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蒲辅周妇科病的治疗经验

[cp]

成都中医学院(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一任院长李斯炽回忆,蒲辅周以四川省妇科专家的身份被抽调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在《近现代25位中医名家妇科经验》中排名第一,最先出版小册子《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其辨证论治经验如下。

1.经行乳房胀痛蒲辅周认为,经行乳房胀痛主要在于治肝与治胃。如月经欲来,乳房胀痛多属于足厥阴肝经气滞;若月经已来,乳房胀痛多属足阳明胃经气郁。

2.月经不调若经行小腹痛,拒按有大血块者,可选用化癥回生丹治之。

若经行小腹胀而不痛,血块较小者,可用琥珀散。

若胀与痛都不明显者,可选用八珍汤加制香附、益母草、鸡血藤等。

若仅是月经周期异常,可选用独圣丸,即四制香附丸(分别经酒、童便、盐水、醋制)调治。

若属于中气虚兼有少量血块和小腹微痛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红花、桃仁、少量川芎和神曲以益气和血消瘀。

若属于肝脾失调而心悸失眠,体倦食少,并有少许血块,兼有小腹微痛者,可选用归脾汤加桃仁、少量川芎和神曲以调和肝脾、活血消瘀。

若合并有心气不足,营血亏虚而纳差,惊悸健忘,烦热自汗,体倦肌瘦,兼有小腹微痛并有少量血块等,可选用人参养荣汤加丹参、桃仁、制香附、神曲等以调和心肝兼理脾胃、和血消瘀,但桃仁量不宜太大。

若属于肝胆火盛,导致经血紊乱,头晕心烦,口苦耳鸣,喜食凉饮,便干溺黄,兼有两胁及小腹掣痛,并有小血块,五心烦热,口苦胁满,食纳不佳者,可选用丹栀逍遥散加桃仁、制香附、神曲等疏肝解郁活血。

3.痛经痛经多发生于青年女性,主要表现为月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疼痛,腰腿酸痛,甚至剧痛难忍。诱发此病的因素很多,如先天气血不足,胞宫发育不良,或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等导致经水运行不畅而发生本病;或因经期、产后过用冷水洗涤而感受寒湿,以及饮食不节,过食生冷,使脾胃受伤而致痛经;也有因经期不注意卫生而同房导致气血失调乃成痛经。蒲辅周认为,对于痛经须审证求因,辨证施治。若属于脾胃不调,身体消瘦,经前或经后腰痛肢倦,小腹胀痛,宜调和脾胃为主,兼理气血。若见形瘦,痛连及胁,腰酸腿痛,多属肝气郁结,宜疏肝解郁、调和气血、化结消瘀。若患者小腹发凉,喜热畏寒,经行小腹胀痛,血色发黑,甚者有血块,此多属寒,宜温经汤加减。若兼见身痛,宜用五积散,每用五钱,水煎,食前温服,并嘱不食生冷,不坐湿地,不用凉水洗脚,少动肝气,以免再次发生痛经。若是肝郁痛经,则见口苦、胁痛、胸腹胀满,可用丹栀逍遥散加香附、郁金、五灵脂、元胡、乌药等。若有黑血块者,可选用少腹逐瘀汤。若痛甚,血块多,可选用化癥回生丹。若经后腰酸,小腹胀痛者,属气血两虚,宜圣愈汤加减。若经后带下多,腰酸,腿软无力,此属中虚脾弱,宜用补中益气汤或五味异功散加山药、乌贼骨、杜仲、补骨脂等,或归脾汤、十全大补汤酌情使用。

