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期:小讲堂《三国人物:曹操、诸葛亮、》七律点评/沧海云翥】
作者简介:张中央,笔名:沧海云翥,性别:女,汉族。湖南人,迁籍广东。
【碎玉书斋】诗词培训、创作学院创办人。【深圳珠江文学社】社长、营运人。【江山文学】/《墨香书社》股东。《光明诗词协会》会员。部分作品刊登于湖南《小掌壶》网、《极文学》网、《中国好诗词》网、《光明诗社》、《涟源诗社》、《壶天文学》,吉林省《长岭文艺》书刊等。
26.《关羽》:文/ 习子建
英雄三国只云长,赤兔青龙谁敢当?
方宰华雄虎牢外,又诛文丑延县旁。
挂印封金千载颂,过关斩将一身狂。
麦城若许联姻意,未必三分归魏王。
点评:子键的七律采用的是平起平收式,但是,从第三句失替,牢字应平。第五句失粘,挂印“印”字应平。所以,从第五句开始格式全错,请更正后再重递作业。
点评:点评老师/沧海云翥
26.重写作业:《曹瞒该死》:文/ 习子建。
贼子曹瞒生汉末,野心甚大竟威皇?
失于赤壁魂直颤,战败潼关胆愈惶。
割发得千民赞许,攻吴求二女同床!
一生罪恶实难数,只叹关公未使亡!
点评:子建点评之前,姐姐送你一句话:“爱之深,责之切”。希望你用心领悟。
你重写的作业,原题《曹阿瞒》一瞬间改《曹瞒该死》。
诗如其人,我先不谈文章的内容,单从拟题来说,姐姐能窥你:心、性、意、行。
曹操乃名噪今古的人物,大有史书记载相评,我们只不过是寻常百姓人家,你觉得你有资格为其盖棺定论吗?充其量当发发劳骚而已,这种狭义过于加入个人思想而塑造的历史人物,你想想,得招来多少复杂审视的目光。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谥号:武皇帝,庙号:太祖,陵墓:高陵。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中文名:曹操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国籍:中国(东汉)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消灭群雄,统一北方,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初步认识了一下曹操的平生。
现在,言归正传,点评你新作。
你采用的是仄起仄收式,平仄格式、入韵无误。
首联,交待了故事的主人公、年代、脾性、以及地位。
一声“贼子”,出自你的口中,有点啼笑皆非,你还没有份量能与之抗衡是吧?
哪个开国立业的帝王不是野心家?当然,你这里比如没错,挟天子令诸侯、夺天下是吧。但比起董卓,曹操高明仁义多了。
颔联,对仗欠工,“失于”==“战败”合掌,并且整联词意合掌,这是对仗之忌。
胜败乃兵家常事,赤壁、潼关之战,曹军饱受重创,但未到魂胆皆失之地,最终曹军是成功的,这就是曹操过人之处。
颈联,对仗“赞许”==“同床”欠工。
曹割发只为了教育士兵不要践踏百姓的庄稼。这是值得赞许与敬仰的,从这句说明曹就罪不致死了是吧?
二女的典故出自《赤 壁》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我想说的是曹操攻吴是为了统一大业,不是因为二女大乔小乔是吧?
合联,是作者对曹操的总结,罪恶数之不尽,以关羽放曹一马作收尾,那么,关羽为什么要放曹一马呢?曹操惜才对关羽有义在先是吧?
