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上班边考试总是无法专心复习?《认知觉醒》告诉你:可以这样做
“我都失败6次了,哎,果真不是学习的料,要不上学的时候就学好了”,小萌跟我抱怨,她是一位工程师,30岁的她想要涨工资,必须一证在手,可是这张证却折磨死她了,连考6次6连败。
真是她学习能力差吗?其实是因为她一边工作一边备考,本来计划好晚上复习,结果总惦记没完成工作;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断网断手机,可一会觉得窗外太吵,一会觉得房间闷热,还是沉不下心……
很多边工作边备考的人都曾遇到过她这样的问题,想学习却无法专注,投入时间不少,但复习效果很差,原以为是自己学习方法错了,实际却是注意力的问题。
周岭在《认知觉醒》一书中,专门提出了解决专注难题的方法。
1. 人的天性是呆在舒适区
人的大脑分为“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从名称上也能看出来,本能脑主管生存和反应的本能,情绪脑主管喜怒哀乐等情绪,理智脑是最高级的,主管认知。
当人面对一件事情时,通常会由本能脑和情绪脑来决定怎么做,让理智脑做主的机会比较少。而前两者的天性就是只做简单和舒服的事儿,呆在舒适区里逃避困难。凡事希望立即有结果,对不能马上看到结果的事就没耐心了。
比如小萌下了班回到家,有同事打电话让她处理一下邮件。如果当时她正在娱乐,那她一定会拒绝,因为大脑正嗨呢,为什么要去工作?可是如果当时她正在学习,那么她一定会立刻去处理邮件。因为和看书背题相比,处理工作邮件更加简单轻松。那些都是平时轻车熟路的事情,不需要额外费脑筋。
这就是人的天性,喜欢呆在舒适区里,所以她在学习时总会被打断或者干扰。想要专注起来,就要训练大脑,多让理智脑工作。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
2. 容易陷入情绪模糊
德国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曾说,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
解决问题需要动脑子,人的天性当然会选择回避。但是回避问题并不会使问题消失,反而会转入人的潜意识,让内心产生畏惧,心里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的感觉,使情绪变得模糊起来。
比如,小萌在备考过程中最不愿意干的就是做模拟题,每次做都会出错,考试时还是不会。这让她觉得很痛苦。尤其是数次考试的失败,给她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以致于学习时,还没开始做题,就害怕、纠结、拖延等等,根本无法专注地复习。
原本并不困难的小事,也会在模糊的潜意识里变得难以解决。
小萌想要不受这种情绪的困扰,就只能对做题这件事,正视它、化解它,不给它变模糊的机会,那种紧张才不会困扰自己,才能专注并且享受它。
3.缺乏元认知能力
当你开始自我反思时,会发生神奇的事情:你能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进而意识到这些想法是否明智,再进一步纠正那些不明智的想法,最终做出更好的选择。
缺乏反思能力的人,只会追求眼前的简单和舒适,不懂得总结和分析,直到自己碰壁才后悔。作者在书中提到“元认知能力”,对“思考过程”的思考。
比如,小萌每次做错题后,都是先看正确答案,改正过来就觉得自己会了。可是下次再碰到这样的题,还是会错。因为,她忽视了“改题”这个重要的反思过程。按照正确答案改错,倒是简单。可实际上”改题“比”做题“重要,因为这是一个关键的复盘过程。
小萌可以在拆解正确答案的同时,多分析自己最初做题的思路:
是思路错误,还是方法错误?
之前遇到类似的题目时是否出错过?
为了防止以后在同类问题上出错,是不是归纳一条解题方法?
具备反思的能力,才能进入更高级的专注学习模式。
边工作边备考的小萌,虽然有学习的动力,但是认知能力不足,喜欢做简单重复和自己熟悉的事情,却没有形成专注的学习模式,也没有及时反思,自然就无法达到深度沉浸学习的状态。
面对再一次的备考,她该怎么做呢?
人类能力的优劣差异来自于对注意力关注方式的差异。
中途有其他事情打扰,会停下来,最后一小时过去了也没做多少题; 会为了凑够时间得到心理安慰,最后变成打卡式的学习; 即便做了很多题,但是错题连篇,发现都是因为自己没认真审题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