4.崩漏月经期大出血称经崩,出血淋沥不断称漏,两者在发病上有明显差异,但也有密切关系。崩可转至漏,漏久往往引起崩,因此治疗上多相同。崩证大出血可用独参汤,益气固脱,又能生血,亦能统血,正所谓“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但在补血止血之时,注意化瘀,蒲辅周比喻说,洪水成灾多为河床阻塞不利且不能及时疏通所致。因此,中医认为止血尚易,而消瘀难。治病求本,必须抓住出血的主要原因,不能单纯止血。崩血、漏血过多,无热者,宜用胶艾四物汤补之;若热重者,用知柏四物汤清之;热轻或少者,用四物汤加炒黄芩、黑荆芥和之;漏血涩少,有瘀滞者,宜四物汤加香附、桃仁、红花行之;兼气虚者,用八珍汤加红花、炮姜、艾叶炭、侧柏炭、荆芥炭、莲房炭、黄酒、童便加水同煎。崩血时伴有心腹痛甚者,为血滞不散,宜失笑散;若崩血因思虑伤脾引起,多为心脾失调,宜归脾汤;若崩血因恚怒伤肝引起,宜逍遥散加香附、青皮。崩漏日久,脾伤食少,中气下陷不能统血者,宜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举陷汤加减择用之。若崩漏日久,气血已亏,冲任损伤者,宜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加杜仲之类。崩血补、止后仍不止者,当防其滑脱,宜用地榆一两,水醋各半煎,凉一宿,次早服用,止血效果好,血止后再随证选方。对于形体瘦而又有血热致崩者,嘱用新鲜地骨皮二至四两,用纱布包之,瘦猪肉四两或排骨半斤,文火炖两三小时,去地骨皮,喝汤吃肉,一月之中可炖三四次,用之多见效;气虚者加黄芪。肝肾亏损者,宜二至丸加穞豆各五钱煎服,也多有效验。老年血崩之验方:当归、熟地、阿胶、红花、冬瓜子。妇人胞宫内有癥块可用桂枝茯苓丸。

5.带下病带下病有虚有实,不能都当作虚来治。白带,为带脉虚,脾虚湿盛,方用完带汤。青带,如绿豆汁,稠黏不断,其气腥臭,为肝经湿热,方用逍遥散加减:茯苓五钱,酒炒白芍五钱,生甘草五钱,茵陈三钱,陈皮一钱,炒栀子三钱。黄带,色黄,有腥秽味,为脾经湿热,用易黄汤。黑带,色如黑豆汁,气腥为火热之化,必小便时刺痛,泻火为治,宜利火汤:大黄二钱,土炒白术三钱,茯苓三钱,酒炒车前子三钱,王不留行二钱,黄连一钱半,炒栀子一钱半,知母二钱,煅石膏三钱,刘寄奴二钱。赤带,似血非血,淋沥不断,为湿热兼有肝火,宜用清肝止淋汤:醋炒白芍五钱,酒当归五钱,酒生地五钱,白面炒阿胶三钱,丹皮三钱,黄柏一钱半,牛膝二钱,酒炒香附二钱,红枣十个,黑豆五钱。

6.滑胎滑胎包括西医的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中医称之为胎动不安、胎漏等。妊娠期同房或房欲过度,损伤肾气,最易造成此疾。蒲辅周有一经验方——保产无忧散,即当归、川芎、白芍(和血,血以和为补),厚朴、枳壳(理气,气以通为补),黄芪、甘草(补气),菟丝子(补肾固胎),荆芥、羌活(疏肝祛风),贝母(平肝清肺火),艾叶、生姜(暖宫祛寒,温中顺气)。全方益气补血,补肾固胎,理气温中,祛风活血,具有补而不滞、温而不燥的特点。若患者气虚明显,症见自觉胎动下坠,腰酸,身倦乏力,精神不佳,语言无力,不思食,脉虚无力,治宜补气养血安胎,可用泰山磐石散加减。气血两虚之体,最易造成胎伤下血,腰酸,下腹坠胀,头晕汗出,心悸,脉细无力,可用芎归胶艾汤加减(当归、阿胶、艾叶、白芍、熟地、人参、炙甘草),或用胶艾四物汤治之。若妊娠胎动异常,阴道时下血,腰酸,小腹重坠,头昏,心悸,气短懒言,消化力弱,食纳不香,面萎黄或白,可选用人参归脾汤、当归散或当归芍药散。若见肾虚之体,胎元不固,可选用千金保孕丸和寿胎丸加减治疗,常用菟丝子、桑寄生、川续断、真阿胶、杜仲、白术、山药、狗脊、黄芩等药。

