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炙甘草、生姜...
谈谈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冬、大枣),在《伤寒论》中主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金匮要略》载《千金翼方》该方的主治是“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代,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外台秘要》该方的主治是“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两本书记载的方名和主治都不统一。
对于仲景的方名而言,以药名作为方名的情况多是小方、如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干姜附子汤等。而本方是一张九味药的大方子,不合仲景方名之常例。仲景以药名方,皆选方中之主药,其用量也相对要大。但本方炙甘草的量并非最大,只用四两,而生地黄用量却独大,用一斤。由此可见,复脉汤的方名更适合本方。
另外,《伤寒论》的条文是否存在脱简,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对此,清代经方家莫枚士也有独特的看法。他在《经方例释》中说“疑经文本当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复脉汤亦主之,且二方互可并治”,并举了两个例子来证明:一是《伤寒类要》以一味甘草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二是《千金》甘草汤以一味甘草治疗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莫氏的观点值得重视。
那就是本方最初很有可能是古代的一张军医用方,是用于那些在战场上受伤后造成大出血的士兵们的。大量的出血,也同样可出现脉结代、心动悸。方中用大剂量地黄和阿胶就是为了止血,这一点从内补当归建中汤的条文中可以看出:“若去血过多,崩伤内崩伤內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黄土汤和胶艾汤都主血证,也都用地黄阿胶,由此类推,可知本方也应主治血证。桂枝甘草取桂枝甘草汤冶悸之意。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急当先固,人参之用亦该如此。大出血致使肌体极度衰弱,故又配合大剂麦冬、麻仁、大枣。尤其是方中大枣用至30枚,量大,糖分足,可以给虚弱的身体补充大量能量。在没有输血补液的古代,这的确也是一首对证之方了。徐灵胎在《兰台轨范》中也说本方“治血脉空竭”,诚可谓是独具慧眼。
《神农本草经》说地黄“长肌肉”,麦冬主“羸瘦短气”,大枣主“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麻仁主“补中益气”,甘草“长肌肉,倍力”。这些药物主治的共同点都是其人枯瘦乏力。因此,我在临床上常以此方治疗以肿瘤为代表的恶病质类疾病。肿瘤病人经过手术、化疗、放疗后常常表现形体消瘦干枯,动辄气喘心慌,大便干结,病情进入虚痨阶段。此时只要食欲尚佳者都可用本方。我的经验是:治疗食道癌时,麦冬要用60克或更多,呕吐者加半夏;肺癌还应加天冬、枸杞子;心悸甚者加龙骨、牡蛎,桂枝再加量;贫血时加鹿角胶。便秘者用麻仁,不寐者,可改为酸枣仁。另外,我还以此方治疗肺肿,多加山萸肉3、五味子、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