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怀II忆在艰苦创业的年代【客家原创】
文/ 曾庆怀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处于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从1958年—1960年期间,由于中国高举“大跃进”,“大办钢铁”,“人民公社化”三面红旗,在全国进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造成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生产受到破坏。与此同时,中苏两国交恶,苏联“老大哥”背信弃义,停止向中国援建项目,把在华工作的所有苏联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撤走!随着中苏两党进行论战,中国共产党发表了著名的“九评”,严厉抨击苏联修正主义、霸权主义,加上后来又发生“珍宝岛”事件,中苏两国关系十分紧张。这时,中国的许多工厂停建、停产,整个国民经济处于严重的困难;而农村由于一些县、公社、村干部大搞浮夸风,本来是减产而谎报增产稻谷亩产千斤,甚至万斤的谎言!农民食不饱,人民生活十分困难。
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战胜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恢复生产,把由于苏联“老大哥”造成的经济损失夺回来。苏联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撤走之后,工厂许多生产设备无法安装,无法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工人阶级发扬当家作主,以主人翁的姿态站在生产最前线,日夜奋战在机器边。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的技术还比较落后,不是缺少机器另件,就是技术力量不行,许多生产、设备上的技术难关不能解决。这时,以沈阳市的一批老工人,发扬主人翁的精神,进行技术串连、技术协作,发动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针对某一生产、技术问题进行攻关,取得了显著效益,对恢复生产、促进生产、发展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沈阳市工人的这一行动,得到了全国总工会的充分肯定,进行总结推广;后来,参加技术协作的人数越来越多,成绩十分显著,名声也越来越大,而参加技术协作的人员,不但有工人,有工程技术人员,还有领导干部参加,成为后来称之为著名的“三结合”。全国总工会及时抓住了这个新动向、新生事物,在全国报刊进行专题报道,宣传沈阳市技术协作带头人的先进事迹,从而在全国产生极大的反响,许多主要省市的工厂也积极效仿,积极开展技术协作活动。此时,为了有组织,有目的开展活动,沈阳市的一批老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首先在沈阳市成立了由市总工会领导的“沈阳市技术协作委员会”,从而开创了中国工人阶级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先河!
1960年冬天,北方到处大雪纷飞,天气寒冷,但工人们心里还是很热的。工人们、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了提前和超额完成全年的生产任务,争分夺秒日夜奋战在车间,奋战在机器旁。这时,武汉市总工会,为了向沈阳市学习和推广技术协作活动的经验,便组织学习团,由各主要大厂分批、分区到沈阳取经。这时,我厂领导也决定从全厂各车间、科室各选派二名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其中我和陈维新、傅极、胡才鸿等四人在厂长办公室郝希贵主任带领下,随同武汉市总工会组织的赴沈阳的学习团,冒着零下-15℃的寒冷天气到沈阳取经。
我是第一次到东北的。到了沈阳,大雪纷飞,只见树枝上到处挂着冰条,迎面北风吹来,脸颊两边隐隐感到发痛,发麻!到了每个工厂、车间,发现各工厂、车间的大门口都是用严严实实的棉薕进行遮栏,车间里有暖气,比室外暖和。当时,我还很年轻,才二十四、五岁,由于我长期生活在南方,没有经历过这样寒冷的天气,因此来东北之前,只向厂里借了一件棉大衣,自己穿了一件丝棉袄、一件卫生衣、一件羊毛衣,就这样从这个工厂走到那个工厂,从这个车间串到那个车间。开大会时,以为室内比较暖和,为便于记录,便脱下大棉衣在会议室听取经验介绍。后来,不知不觉,手发冷、鼻涕直流、喷嚏直打!两眼眼泪直流!不好了,我感冒了!我赶紧穿上棉大衣!但此后,怎么也不好,直打哆嗦!实在坚持不住了,这时和我同来的另一位焊接技术员傅极同志便扶着我到医院看病、打针。在沈阳学习的几天里,感冒一直都没有好,而后一直留下一点风寒的后遗症。
在沈阳学习的几天,我们和沈阳市技术协作的一些创始人接触。其中有沈阳重型机器厂的“刀具大王”金福长师傅、沈阳市电子器材厂的王师傅以及其他革新能手、技术协作积极份子。我们在沈阳市总工会的积极支持和组织下,和沈阳市的一些老工人、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协作积极份子进行座谈,听取他们的先进事绩,同时还到工厂、车间现场参观他们进行技术攻关所取得的成果,对于他们那种不计报酬、不图名利、不怕困难、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失败、努力实践、团结协作的精神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给我们很大的鼓舞和教育。我想,他们真不愧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楷模,是中国工人的骄傲。当听了他们的经验介绍和先进事迹后,我们恨不得马上要回厂,回武汉,像他们一样,团结和发动工厂和武汉市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协作活动。