7.闭经血寒经闭者,小腹冷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宜温经汤、当归四逆汤加减以温经活血。寒气客于胞中,血流壅滞,而成石瘕,若兼表证者,宜吴茱萸汤温散之。血气凝结经闭者,宜大黄 虫丸破之。若虚不任攻者,用泽兰叶汤。气郁经闭者,宜逍遥散加香附、泽兰叶和之,兼服柏子丸。若属于血虚经停者,治宜益气养血,可选用十全大补汤、归芪建中汤等。若中气虚消化力差而经闭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合五味异功散,由于红糖能温胃活血,故多以红糖为引。

8.妊娠恶阻蒲辅周认为恶阻的原因有二,一是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引胎气上逆;另一个是胃气虚弱,中脘停痰,胎气犯胃。气郁者,精神抑郁,宜左金丸加紫苏、陈皮、香附。脾胃虚弱者,体倦无力,多卧少起,恶食呕吐,治宜健脾和胃,用六君子汤。

9.产后恶露不止产后恶露一般半月净,如半月后仍恶露较多,属病态。由血瘀引起者,宜活血去瘀,用通因通用之法,桃红四物汤加益母草、鸡血藤、海螵蛸等。由血热引起者,用保阴煎加减(黄芩、黄柏、生地、熟地、白芍、川续断、山药、甘草、益母草)。气血虚而恶露血色淡者,用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主之。

10.产后恶露不下由血瘀而致者,先用桃核承气汤,继用四君子汤。由血虚而致者,用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治之。

11.产后发热产后外感发热,可选用熟料五积散。若因恶露不尽,瘀血阻滞发热,小腹胀痛拒按者,可用桃红四物汤加桂枝、乳香、没药、鸡血藤、益母草活血消瘀。若产后食积发热,症见胸满、不思食、大便酸臭、舌中心苔黄腻,可选用平胃散、保和丸加减。若因气血俱虚而脉虚无表证发热者,则选用十全大补汤或黄芪建中汤调和营卫,并补气血。

12.产后关节痛产后受风、受寒、操劳过早,都能引起关节痛。风寒引起者,可选用五积散加羌活、独活、威灵仙等;因操劳过早引起者,可加黄芪、川续断、补骨脂、松节、少量乳香、没药;气滞引起者,可加香附、乳香、没药。若已成慢性者,可选用天麻丸或大活络丸,或以虎骨木瓜丸治之。

13.产后乳少蒲辅周认为,产后乳少的常见病因为气血不足、脾胃虚弱和肝郁气滞。气血不足者治宜当归补血汤加白芷、穿山甲、通草。脾胃虚弱者,用异功散加砂仁、木香。肝郁气滞者宜疏肝解郁,用逍遥散加香附、山甲珠、通草。

蒲辅周对妇科疾病的诊治,颇多独到之处,积累的心得体会主要有三点:

①妇科以调理气血为主。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绝,乃生理之常。生理失常则月事不以时下。故医家论妇人疾病之治,首重血分,采用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瘀者行之、滞者通之)等原则,亦为治疗的常法。但是,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通血和则诸病不起,故治血必须理气。所以,妇科以调理气血为主。

②妇女病以疏肝和脾为重要的环节。《内经》指出,百病皆生于气。尤其妇女在中年时期,由于各种因素,情志怫郁为多,往往肝气郁结,气郁则血滞,而致月经不调、痛经和经闭等症。《内经》又指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这又说明了月经病与脾的关系密切。脾不统血则可引起崩漏,脾湿下困则可导致带下,妊娠脾气不足而食减则胎失所养,产后脾阳不振则影响乳汁分泌等,莫不与脾有关。故疏肝和脾是治疗妇人病的重要环节。

③妇人杂病仍以辨证论治为根本原则。《金匮要略》论妇人病凡三篇,除妊娠、产后外,则以杂病目之。所谓杂病,即其症情比较错综复杂,又与妇科有联系,如中风、伤寒而月经适来,热入血室者,可与小柴胡汤和之,亦可以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也有与妇科无联系而属内科的,如喉间炙脔之梅核气者,可用半夏厚朴汤调之,证夹虚寒而腹中痛者,可用小建中汤温之;亦有与外科相似的,如阴中蚀疮烂者,则以狼牙汤外洗之等。诸凡妇人杂病,总离不开辨证论治这一根本原则。[/cp]

(0)

相关推荐

  • 侍诊笔记|薛钜夫院长应用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是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之代表方.脾胃既是后天之本,又是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其病机为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所致.其应用范围广泛,不拘于消化系疾病.此外,也用于外感疾病 ...

