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火烧30万曹军面不改色,因何火烧3万藤甲兵后道必折阳寿?
战争往往是每个年代必要经历的,在历史三国时期里出现了这样一位人物,后人常常说他是智慧的化身。在小说里更是无所不能。
东汉时期,导致各诸侯没有了限制的原因,就是因为朝堂的腐败和没落。
因此,有一些军事力量强大一点的诸侯就会主动发起战争,他们往往会割据一方水土进行以己为王统治。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个拥有神机妙算强大能力的重要人物,他擅长用计策解决问题,是名副其实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但他最擅长的还是火攻。
诸葛亮在面对火烧三十万的曹军能做到面不改色,却在火烧三万藤甲兵时直呼必然会折寿,那么诸葛亮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反应?
火烧赤壁
我国古代打仗的手段和计谋都很多。而在东汉末年时期的谋士相对比较多,每一个谋士都有着自己善用的手段。
其中,诸葛亮最是让世人所家喻户晓,一切困难在他那里,都能迎刃而解,无所不能的诸葛亮简直是一个行走的智慧锦囊。
《三国演义》里,最著名的就是赤壁之战,是以火为主攻手段的一场重要战争。
曹操数十万的北伐大军向吴国境内步步逼近,面对这样的场景,吴国的孙权十分地担心,于是他就向与他有同等势力的刘备请求支援。
吴国和蜀国本来就处于联盟关系,面对吴国现在的状况,蜀国当然是第一时间派人去提供支援。
因为当时的魏国势力过于庞大,只有和孙吴联盟才有能力与曹操抗衡。
尽管曹操带领三十万的大军攻打东吴,但是刘备知道曹操的军队不可能这么简单只朝着孙权进攻,他怕曹操趁自己出兵的时候,突然袭击蜀国,让他措手不及。
但是另一边刘备又要解决东吴的危机,所以必须派出一个可以引领局势的人前往,那么在这个时候选择诸葛亮再合适不过了。
诸葛亮抵达东吴后,先是和东吴的大都督周瑜进行商量讨论,他想利用北方军队的将士不太会水性,甚至在船上站都站不稳的劣势,再加上计划,对其进行攻击,很快,周瑜和诸葛亮的策略协商一致。
考虑到这个时候的曹操为解决士兵都是旱鸭子的问题已经将船用铁链锁在一起了,于是诸葛亮和周瑜商量后,一致决定采用火攻。
这样一来,一旦形成大火,被烧掉的不仅仅是一只船而是曹操用锁链链接起来的所有船。
再者,诸葛亮擅长夜观天象,他看出来当天会有大风,会造成火势燃烧猛烈,但是要达到这样的程度,必须要有内应才行。于是,周瑜让黄盖成为了他的内应。
战争终于到来,一切都和诸葛亮与周瑜预想的一样,三十万将领的船被熊熊大火燃烧,而此时的诸葛亮内心没有一丝丝波动,依旧面不改色。他看着眼前的场景,好像这一切都是必然发生的一样。
火烧藤甲兵
还有一次更为壮烈的火攻,就是诸葛亮南征的时候,遭到了北方部分民族的阻挡,其中反抗最为激烈的是孟获率领的部落,孟获有着一定的军事武器, 诸葛亮面对如此良好的优势,便有意招引他。
最后在诸葛亮的手段孟获下不得不服气。
在诸葛亮与孟获多次的交手中,孟获失败数次,最后以失败告终。孟获此人虽然勇猛、无所畏惧、但是作战的能力不行,空有一身的蛮力,却没有任何的计谋。
但孟获忍不下这口窝囊气,便向兀突骨请求支援。
兀突骨的军队十分的优良,在南方地区称得上是一方霸主,藤甲兵就是其中最有名的,藤甲兵的出现让蜀国对其无法造成伤害。
因为藤甲是由桐油浸泡在藤条当中,这让藤条变得更加有韧性,用它编制出来的甲一定是一件很好的防御武器。
孟获向兀突骨借助的腾甲兵,让蜀国军队吃了不少亏,孟获以为这场局势会得到反转之时,诸葛亮知道腾甲是由桐油浸泡而成的,所有,他打算用自己最擅长的火攻。
因为火加上油会燃烧得更旺,一定能把三万的藤甲兵打得落花流水。
孟获还在沾沾自喜,殊不知诸葛亮早已经识破了藤甲兵。
战局开始了,蜀国先是与藤甲军进行正面对战,然后假装逃跑,为了把藤甲军引入埋伏的地方。
藤甲兵果然中计了,因为孟获急于报仇,便下令追赶,这一追就成功地进入了诸葛亮的埋伏。
他们让引进了一座山谷里,然后诸葛亮把两头的山洞堵死,并点燃了提前准备好的火把。
随之,天上的火把像下雨一样刷刷直落,熊熊的大火燃烧了藤甲兵上的盔甲,由于盔甲紧紧地穿在身上,着了火没办法立刻脱下来。
所以一个个藤甲兵只能坐等被火烧死,三万兵陆陆续续倒在诸葛亮的面前。
两场火烧为何诸葛亮反差这么大?
在火烧藤甲兵的时候,其实诸葛亮是于心不忍的,直呼自己这样做一定会折寿的。那为什么诸葛亮对面火烧三十万曹军的时候却坦然自若呢?
因为曹军并不是被火烧死的,而是因为火势过猛,而对于他们不擅长水性,被逼无奈跳进河里淹死的。并没有向藤甲军那样纯纯被火烧死。这就是后来诸葛亮面不改色的原因。
而火烧藤甲军是诸葛亮作为主导发起的,计谋和措施都是由他带领的,把南方有实力的部落收入囊中就是诸葛亮此次南下的最终目的,能够为自己所用,而面对残忍的杀害,自己也于心不忍。
更何况亲眼所见三万的藤甲兵被活活的烧死,难以想象当时的场景,将士们痛苦的哀嚎声,尤其是被火烧死的惨状有多么的恐怖。
这些将士并没有什么错,只不过是被孟获借来的兵罢了,更何况也没有对诸葛亮造成伤害,却受到了这般残忍的杀害,诸葛亮的内心也有说不出来的愧疚和罪恶。
这次战争是诸葛亮引领前线,所以藤甲军的死,他目睹了全过程。可见,对他的心理伤害也是极其大的,而之前作战,他都是处于后方发号施令,所以并没有看见其他兵死的有多惨,也就没有说什么了。
战争是惨烈的,饱受苦难的依旧是听从号令的士兵和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
真是让人不得不感慨“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真是让听者肃然,见者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