历史人物有史书为鉴,我们自当以事论事为首,正如我点评你诗,如果掺杂我个人的情绪来点评你的诗,对你是不公平的,也不是一个为师者俱备的好因素,
你是一个好苗子,有急智之才,希望在书斋这么多导师的灌溉之下,你能健康快乐成长。
点评:点评老师/沧海云翥
36.《诸葛亮》:文/寂寞的歌
隆中隐士名诸亮,潜龙修真待备缰。
顶立千秋功三国,忠君计策万年扬。
连擒孟获平南蜀,武庙正宗十哲当。
北伐遗留生未事,朝臣俊杰尽忠良。
点评:寂寞的诗,采用的是平起仄收式。第二句失对,“龙”字应仄。第六句犯孤平。入韵没问题。
首联,直奔主题,介绍了故事人物的名称、地点。
这联有点口语形式写诗,第一句“名诸亮”三字表达牵强,给人有不够字用的感觉。
颔联,对仗“顶立千秋”==“忠君计策”。“功三国”==“万年扬”完对仗全不工。
这联词意,也是在对诸葛亮作总结,没有进入对其事迹具体描写。颔联内容安排欠妥。
颈联,同样“连擒孟获”==“武庙正宗”,“平南蜀”==“十哲当”对仗完全不工。
这联,选取了诸葛亮七擒蛮将孟获以智服人的故事。
但是魏武庙是曹操所建,没有你所说的诸葛亮庙宇。这里请作者查证史实。
诸葛亮庙位于宝鸡市歧山县城南约20公里的五丈原台峁上,太白山北侧,座南向北。据《歧山县志》载,诸葛亮庙始建于元初,明、清两朝屡有增修。其规模不大,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所建,有庙门、配房、两厢、献殿、钟楼、鼓楼、正殿、左右朵殿各一间,庙的突出建筑为院中的“八卦亭”,八角形攒尖顶。各殿柱额上均有牌匾楹联,建筑受勉县武候词形制的影响。1983年至1987年,陕西省文物局拨款30多万元对诸葛亮庙进行维修,修复了“棋亭”、“琴亭”等建筑。
合联,以诸葛六出祁连山北伐失败,蜀国凋零而遗憾。作者在最后一句力挽狂澜笔峰一转,歌诵汉将皆是尽职忠良来收笔,但是有点散,如果是以主人公收笔,我想,效果会更好。
点评:点评老师/沧海云翥
34.《诸葛亮 》:文/ 油小子
隐居山野避锋芒,胸有深谋妙计藏
赢得刘皇茅舍顾,三分天下创辉煌。
草船借箭飞身手,赤壁硝烟笑意扬。
吊孝东吴君子戏,抚琴城堡敌仓惶。
点评:学生的作业,采用的是平起平收式,平仄格式无误,第三句皇字挤韵,其他韵脚没问题。
首联,交待故事主人公成名前的地点、与人物的特点。但第二句词意重叠,略显累赘。
颔联,没有律诗的特点:对仗。
刘皇叔三顾茅庐恳请诸葛亮出山复汉,诸葛先进分析三股势力借利以据而震惊今古谓为“隆中对”。
颈联,同样欠缺对仗。
周喻忌妒诸葛亮,有意为难诸葛亮,便有了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惊人之智的事迹。
合联,继续在阐述诸葛亮的事迹:吊孝东吴、空城计等作为收尾,我想说的是:这就完了?
作者没有结束收笔之意,证明作者还没真正掌握诗的结构:起承转合。
纵观全诗,没有对仗,就不能称之律诗,对仗是律诗必须的修辞手法。布局谋篇来说,过多的介绍人物的事迹,完全没有圣其进行收尾。
希望你用心研究律诗的要求。
点评:点评老师/沧海云翥
37.《诸葛》:文/蓝陌
是非成败论兴亡,谁作英雄万古扬?
赤胆许身扶汉室,忠心为国拒顽强。
长留华表昭天日,安得纶巾坐庙堂。
今若剑门山道过,还听书说卧龙冈。
点评:蓝陌的诗采用的是平起平收式。第句“长”字挤韵,平仄格式无误,其他韵脚无误。
首联属兴起式,从这联来看作者以后人的身份综观三国,为三国作一个简单的概括。
颔联,对仗方面“许身”==“为国”属宽对,“扶汉室”==“抗顽强”对仗不工。这联开始从侧面暗寓诸葛亮对汉室忠心耿耿,但人物交待不明显,关羽、赵子龙、张飞这联的描写都合适他们,是吧?
