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记忆】那些年我们身边的公共水龙

随着自来水一户一表的普遍,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每天要按规定的时向到所属街巷的水龙去排队接水?那时候吃水只能在室外固定的公共水龙手提肩挑,而且水龙平时基本是锁着的。每天按时打开,有人就开始吆喝:“接水了!接水了!”,于是,每家都会有一人提着水桶出来,很快,水龙前就会排成一排长队,来的稍晚点的只能耐心等待。

当年计划用水的时候,管理水龙是件操心受累的事情,每天定时开关水龙,来晚了是坚决不领情面。冬天自来水很容易上冻,虽然她们早早儿就给水管子包上了草绳,但是经历一夜地严寒,水龙头还是被冻住了。这会儿就必须提着开水壶浇好一阵儿,才能放出水来。到了晚上,还要仔细锁好小门。

水龙的管理一般由街道安排的小组长承担,这些大娘大妈经年累月地热心街头巷尾的各种小事,都是街坊邻里称赞的热心肠。

随着老城区的规划改造,公共水龙头接水的景象就越来越少了,只有很少一部分老城区的街道,或是老里院一类的巷院里能够看到这些感觉很温馨的老水龙头了。

那时基本每家都会有一到几个大水缸用来存水

时常会记起当年公共水龙接水是的热闹场景,水龙前一排长长的各式各样的水桶,接水的邻里街坊在旁边也是各种各样的拉呱闲聊。好一幅水龙头旁老青岛的市井风貌与人情冷暖。

很多曾经熟悉的场景正在逐渐地消失,在老城区拍照时顺便留下了很多公共水龙头的照片,选取了部分与大家一起分享,有不少已经再也见不到了。也希望老青岛们多留意身边的人或事,尽可能的记录下这个城市变迁的点点滴滴,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0)

相关推荐

  • 我爱我家~~~青岛老城区

    我爱我家~~~青岛老城区

  • 城市影像·青岛·一张镶着金边的脏抹布

    2015年7月,山东省青岛市. 走进芝罘路的小餐馆时,家人问卫生间在哪儿.老板说店里没有,附近也没有公共卫生间,只有到后面的居民楼里,而且在二楼. 问清了路,我陪着家人绕了几个弯儿,踏入一栋回字形的四 ...

  • 难忘的温馨记忆,那些年我们身边的公共水龙

    随着自来水一户一表的普遍,有多少人还会记得,当年每天要按规定的时间到所属街巷的水龙去排队接水?那时候吃水只能在室外固定的公共水龙手提肩挑,而且水龙平时基本是锁着的.每天早晚按时打开,这时,有人就会开始 ...

  • 印尼:身边的公共外交

    我觉得公共外交中有两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是面向普罗大众进行文化分享与共融的大众外交,一个是面向青少年一代进行交流与创新的青年外交.以下就我本周末身边所见,举两个例子. 大众外交盛宴 今天上午,我 ...

  • 杨友全||青岛记忆

    关注天安门文学,时代潮流,用文字温暖人生! [作者小传]杨友全,河北无极县人.闲暇之余,以读书为趣,以写字为乐,用文字打发寂寞的光阴.偶有小稿在媒体上发表,曾习练撰写小说三部,诗集两本.不以出版为傲, ...

  • 《青岛记忆》之十九 ...

    印迹 外交使馆

  • 【青岛记忆】太平镇与仲家洼的变迁

    青岛市区划前,老台东有一个辖管地叫太平镇.太平镇其实并不大,也就方圆几百米,是个弹丸之地.它北至汉口路边的海泊河,南与北仲家洼接壤,东至四号炮台(现改为南口路),西至洮南路. 原太平镇24号是青岛棉织 ...

  • 【青岛记忆】回首十年前的西部老城区

    "西城"这个概念,对于青岛人来说,是不准确的地域概念,因为大家延续原来的叫法,标准的应该是"西镇",更远的时候叫"西大森".可是随着时间的变 ...

  • 【青岛记忆】青食饼干——儿时的美好回忆

     青食饼干几乎是青岛人共同的童年记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90年代出生的童年记忆里,青食钙奶饼干成为了他们儿时最美味的留念,伴随了几代人成长. 青岛饼干经典的包装油纸. 青食饼干是青岛食品厂出产的一种 ...

  • 【青岛记忆】海关后拆迁改造前的最后掠影

    95年的时候,我因为在青岛培训,曾经在金乡路一个朋友的奶奶家住过一段日子.记得那个时候,巷子里住着好多好多老人,在某些有阳光的午后,他们会拄着拐棍,搬出小板凳坐在自家门口晒太阳,安静从容地看着小巷里行 ...

  • 【青岛记忆】我的家在大庙山的海军大院

    从小生活在大庙山上的海军大院,当时门牌不叫吉林支路而是叫辽宁路,因为当时的吉林支路还是一条无名的马牙石路,门牌只能随现儿童公园大门而起,朋友串门很是麻烦,要解释半天朋友才能找到我的家. 三十年代的益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