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华:中国篆刻与印章

“随笔与书画系列”

文章、书画:李向华

中国的“篆刻”和“印章”,在一般理解上是可以通用的,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两者却是有所区别。所有的篆刻基本是印章,但有些印章却不一定属于篆刻。

有学者认为,篆刻是艺术范畴的,是文人所从事的艺术创作。而印章是实用范畴的,是工匠所从事的工艺制作。这似乎是约定俗成的概念了。但我认为,有些印章也是带有一些艺术性的,制作者也是要有一定的书法功夫。

先说说篆刻,我所理解的,它是把书法中的篆体字和镌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等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表现形式,是中国书法的一个门类。

为什么篆刻艺术归属书法的范畴,我以为主要原因是:

1、主要它与书法一样,是中国汉字的一种特有的表观形式,其表现和展示的都是汉字。

2、书法与篆刻二者关系密切,篆刻者首先(起码)要懂篆书,有所谓“七分篆,三分刻”之说。

3、一般而言,篆刻家专门从事篆刻的创作和研究,同时他们不少也是书法家。因为“识篆”和“写篆”是篆刻者的基本功。

4、体现的也是以线条为主的形式。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中刻上“文字”或图案,现代人称之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制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或“鉨”,玺是在玉上刻制的,鉨是金属上刻制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从此鉨就废而不用了。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篆刻中的“篆”字,古时写作“瑑”,从玉字旁。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用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为“竹”。其实在古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的范围,都可称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到了秦始皇时,将全国书体作综合整理,书分八体,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书时,称为“缪篆”,从此便明定篆书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体。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也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学。而此治印之学也有人直接称为“刻印”、“铁笔”、“铁书”、“刻图章”等。

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所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书法、中国篆刻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再说说印章。我所理解的,它是把中国汉字(一般是篆书体),在雕刻材料上运用切割技(艺)术雕刻成的用于以书画为主的工具和物品。

用于制作印章的材料非常丰富,有玉石、金、玻璃等等。古印章的收藏价值主要看玉雕印章的种类和印章雕刻技术。在古玉印章中,最有收藏价值的印章是以号称“中华四大章石”的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巴林石刻制而成的。

制作一枚完整的印石大概主要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准备过程(包括打磨印石)、印稿设计、操刀治印、修改调整、钤印、刻边款、拓边款等等,一般操作如下:

准备印章材料和印石。将砂纸放在水平的玻璃上,在砂纸上把印石打磨至印面平整;设计印稿。用毛笔把印石在纸上印出的痕迹勾勒出边框,选用适当的篆文设计印面;印石上稿。把印稿反附在印石上之后用干净的毛笔蘸清水打湿,湿透后用宣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在大概八分干的时候用新的宣纸附在上面用力且均匀按压。取下印稿就可以看到其基本复制到印石上了。当然技术好的也可以直接画在石料上;操刀治印。工具因人而异,有人喜欢用小刀也有人喜欢用大刀。再然后便是修改调整、钤印、刻边款、拓边款等等,完善印章的工序。

印章有阳文印、阴文印、阴阳相间印。阳文印指把字形的线条保留,刻掉空白部分,这样印到纸上的字阴影部分是字形内容。阴文印印章钤盖出来的效果印底呈红色,文字呈白色。阴阳印则一枚印章红白有之。

一幅好的书画作品,从艺术上来说,也包括印章的使用,如风格、大小、流派、阴阳文印章的搭配、盖印的位置、文字的正确与书画的统一等。自明清以来,印章作为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定式。

书法作品(李向华)

书画上的印章,主要分为三类:一、作者本人的印章。二、题跋人的印章。三、收藏、鉴赏人的印章。在所使用的印章中又分为这些方面:

姓名、字号印,一般盖在作者名字的下方或左侧。斋馆、堂号印一般盖在款字的左侧或下方;闲文、吉语、警句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作为押角,也有用作迎首;收藏、鉴赏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空处,或无碍书画作品本身的空白处,也可以盖在书画以外的装裱上。书画作品盖章有所讲究,不能随意为之,如不需要盖章,而勉强盖上,反而会弄巧成拙。

