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的另一面丨脱离曝晒后,肌肤仍持续损伤
图片来源:pixabay.com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以前不为人知的紫外线作用于黑色素的方式——在太阳照射几小时后引发致癌突变。
夏天就要到了,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防晒”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话题。撑把遮阳伞,戴副太阳镜,出门前擦上防晒霜,这样是否足够呢?答案是——还不够!这是因为,阳光不仅在照射的当时可以对我们造成伤害,在停止暴露于阳光后,这种伤害仍然可以延续。
以往,人们认为黑色素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然而,耶鲁大学医学院的Douglas Brash等人最近的研究发现,正是由于黑色素的关系,导致人们在暴露于阳光后,就算过了几个小时,之前照射的阳光依然能够造成DNA损伤,而这可导致癌症。
研究人员观察了小鼠皮肤细胞中的黑色素对紫外线的反应。结果发现,在暴露于日光后,长波紫外线,即来自于太阳和日光浴床的主要射线,可以产生黑色素衍生物——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yclobutane pyrimidine dimers,CPDs),而这种物质可以损伤DNA。研究人员发现,当紫外线诱导的活性氧和氮结合时,在黑色素中激活了电子,从而导致了“黑暗CPDs”的产生。这就形成了一种量子三重态,它具有紫外光子的能量,但通过以非射线依赖的方式,将能量转移给DNA,从而诱导CPDs。这些在黑暗中产生的CPDs占了CPDs的绝大部分,并且启动了紫外信号导致的C→T突变。这些发现证实了人们长久以来的想法:化学产生的活跃电子态与哺乳动物生物学相关。
研究人员还发现,CPDs与黑色素瘤密切相关。他们建议应该生产一种可用于晒后修复的防晒霜来防止CPDs的形成。由此看来,晒后修复对于保护我们不受伤害,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参考文献:Science 2015;347:842-847
荐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