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前任:分手要体面,谁都不抱歉

不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有没有过这样的离散?

如果你把姿态看得比真心重要,把骄傲看得比爱情重要;

如果你觉得分手后谁先联系,谁就是输了;

如果每一个人都把自己保护得很好,期待得到对方的足够确认再去义无反顾;

那有多少爱,能经历风雨,战胜人性,走到最后呢?

爱情的道路,本来就不完美,也一定是有坎坷的,因为人性里充满了bug。浑身都是bug的人类,如此近距离全方位无死角的交往摩擦,就一定会有伤害的时刻,一定会有让你感到被忽视不够爱的时刻,会有让你泪流满面觉得一片痴心被辜负的时刻。

在这样的时刻之后,每个人迎来的其实都是对自己的考验。而非仅仅是爱情的考验。

《前任3:再见前任》这部电影,故事的开场就是分手。林佳和孟云,在一起五年也爱得很深的情侣。经过了最后一场争吵之后,分手了。

韩庚饰孟云、于文文饰林佳

分手来临时,其实两个人都没有认为这就是真正的分手。

一个想的是,假意搬走来试探,另一个想的是,看你是不是真的会拿着行李离开,于是真的就搬走了,真的就离开了。

而后来,谁也没有回头,谁也没有挽留。

错失的感情,主角往往都走过这样的心路,如果我能得到多一点点的爱的证明,多一点点去挽回的鼓励,那么我就会更勇敢一点,可惜的是,那个人也在这样想。

感情的输赢,不是你最终有没有赢得他,而是你有没有,活成一个不带遗憾的自己。

你把自己保护得太好,

却把爱的那个人过分理想化

感情中最伤人的,不是分手,而是遗憾

把自己保护得太好的人,最后还是会伤了自己。

好像是个悖论,但却很真实,因为你会在余下漫长的时间里,怪自己在这段感情里,没有尽力。

让人过不去的,并不是不得不迎来的分手,而是挥之不去的“我本可以”的念头。

看完电影的我们,为这对恋人感到唏嘘,明明还是爱的,可是就这样最后散在了人潮里。

如果最后的分离,你可以说一句“造化弄人”,或许就会释然吧,但是男女主角,恐怕没有办法对自己讲出这句话。是否尽力,其实是比“他究竟有多爱我”还要重要的事情。

很多时候,大家不能释怀的感情,就如同林佳和孟云的故事一样,谁都期待着对方多走一步,谁都在心里说,只要她(他)再让我感觉到一点她(他)爱我的证明,那么我就会义无反顾。

可是,最终是,谁都觉得对方应该多走一步,却谁也没有真的走出自己的那一步。于是这段感情的结果,就成为了你永远走不出的结局。

感情中最让人伤怀的,并不是你彻底付出,却最后还是分开了,而是你没有办法告诉自己,我真的尽力了。

因为没有尽力,没有能再勇敢一点,你也就没法在深夜辗转反侧时,让自己真的相信,这样的分开,是命运的安排。

林佳要搬走时,她在等着孟云挽留她,搬走后,她也一直在等着孟云联系她,她留下自己的新住址,发出自己旅游的照片,生病时犹豫着想拨对方的电话;

两个人曾经约定的旅行,五年都没有去,分手后的林佳独自一人旅行。

而孟云也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做那个主动挽回的人,他期待她会联系他,他关注她朋友圈所有的动态,他想起林佳换季就常常生病,让好友送药给她。

他听说她去了别有用心的酒局,连忙跑去花重金赶走不怀好意的公子哥,他知道林佳误以为自己已经另寻新欢而吃醋受伤,甚至追到了她家门口,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扣响房门。

你爱着的,也是一个等待被爱的凡人

未完结的爱情,虽然分手了,这感情却还活着。活在你每一天的日子里,煎熬着你。

这就是我看电影的一种很直接的感受。男女主角不断煎熬在并没有真正结束的感情里。

  • 如果能够确定他是不爱,那么我可以死心;

  • 如果能够确定他还爱着,那么我可以挽回。

两条路其实都通往解脱,一条通往翻篇后的新生,一条通往爱情的劫后余生。

但是,这种确定,你等着谁来给你?

如果你像林佳或者孟云,内心住着一个极度害怕被辜负害怕受伤害的自己,需要等着对方来给你更多的确定、鼓励和理由,如此地骄傲、聪明、敏感、自尊,如此地自我保护,如此地期待对方更为强大拥有给你更多确定的能力。

你自己是个害怕受伤的凡人,却希望对方是个了解你所有心意并比你勇敢、坚定、包容、接纳的神,那么你也会和电影里他们一样,面对煎熬,只能被动地等一个你完全不喜欢的结局。

可惜,你期待的那个人,也是凡人。

允许自己在爱情里傻一点,

是一种能力

别让你的爱情,成为一场博弈

看完电影,有个朋友和我交流观影感受,她说,其实这两个人有很多很多机会捅破窗户纸,复合机会一大把。但是他们都在不断观察判断反复琢磨对方,究竟有多爱自己。

我说,可是究竟多爱自己,这件事本来就不是一个可以被准确、确定以及肯定回答的问题啊!

