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工肾到肾移植,最简“救肾”史

Willem Kolff

1943年,荷兰的Willem Kolff(1911-2009)利用一些回收的零件创造了透析机。Kolff利用一架被击落的轰炸机上的铝和小部分引擎,并将病人身上抽取的血输入一个旋转的木鼓,木鼓上围了一圈醋酸纤维素膜并浸在透析液里。这个透析机制作得十分粗糙以致于Kolff初期的病人们纷纷死亡,但他的理念和方法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Kolff去了美国,这个科技发达的地方欢迎了这位创新者。

早期透析机

20世纪50和60年代,透析机有了显著的发展,让重复血液透析成为可能。这个改变将透析从一种救急措施,转变成了一种可以提供长期治疗的方案。透析机很昂贵,不舒服,而且不像肾脏那样每天可以工作24小时,但若不使用透析机,病人将会死亡。自从有了透析疗法,肾功能衰竭就再也不是最终诊断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出现了长期透析方案,其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肾脏的功能正逐渐被更完全地理解。生理学家Homer W.Smith(1895-1962)在这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Homer W.Smith

Smith是一个肾脏的哲学家。他致力于研究动物(尤其是鱼)的排泄。Smith指出,哺乳动物肾脏的主要成就之一就在于它能够排泄出比血浆还要浓稠的尿液。这道工序的效率十分低下,Smith写道,人类的肾脏只排泄了经肾小球过滤的1%的液体,余下的液体经过肾小管时则被吸收。而一个好的工程师绝不会设计这样一个器官来排泄尿液。

由于菊粉是一种不会被肾脏排泄或吸收的惰性糖,Smith完美地利用了菊粉来测量肾小球滤过率。这个肾小球滤过率成为了测量肾功能的标准度量。

20世纪70年代,透析有了重大改进,但这仍然不能代替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血液清理方法。透析还不能成为一个全职工作,使用透析机的患者必须在短期的改善与长期的恶心、虚弱和不适中度过。毋庸置疑,透析患者仍专注于肾移植的可能性。虽然一个被移植的肾脏仍不能像自己正常运作的肾脏一样,但这也比长期透析好得多。

人类最早的肾移植实际上始于1906年,远远早于Kolff开创的透析。早期对各种器官移植的热情在发现普遍的免疫排斥反应后被动摇,而这一领域的研究在1920年至1945年之间几乎消失在大众的视线中。二战之后,抗生素时代的到来,让这一领域复活并展现出新的自信。

环孢素与移植

一种全新的药物-环孢素于1978年被偶然发现。瑞士巴塞尔的山德士实验室检测来自挪威土壤中一种真菌的抗菌活性,没有任何发现。但是他们中一位化学家博伊尔博士发现它在细胞培养时可以抑制免疫。一种免疫抑制剂,可以阻碍机体对外来组织排异反应的药物——环孢素诞生了。这直接导致了人类器官移植手术的突破性进展,最初是肾移植,之后是更困难的手术如肝移植、心肺联合移植、胰腺移植及骨髓移植等。

移植科学技术是现代生物医学的重大成就,但是像许多发明一样,它的出现伴随了其他更复杂的问题。肾移植成功的病人大多都需要仔细的定期监测。收集、评估和存放捐赠者的肾脏非常复杂,而移植制度与经济更是引起了资源分配、公正和平衡的问题,所以才有了赤裸裸的黑市器官交易。这些棘手的问题让我们想起了病理学家Rudolf Virchow的一句话:“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为探索不息的科学家们点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