在沈阳市期间,我们还私下对口找个别的革新能手切磋技术、交流经验。我和陈维新师傅重点找沈阳重型机器厂“刀具大王”金福长师傅进行交流,向他学习,从而在私下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离开沈阳时,我们还和“刀具大王”金福长师傅和沈阳市的其他技术协作积极份子合影留念。我们这次到沈阳学习收获很大。回到武汉以后,在武汉市总工会的组织下,立即在全市开展技术协作活动。一时间,武汉市群众性的技术协作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从此开始,十几年不断,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们武汉锅炉厂的技术力量在武汉市各大、中、小型工厂中,是比较强的。我们回厂后,首先以我们几位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为骨干核心,组织串联和发动厂里的技术革新能手、能工巧匠、技术尖子,作为工厂的首批技术协作积极份子。由于当时我在厂总工程师办公室工作,主管全厂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的工作,因此具体主要由我进行组织和发动工作。当时我厂的技术革新工作开展得不错,群众基础比较好,经我们一发动宣传,许多老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革新能手都积极报名参加,一下子就有二、三十个积极份子。我们按专业、工种进行分组、造册,登记每人的住址、车间、班组;按专业选好召集人。我向大家明确:我们的技术协作活动的宗旨,是学习沈阳市工人老大哥不图名、不为利,不讲条件,不计報酬的精神。技术协作活动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如利用每周的星期天,晚上,工作八小时以后的休息时间,节假日等,如果工厂和武汉市有什么攻关活动,通知谁,随叫随到。同时,还特别要求,凡是参加厂技术协作活动的成员,首先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好自己的生产任务;到了厂外参加攻关活动,必须遵守各项纪律,为工厂争光,为工人阶级争气!我们召开了成立大会,向大家介绍了沈阳的技术协作经验和他们的先进事迹。至此,我们从组织上、思想上做好了准备。大家情绪很高,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要把技术协作活动开展好,必须首先打响第一炮,选准目标。为此,我们发动各个车间向我们报送技术、生产攻关课题,然后由我们几位技术协作骨干进行分析研究、选题,确定攻关项目后,协调好所需的工种,挑选好人员,然后组织力量进行攻关。记得当时我们所选的第一个攻关项目是铸造车间的粉尘管道输送装置。铸造车间劳动强度较大,生产环境较差,灰尘浓度较大,工人在高温下戴着口罩工作,一天下来,个个灰尘满面。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生产状况,我们曾组织车间工人对除尘装置进行革新、改造,虽经车间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但进度慢,效果不理想。分析原因,主要是该车间的工人大多从事铸造生产的,对设备的安装、调试、焊接、机械加工、电工等技术力量相对都比较薄弱,即使厂部给予安排任务,但由于得不到各车间工种的积极配合,只靠几位技术人员和工人在进行敲敲打打,因此,粉尘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因为进行粉尘管道改造工作涉及到许多工种,如需要装配工、电工、焊接工、车工、鈑金工等等,要完成这个项目必须依靠多工种的配合,各车间的支持。为了攻下这一技术难关,我们首先依靠铸造车间的力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先组织车间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领导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工协作进行攻关。车间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我们组织有关工种的能工巧匠,到现场和铸造车间的人员一起攻关。没有好的装配工,我们从维修车间请来装配师傅;没有合格的焊工,由我们抽调焊接能手帮助进行焊接;要进行电器安装、檢测,由我们出面请电工高手进行帮助;缺少机械零件或要加工什么零件,技术协作积极份子利用业余时间给予加工……总之,缺什么工种,需要什么人才,我们便从厂技术协作积极份子中抽调,叫谁去,那位工人或工程技术人员就去,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主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攻关。当然,当碰到疑难大问题,非要利用上班时间做不可,我则通过车间领导或班组长,利用上班时间去干。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月不到,便将长期没有完成的粉尘管道输送装置,终于改造成功了! 我们的技术协作第一炮打响了!参加技术协作活动的同志们都很高兴,铸造车间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领导也很高兴, 解决了他们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厂领导、总工程师也很高兴,他们看到了技术协作的作用,看到了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的力量。为此,厂部领导还专门到铸造车间召开现场会议,表扬了我们。