爱不爱,有多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它可以被感受,却没有可依循的法则。就算有,这个法则也仅存在于每个不同个体的内心里而已。

比如,有的姑娘,男朋友从来舍不得买超过两百元的礼物送她,却能天天接她下班。

A姑娘觉得,这就是踏实的爱,小气在她看来只是这个人的消费观罢了。

B姑娘觉得,我不需要你接我下班,舍得拿两个月工资给我买个LV,那才是爱!

电影里的林佳,她觉得创业的男友没时间陪自己,知道自己喜欢狗,却没有送过狗,承诺了五年的旅游也从未兑现,这都是对方越来越不爱自己的表现。

但是换一个姑娘可能就会觉得,能够一心一意干事业,已经忙得像狗的男友,饭都不一定来得及吃却还能坚持每周二晚不安排任何应酬赶来陪自己看电影这样的承诺,就是爱。

你的内心状态决定了,对方要以怎样的方式来爱你,你才觉得满意。

你愿意勇敢地问一句,你还爱我吗?

前面说了,人都是凡人,都不是神。

你脆弱、不善于沟通、羞于直接要求需求;期待有人主动给你积极能量正面肯定、驱散你内心的自卑怯弱、让你的自我更为自信、能体会到原生家庭没有给你的无条件包容接纳、医治你的各种创伤……

——他也同样需要。

男主角和女主角,都如此聪明地将力量和时间用在了判断对方有多爱自己的评估上,进退分寸的拿捏上,自我形象的保护上。

不允许自己失态,不允许自己犯傻,不允许自己受伤,不允许自己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主动向前走一步。

重视姿态,胜于自己的真心,想要付出却非要先得到结果的确定,那么试探的假分手,变成最终的彼此失去,是必然。

关键是,这失去会让你堵得慌,这一堵,往往就是半生。你的不作为,会让你无法把这段感情真的变成过去。

如果你可以傻一点,放下那么多的防备和试探,至少你可以不顾一切地再一次勇敢直视他的眼睛,再认真地去问他一句,你还爱我吗?

允许自己在爱里傻一点,是一种能力。

这建立在,你对自己有一种固定的判断和自我认知——你不会因为对方的态度,而真的低到尘埃里。

你的自我不是依附对方的回应而存在或毁灭,那么你才能够在不那么确定的情形下,去努力,去问出那句,你还爱我吗?

你才能够,尽力把你爱的路走完。

在爱情面前,

诚实地表达自己,远比姿态重要

在爱情面前,比姿态重要的是,表达爱

我记得,读大学时,很迷亦舒。

亦舒说过,人最要紧的是姿态。笑一定要全世界陪你笑,哭要一个人躲着哭。

可是现在的我,却不这样看了。

在爱情面前,诚实地表达自己,远比姿态重要。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是自信的人,一个自信的人,不会依据什么既定规则去计算爱情的得失。她只会在意,自己的真实心意。

并愿意将自己的心意,包括不确定感、包括不安全感、包括需求、包括期待、包括相信,包括失望,都诚实地呈现给对方。

再来看,我们可不可以继续走下去。

电影里其实有一个这样的人。就是孟云后来遇到的一个女孩,王梓。

孟云和新认识的女孩王梓在一起,因为她很像林佳

无论王梓对孟云的感情,有多深多成熟,但是她能够在孟云面前,诚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

她爱他,她告白,他们在一起,她发觉他还放不下林佳,她也说出来,在打算和他分手的时候,她哭着说出自己一直以来的感受和渴望。

她看着孟云的眼睛,做好了离开的准备,但请他再认真地选择一次,“如果你在我走到巷口前,对我说出‘我爱你’三个字,我就转身回来。”

是的,她把自己摆在了孟云面前让他选择,但是这样做的背后,是一种巨大的勇敢。

这也是一种对自己的高度自信——我可以摆出我的内心给你看,让你做出选择,是因为这种方式,不会真的让我的人格粉碎而再也无法聚合。

这不是什么卑微,也不是不顾姿态,恰恰相反,这是王梓内心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反映,是她人格中力量的体现,也体现在了她对待爱情的态度上。

她不因为害怕受伤,而回避最后的争取,她诚实面对,真诚剖白,尽力争取,然后才能平静放下。

可是,这一点,林佳和孟云都做不到。

其实很多人都是如此,因为内心住着一个不自信的小孩,所以面对爱情,是如此地害怕受伤。

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根据对方的表现,来判断爱的分量。

最后,爱情不再是带来快乐,而变成了压力和折磨,或者证明“自己不够好”的印证。

在这个世界里,一段感情,走到完美结局的概率并不高。身处一段感情之中,面对无法控制的部分,最好的态度是什么?

是你自己,不将爱情的结局作为你是否足够好的证明,是面对你放不下的感情本身,不留遗憾地去表达、去努力、去争取。

爱情的路,其实还是你自己的路。允许自己在爱情里比对方多走几步,是一种能力。

感情没有什么你输我赢,活出一个不带遗憾的自己,就是完满和骄傲。

不是每一段感情都通往完美结局,唯愿你爱得尽情尽兴。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