颈联,对仗还行。这联事迹描写属实是诸葛,华章指的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出师表乃表其忠心,也震惊今古。纶巾是诸葛亮的装束,也是他特有的形象。“坐庙堂”点明世人以香火敬仰、纪念诸葛亮。
合联,衔接颈联,并与首联呼应,剑门,在这里作者指的是地方名称。
(1):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据《大清一统志》:“四川保宁府:大剑山在剑州北二十五里。其山削壁中断,两崖相嵌,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又名剑门山。”
(2):见有利于地方割据。
(3):见显与中原朝廷为敌。
(4):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傍:靠近。
(5):岷山和峨眉山,都在四川。
(6):指夏商周三代的君王。
(7):专指贡物。《周礼》:“制其职,各以其所能;制其贡,各以其所有。”
(8):即上“鸡犬各相放”之道。
(9):指王者,如秦始皇等。
(10):指霸者,如公孙述、刘备等。
这联的释义是如果经过剑门之路,仍有说书者在评说诸葛亮的故事。
蓝陌的立意异与常人,没有对故事的主人公那些典型的事迹进行描写,但很好的利用:庙堂受世人香火、至今有说书者在赞说诸葛亮,来突出他的可敬可歌可泣的形象。
全诗用词欠缺凝练,但立意新颖,不错。
点评:点评老师/沧海云翥
38.《曹操》:文/ 狼行独步
惯将白脸追曹姓,一自翻书会德章 。
赤壁刀兵究能弃,建安风骨效无妨 。
说评不过添公案,兴叹何需罢戏梆 。
料得神龟终有数,早应世道做寻常 。
点评:
独步的诗,采用的是平起仄收式,“将”字属七阳韵字,所以,这个字挤韵了。平仄格式、入韵无误。
首联,反映了老百姓心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民间戏曲当中,白脸代表奸诈。作者翻阅史书去了解曹操真实的一面。
独步起联立意新颖,运用不错。
颔联,对仗还行。“刀兵”==“风骨”略显欠工。
赤壁曹军受创,不得不重振旗鼓。
作者学习、效应建安风骨文艺风格。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颈联,对仗工整。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反映民间的戏说评唱。
合联,纵使是功德无量、千年神龟之身,也难抵凡胎肉体之死亡之日,生老病死乃人世间最平常自然之事。
纵观全诗,作者心态平和,没有因为是一个显著名人而激发个人高亢的情感去描写。立意新颖,不错。
点评:点评老师/沧海云翥
39.《司马懿》:文/木青
韬光养晦心机隐,演技一流病老装,
三马同槽侵魏室,千军统帅守边疆。
诸葛用计频来犯,塚虎提兵总拒创,
父子三人齐上阵,收吴灭蜀晋当皇。
点评:木青的诗采用的是平起仄收式,第二句犯孤平。入韵无误。
首联,第一句直述人物形象,但用词直白,“演技”这样的词组是现代用词,犹显突兀。
司马懿城府极深、事事深藏不露,以装病各种形式应对曹操的试探。
颔联,对仗“侵魏室”==“守边疆”对仗不工。
这句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但与下句在时间顺序上不衔接,先挂师边疆而后有三马同槽之意。
三马同槽:
隐指西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属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这里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颈联,对仗工整。诸葛亮频频用计犯魏。
塚虎,塚字是否打错别字了,应该是冢虎吧?请作者查证。
本人十分喜欢司马懿,不论是他的高瞻远瞩、大将风度还是坚忍不拔都是三国中数一数二的,老来得志的司马懿更是雄才伟略其能力和手段决不低于曹操,且其人党羽众多门徒遍天下这是成功的一大关键,足可见其为人应该和刘备有异曲同工之处决不是心胸狭窄之辈。
司马懿和诸葛亮、庞统、姜维并称卧龙、凤雏、幼麒、冢虎,冢虎一种解释为:石冢中的猛虎,这种解释是说其人韬光养晦蓄势待发只是时机未到受困于石冢之中一旦时机到来便如猛虎下山,和卧龙、凤雏、幼麒其实是同意词,另一种解释是: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的一只猛虎,其意便是高瞻远瞩、雄霸天下的那种王者气度。
合联,呼应了颔联三马同槽之意,收吴灭蜀并且灭魏王自立为皇。司马之心路人皆知,想曹操在生前不予兵权,自然早已看破司马反叛之心,但,也无法安排几代后人的命运、国运。
纵观全诗,作者对司马懿平生作了一个简要的概述。没有注入作者个人的情感与观点,一如听故事,所以,没有引人共鸣之感。
点评:点评老师/沧海云翥
学习报名平台:
碎玉书斋诗词学院招生部,QQ群号:488237235欢迎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