从此,工厂各车间纷纷提出攻关课题,项目不少,项目难度有难、有易、有大、有小,但很快在技术协作攻关小组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技术难题被攻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我们的成果,我们的做法,很快就传到了市总工会,他们很重视,要我们很好总结经验,向兄弟厂介绍。从此,市总工会还经常请我厂的技术协作积极份子到厂外进行技术攻关。而我们也按照市总工会的要求随叫随到。根据攻关的项目要求、内容,首先由我们派几位技术骨干进行“会诊”。根据“会诊”的情况,然后由我们选派所需工种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到所在工厂进行攻关。 参加攻关的人中,大多是利用星期天或工作八小时之外的时间进行。武汉市一般中、小厂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有些技术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到了现场,一般都能很快迎刃而解。开始,邀请我们去解决的问题,都容易解决,而到后来,难度越来越大,项目也越来越多,这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多。在这段时间里,我的星期天,节假日,业余时间几乎全扑在技术协作活动中去了。
几年来,我们厂的技术协作积极份子,为全市解决许多重大的技术攻关项目、技术难关,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我厂参加技术协作的积极份子最多,为此,我厂连续五年被武汉市总工会评为技术协作先进单位,而我也是连续五年被评为武汉市技术协作积极份子。通过技术协作活动,锻炼了一大批人才,涌现了一大批技术革新和技术协作积极份子。如:当时我厂的焊接技术员曾冠凡同志,他从一开始也积极参加技术协作活动,后来被提拔为武锅厂的厂长,武汉市机电局局长。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技术革新能手,技术协作积极份子,主要的有:陈维新、吴良臣、胡才鸿,王秋生、郑延熙、傅极、朱知本、李义华,郑华国,万由平、曾辉、韩禔祥、彭丁贵……等等。他们都是长期不懈地参加厂里和武汉市的技术协作活动的。
后来,为巩固和更好的发挥厂技术协作的作用,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活动,几年后,厂里还正式成立《武汉锅炉厂技术协作委员会》。主任是:曾冠凡(厂长兼),我是秘书长。后来,这些技术协作积极分子有的被提拔为车间主任,分厂厂长,党支部书记,有的被评为技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等,成为武锅厂的领导和生产技术骨干。
由于我在技术改造和技术协作攻关过程中取得一些成绩,我在武汉锅炉厂工作期间,曾九个年度被评为厂先进工作者,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在技术协作过程中,我始终带头参加,为此,我曾连续5年被评为武汉市技朮协作积極分子;1982年被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其中一篇论文获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1987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由于我长期在工厂、企业工作,和工人经常在一起从事技术革新、改造和技术协作工作,我和工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现在这些师傅、工程技术人员大都已退休了,而有的已去世了!但我还十分怀念他们。
技术协作活动,是我国工人阶级自发组织起来的新鲜事物,当她出现在中国的地平线上就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她为我国工业的发展,战胜由于苏联撤走专家而造成的困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她在全国各省、市,特别是在重要的工业城市,如沈阳、哈尔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和湖南、四川、江苏、浙江、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主要省、市都有群众性的技术协作组织开展了活动,並取得很大的成绩。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技术协作活动曾一度中断!但“文革”之后,到了八十年代,技术协作活动还在一些省、市继续开展。现在一批老技术协作的积極份子,大多已退休,有的已经去逝了!但技术协作活动,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历史上,应当占有光辉的一页。她的历史作用不可磨灭。我有幸赶上那个年代,而且还积极参加了这一活动,长期和工人、工程技术人员战斗、工作在一起,为社会主义建设做了一些工作,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革命历史不能忘记,如果忘记将意味着背叛。
(本文摘自曾庆怀著作《岁月情怀》片段,以帮助网友了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工人阶级是如何进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的。)
曾庆怀老师简介:(网名:华山),1936年生于梅州市五华,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澳洲彩虹鹦中文作家笔会理事,世界华人文化名人协会会员,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现居深圳。
华山老师作品:
客都原创,让客家与您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