中国画作品(李向华)

现在看来,中国的篆刻和印章,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前人的智慧和技艺,与中国传统书画特别是书法,也是“同源”的。

(0)

相关推荐

  • 《中国篆刻》第38期 理论研究——浅论篆刻之美

    浅论篆刻之美 □ 朱荣光 篆刻是"书"与"刀"在方寸之石上的交响,是一种造型艺术.它是用篆书为主的造型与线条来表现审美志趣的一种文字与造型向统一的艺术.篆书的线 ...

  • 请问如何制印?

    制印的第一步应该是设计印稿.初学应从临摹开始,熟悉章法和布局.第二步是将设计的印文反书到印石上.常用的有三种方法:①水印上石法,即将写有印文的印纸反覆于印石上,四边对齐,用清水使其渐湿,印文的墨迹便可 ...

  • 中国篆刻、印章在当下的实用价值及意义 | 曹心源

    中国篆刻.印章 在当下的实用价值及意义 文/曹心源 篆刻在平面设计(徽标)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的篆刻艺术为方寸艺术,气象万千,博大精深,具有明显特征的东方艺术元素,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2 ...

  • 张德胜(中国篆刻)印章艺术作品欣赏—篆刻艺术家的方寸之间

    中国篆刻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 篆刻艺术作为国粹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深受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 篆刻 ...

  • 【113】第四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李洪华作品

    丝绸之路换新颜 李洪华(新疆) 丝绸古道驼铃悠悠两千年, 穿越风沙弥漫大漠戈壁滩. 路途遥远环境恶劣从未断, 中西往来互利互惠促发展.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新纪元, 钢铁巨龙跨越国门向西延, 星罗棋布火 ...

  • 【108】第四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李洪华作品

    请到新疆看草原(外一首) 李洪华(新疆) 天山南北大草原, 绿草如茵漫无边. 六月飞雪舞山巅, 避暑胜地在深山. 雪水融化润绿草, 牛羊肥壮肉儿鲜. 炊烟袅袅奶茶香, 大块吃肉端酒碗. 洁白云朵飘篮天 ...

  • 【118】第四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李洪华作品

    奋 斗 李洪华(新疆)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奋斗的脚步留下印记, 奋斗的人生披荆斩棘, 奋斗和幸福是孪生兄弟! 做一个最美的奋斗者, 在人生路上奋勇不懈的去追求, 胜利的曙光就会在前头, 你想要的生活 ...

  • 【122】第四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李洪华作品

    雨水之恩 李洪华(新疆) 初夏天空乌云翻滚大雨下, 雨打着窗户哗啦啦啦, 荡涤尘埃洗尽铅华, 好雨如油金钱难以买到它! 风吹着雨水大地任泼洒, 雨似甘淋滋润禾苗乐哈哈, 草木葱笼充满生机更勃发, 雨水 ...

  • 【102】第四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李洪华作品

    有缘没份难相依 李洪华(新疆) 年轻时有缘遇见了你, 那时的你长得真美丽! 面似桃花水灵灵的, 迷人的大眼睛双眼皮, 杨柳小蛮腰细细的, 声音好听我听不够你, 清纯的气质真是有魅力, 看你一眼我就记在 ...

  • 【100】第四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李洪华作品

    人民战士卫海疆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2周年感作 李洪华(新疆) 我们伟大祖国有万里的海疆, 人民海军枕戈待旦, 日夜巡逻防豺狼, 坚决把来犯之敌消灭光! 人民海军意志无比坚强, 科技强军航母 ...

  • 【130】第四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李洪华作品

    新疆致富花儿开 李洪华(新疆) 天山南北万顷良田是沃土, 独特的气候孕育的棉花品质第一流, 洁白的致富花盛开在金秋, 各族农民种棉增收心里乐悠悠! 新疆干旱少雨光热资源很充足, 种植长绒棉那是得天独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