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五行志》中《京房易》引文的一个讹误及相关问题

(中华书局1965年版)

浩按:阳历7月28日下午见温伦兄发此图,遂细观之。此段引文他处皆通,唯一、二句间颇有问题,详如下。

a、“欲德不用”

“欲德不用”,“欲”字何解?

              《后汉书·郎顗襄楷列传第二十下

又曰:"欲德不用,厥异常阴。"夫贤者化之本,云者雨之具也。得贤而不用,犹久阴而不雨也。

可见,此处“欲”字当通“容”。如临沂银雀山《王法》“内无慼欲也”,“欲”字通“容”(见白于蓝教授《银雀山汉简校释》),长沙马王堆《六十四卦》“其容笛笛”,传本《易》作“欲”。

“欲德不用”,“容德不用”也,即《后汉书·郎顗襄楷列传第二十下》“得贤而不用”。

《后汉书》注,以为“冤狱结”,非也。训诂者以本书引文作训为最佳,他书若与本书相异,则弃之。《注》引《春秋考异邮》为训,谬也。又,《汉书》亦引有此段,其注,引“欲得贤者而不用”语解之,非也。

b、“兹谓张”

“兹”,《爾雅·釋詁》,此也。如《書·大禹謨》“念茲在茲。”

“张”,乖張,相戾也。如《補史記序》“其中遠近乖張。”

c、“厥灾荒”

“厥”,乃也,如“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d、“变而赤因四阴”

难解。

e、“众出过时”

“众出过时”。“过时”,《礼记·玉藻》云:“亲老,出不易方,复不过时。”

此段《京房易》引文,所言皆庙堂之事(参见前后诸条可知),则“众出”者, “众”通“终”,见武威简《士相见》、马王堆《老子》、银雀山《晏子》、《史记》之《刺客列传》等;“出”通“屈”,如睡虎地秦简《杂抄》“战死事不出”。另,“屈”字早出,亦或为省写或磨损而被误认为“出”。“终屈过时”,终屈而不用也。

f、“兹谓广”

“广” 通“旷”,荒废也,如《吕氏春秋·大广》“其人事则不广”,俞樾《诸子平议》云“广读旷,……此篇以不广名篇,盖欲人以人事自尽,毋自旷废也”。汉印有“旷”字,则或为省写或为磨损被误识为“广”。

g、“上缘求妃”

“上”,君主。如《史记·陈涉世家》“上使外将兵。”

“缘”。《汉书》亦引有此段,其注,引颜师古云“缘,历也。言历众处而求妃也。”

h、“君高台府”

“君高台府”即“君高其台”,见《晋书》之《五行志》,其云“又曰:'君高其台,天火为灾。'此人君苟饰宫室,不知百姓空竭,故天应之以旱,火从高殿起也。案《旧占》曰:'灾火之发,皆以台榭宫室为诫。'”又,《三国志·辛毗杨阜高堂隆传》云“'君高其台,天火为灾。'此人君苟饰宫室,不知百姓空竭,故天应之以旱,火从高殿起也。”

i、“庶位”

“庶位”即众官。《书·说命下》:“惟説式克钦承,旁招俊乂,列於庶位。”

又见,《宋书》之《五行志》引云:京房《易传》曰:“欲德不用,兹谓张。厥灾荒。其旱阴云不雨,变而赤烟四际。众出过时,兹谓广。其旱不生。”

可知,原为“因(烟)四际”后讹作“因四阴”。封龙山碑

、樊敏碑

,作“阴”者,盖原本磨损誊录时因形而转录,于意未明也。“烟”作“因”者,“烟”字晚出,《说文》云“烟,或从因”,段注云“因聲”。然中华本实在是集历代学者之研究大成之作(见下图)。《表》则繁琐,《志》则难懂,不似传记喜人,吕思勉先生早有论述,所以存这样的问题,也无足怪。则可推知绍兴本所据母本此处残破磨损较严重,而《宋书》未误,为其未磨损也。

(中华书局1965年版)

有意思的是《汉书》之《五行志》云“欲德不用兹谓张,厥灾荒。荒,旱也,其旱阴云不雨,变而赤,因而除。师出过时兹谓广,其旱不生。上下皆蔽兹谓隔,其旱天赤三月,时有雹杀飞禽。上缘求妃兹谓僭,其旱三月大温亡云。居高台府,兹谓犯阴侵阳,其旱万物根死,数有火灾。庶位逾节兹谓僭,其旱泽物枯,为火所伤。”论之如下:

甲、“荒,旱也”显为后人注解而羼入者。

乙、“变而赤,因而除”。除与阴无通假之可能,字形混讹亦难;除与际无通假,然字形颇近,有混讹可能;而与四,字形颇近,有混讹可能。若作“因而除”,则厄解也,如《左传》“振除火災”,不免与所列其他各条皆示以灾厄不同,此处当为“烟(因)四际”。又,《晋书》亦引有此段此处作”因而际“。

丙、《汉书》之“数有火灾”,《宋书》、《晋书》同,《后汉书》阙“数”。

丁、“师出过时”,《宋书》与《后汉书》均作“众”,《晋书》作“师”。《后汉书》注,以为“暴师外营”云云,则刘昭所见本,当为“师出过时”。二字未见通假,字形仅篆书略近,然亦难混讹,仅以意相通,如《爾雅·釋詁》解“师”云“衆也”。“众”通“终”这一用法仅见于出土文献,所以“众出过时”自然是让后儒莫名其妙非常难以理解,因此只能是改“众”为“师”,而不可能改“师”为“众”。“师出过时”则容易理解,当是后人改“众”为“师”,而有“暴师外营”云云。

戊、“居高台府”。“居高台府”不通。《宋书》、《后汉书》、《晋书》之《五行志》及《后汉书·郎顗襄楷列传第二十下》均作“君高台府”。北大汉简“居”作

;汉简“平生耽逸帖”“君”作

、“史晨碑”作

。二者易混淆,“居高台府”盖“君高台府”之讹。

另,此书的版本流传体系参见,许利平同志的《后汉书版本研究》

溫倫案:六月十九日读《后汉书志五行一》,于旱一节,觉其意晦涩难明,以为句读所致,求教济南周浩,云句读不误,乃引文有误,《京房传》引文中“赤因四阴“讹,乃”赤烟四际”耳。是处页下注引《春秋考异邮》、《管子》、《方储对策》,言致旱之因在不修德。检看《后汉书光武帝纪第一上》所记,年初冯异伐公孙述,二月幽州彭宠乱平,三月庞萌以吴汉掠军实反,帝亲征之,此年系事多军旅往来,至于冬十月祠孔子,幸太学,十二月诏除徭役,是有修德也。即五月有丙子救旱诏书,历历有为。乃见志书所引,殊不确也。光武帝长安受学,略通大义,身在军旅,颇厌兵事,又好谶纬,能自修饰,人谓之汉室复兴主也,故天下归之,以其有德也。人之所望,尽在斯矣,而司马彪作是言,是望上加望,帝王之心术,皆是权谋,儒者之心术,岂尽在道德裹挟欤?周浩文字,已有表述,余赘言而,加数句以述由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