再用支钉烧制。可以想见,为了美观,器物外底的支钉一定是小而又小的,正如明人高濂谈到汝瓷说,“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
所以说,汝瓷细小而规整的支钉叫芝麻钉。这一点烧成工艺,超越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从传世和出土文物看,一般圆器外底留有三或五个支钉痕,椭圆形水仙盆外则有六个。
故宫中藏北宋汝窑天青色釉圆洗,底部刻“丙”字和三个芝麻钉
故宫中藏北宋汝窑天青色釉圆洗,左边是上有支钉的垫饼
于是,烧成后器物外底留下的细小芝麻钉痕,也是汝窑瓷器一大特点,更成为鉴别真赝的标准之一。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修复了的北宋汝窑天青釉盘,左边是垫圈。也有少量器物是采用无支钉的垫圈垫烧,很显然,不带支钉的直接用泥条盘成,制作简单粗糙些,而带支钉的垫圈工艺讲究
【传世不足百件】
汝窑烧造时间很短,有学者推测,北宋末年,汝窑才为宫廷烧造瓷器,大概也只有20-40年的时间。
故宫中藏北宋汝窑天青色釉圆洗,底部刻有“乙”字
故宫藏北宋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底部有乾隆的御制诗
汝窑选料精心,釉中更含有玛瑙末,故而,色泽出众,釉光如玉。
为了烧出浓淡适中的淡天青色,胎、釉中的氧化铁要含量适当(均约为2%),烧成温度是1200多度,既不能高温烧熟,也不能低温。此外,还原气氛也要控制得恰到好处。
汝窑器物大多为瓶、樽、承盘、水仙盆、莲花式温碗以及洗、托等,除了各别有刻、印花装饰外,其上大都光素无纹,质朴清新,就像好玉无工一样,这样的瓷器更加难成。
大英博物馆藏北宋汝窑天青釉玉壶春瓶,瓶身右侧有一处黄色的斑片
南宋时,就有权臣张俊向赵高宗进奉汝瓷邀宠,时人感慨:“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南宋都如此,历代统治者对于汝瓷,更是视若珍宝。清代皇室尤为用心:认看品级、配置架座、选择最合适的陈设地点、镌刻御制诗……
烧成难度大、烧造时间短、热爱者众,所以,存世量非常有限。累世积存下来,全世界也只有七十几件。
故宫中藏北宋汝窑天青釉盘。从公开发表的情况看,传世完整器不足百件,主要收藏在故宫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英国大英博物馆(含大维德基金会)和上海博物馆等
故宫中藏北宋汝窑天青釉凸弦纹三足樽
汝窑被后世推为五大名窑之首,所施淡天青色釉既有青色之神秘,又有绿色之平和,冷暖协调、不温不火。徽宗赵佶崇奉道家,这种冲淡含蓄的审美情趣也引领了当时文人、士大夫追求温雅古朴、清静无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