  • 中医古书 续名医类案

    时毒 (此症感四时邪毒之气,其后发于鼻面耳项咽喉,赤肿无头,或结核有根,寒热头痛,状如伤寒.此乃时行湿毒之气,发于头面,所谓大头瘟也.以其能作脓出毒,故入外科.) 少宰李蒲汀患时毒,用发散之药,耗损元 ...

  • 五、蒲辅周儿科病的治疗经验

    儿科疾病以外感六淫为多,其次是内伤饮食,很少七情为病.中医内科为大方脉,儿科为小方脉,虽有大小之分,然其治疗原则基本相同. 蒲辅周对儿科的治疗也有独到之处,多年来与有关单位合作治疗儿科的急性病,收到很 ...

  • 『名医经验』蒲辅周运用黄芩治疗温病经验举隅

    苦寒之清热解毒药能较强的祛除温邪,故用常用苦寒清热解毒药配合辛凉咸甘等法来治疗温病,咸寒苦甘法固护真阴为重心,苦寒之品用以泄热存阴,甘寒甘苦法的应用主在留津气.一味苦寒清热,可成坏病.目前在临床中屡见 ...

  • 中医名家蒲辅周的N多经验,总有一种能让你受益匪浅

    公众号 谈肺窍不利诸症 作者/蒲辅周 1 外感虽去.肺阳已伤的表现与治法 感冒的主要症状之一就是鼻塞.流清涕.但症见鼻塞.流清涕不一定是感冒. 若起病即清涕不断.鼻塞.喷嚏.头昏.头身痛,病在肺表,若 ...

  • 蒲辅周食疗防病治病经验大全(涉及五谷杂粮、瓜果蔬菜、畜禽肉蛋、鱼虾贝类、山珍海味、调料饮品等)

    蒲辅周先生敏悟好学,精思博采,对程钟龄"药补不如食补"之语至为欣赏.他认为久病之人,胃气大虚,难胜药力,稍补即壅,稍通即伤,稍温则火亢,稍凉则阳伤.服药过久,胃气大伤,往往厌药,纵 ...

  • 高手论药:蒲辅周老中医用药经验

    野菊花:味苦寒,花小蕊多,用之不当,服之伤胃.治疔肿,野菊花连叶一握,同地丁煮汁颇效. 芦荟:苦寒,为杀虫清热药,主要是杀虫.小儿脾疳,本品与使君子等分,为细末,米汤饮服一.二钱. 芫花:辛温有毒.功 ...

  • 蒲辅周用归脾汤治疗倒经

    归脾汤 作者/蒲辅周 脾不统血倒经,经期或经后口鼻出血,色淡红,质稀薄,面色白,倦怠嗜卧,气短懒言,食少腹胀,大便溏泻,带下绵绵,质稀色白,经行量多,或崩或漏,经色浅淡,质地清稀,舌胖质淡,边有齿痕, ...

  • 施今墨,蒲辅周,秦伯未医学经验之四肢冷 ...

    施今墨,蒲辅周,秦伯未医学经验之四肢冷 手足冷,称做"清", 冷过腕.踝,称做"厥", 冷过肘.膝,称做"逆", 所以轻者称"厥冷 ...

  • 蒲辅周:治疗四季感冒的临床经验—[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发表者:赵东奇 蒲老在时病治疗方面的研究颇有见树,且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若能灵活运用于临床,则四时感冒屡试屡验.现加以整理,以餮同道. 蒲老生前以善治时病著称,他认为自然气候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

  • 蒲辅周:低烧的治疗经验

    I导读:肝脾不和,亦能引起低烧,主要调理肝脾两脏.蒲老说:"我本着'肝为罢极之本','阳气者,烦劳则张',这个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低烧的治疗经验 作者/蒲辅周,整理/蒲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