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庄子 | 第六天

扫描二维码解锁完整视频



文字整理:乐了

互动:晨练具体是练什么,您可以稍加说明一下吗?

不疚:我们借刚才孔子的话,晨练一个是练耳朵;二一个练心;三一个练气;

那么具体练的方法,刚才说的是目标,那方法怎么来达成的?一个是练太律;二一个是练吟唱;三一个是练啸;三个部分,这是手段。
除此以外,还有诸如刚才所讲的庄子的这些的文章,包括古代的,包括现代的科学,我们来逐步逐步的仔细的分解它,把它理清楚,这是晨练。所以晨练的时间会比较长,每天两个小时。

互动:老师,吟唱晨练会教吗?

不疚:其实这种东西啊,谈不上是教,只是共鸣、分享、感染、熏陶,不算是教,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好教。

我的声音传到这儿来,然后你一听,你听得仔细了,你就会了。只是有一些,比如说姿势啊、呼吸啊等等,这些可以讲一讲。
但真要教的东西不太多,更重要的是互相之间声音的共鸣和激发,然后互相之间有一个长久的约定,互相陪伴,把这个给练下去。

互动:老师,我气虚怎么办?我应该要练习吗?

不疚:气虚是现在普遍我们这三代人来吧,包括现在的九零后。现在的九零后、八零后、七零后,气都挺虚的,操劳过度,放电过多,焦虑太多。

所以更要练,比普通人还要练,甚至比圣人都要练得勤。不然,怎么享受这个你辛苦打拼的美好的世界?
千万别以为气虚,就我能不能练?会不会练坏啊?你要是没练对,乐器选错了,那不敢保证。
但是你要是严格按我要求的方法和使用正确的乐器,只要你坚持练,不用三年,三天那也不可能,就半年,你心里一定会有感觉的。身体会有体悟,练跟不练是两回事,一定要练,越虚越要练。
当然练的时候,如果特别虚,那你就要练什么?练太律,要从唱开始,因为唱就是练里面这根管子,太律就是外面这根管子。
里面这根管子我们摸不着、看不见,很难找到感觉,所以需要外面这个乐器,这根竹管。把这个竹管练好了,再练里面这个竹管。古人声若洪钟,那个声音发出来,你就知道他里面很健康,所以越虚越要练。

二十二页

【庄子】的前面三篇——「消摇游」、「齐物论」、「养生主」,全部都是讲的一个人心里面的修养,古时候叫“内圣之学”,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一个人内心的修养。
那么从第四章《人间》开始,庄子的原文叫「人间世」。从《人间》开始,就是讲你学到的东西怎么运用在人间,因为人间太难了。
颜回,是孔子最有才、最有德、最棒的一个学生。据说是圣人之才。颜回从小家里很贫困,又穷,什么都没有,所以从小吃苦,因此他养了一颗救世的心。
所以他一心想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可惜他死得很早,40岁不到就死了。但是千古年以来,古人都以颜回作为学生最好的榜样。
颜回学了很多很多的功夫以后,自以为学有所成,然后就要下山,下山救世。他的老师仲尼,也就是孔子就问他了说:“哎,你要去哪里啊?”颜回说:「将之卫」我要去卫国。
他说:“我要去卫国”。
孔子就问他:“你去卫国干嘛呢?”
他说:“我听说卫国的国君很年轻,行为独断专横,很不看重他的国家,他们国家里的人民生活得都很苦。
别人指出他的过错,可这个卫国的国君一点都看不见自己的错。还经常用刑法把他们国家的人民都杀死了。
他们国家的人民生活在卫国就像生活在水都要干了池塘里,民不聊生。他们卫国的国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是该留在这呢?还是该离开呢?
我颜回常听夫子你说:一个好的国家,已经被治理好的国家,我们学了知识文化的人就不用去了。
可是一个国家要是不好,我们就应该去帮助它,让这个世界、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所以我愿意(用)我在老师你这里学到的这些功夫、学问去帮助这个国家,也许我去没多久这个国家就变好了。”
所以他想下山去救世。孔子一听就很为难,因为他知道颜回一去,一定是有去无回,必然死在卫国,但是又不好打击他的救世向道之心。
所以他就笑颜回说:你这就要去卫国,你这一去凶多吉少啊。「不欲杂」你去救世的方法不能多,多就很麻烦。
那你跟我讲讲你有什么功夫啊?古时候救世的人,第一「先存诸己而后诸人」就是自己做到了才能去要求别人,而你学了那么多,你心里面有没有得到那个东西?你想指出人家的错误,你自己做到了没有啊,如果你自己没做到,你怎么能把别人的不对,强硬的指出别人的不对呢?
这是世上名、实是最为难的事情,很多人叫「德荡乎名,知出乎争,这世上的名称人人都要,人人都争。
而你以你的知识去指出他的不对,“名”和“知”是这世上的公器也,天下人人可有,人人都要有的,所以你要以你的知识去指出他的不对,恐怕很不容易。
而你那么年轻,道行、德行都还不是那么的扎实,就算扎实,你也未明白人心,「未达人气」就是不明白人心。

「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你强硬的要以仁义道德的这种规矩,去把那个国君的罪行、恶行曝光。那他一定会讨厌你,就算你说的对,可是他心里一定不爱听。
所有的人都不爱听,古时候就把你这种人叫做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那你跟人家过不去,人家肯定也跟你过不去,所以你这一去就危险了。
而且卫国的国君要是一个有德爱才的人,还用的着你去吗,就不用了。你这一去也不是人家聘请你去的,你去了他周围的王公大臣肯定要跟你过不去,因为你去了他们还有饭吃吗?所以一天到晚都要挑你的毛病。
你一个平凡的人去到人家面前,人家挑你的毛病,你就「目将荧之,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形容你要忙着奉承人家,要唯唯诺诺,要跟人家过招,很麻烦,因为人家就是专门挑你的错。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你这个方法不管用。而且时间一久,你一定会被人找出毛病的,那么必死于暴人之前。你看卫国的国君多暴劣呀,以前一言不合就拖出去砍了。
而且在你之前,夏商之间的夏桀杀了关龙逢,纣王杀了王子比干,为什么杀他们?他们不好吗?他们都很好,他们都和你一样,是为了让这个天下更好,他们都是要救世的,可是他们都犯了一个很大的过错,就是什么?
救世、让人民更好,是国君的责任,不是你的责任,而你要把国君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来,这叫以下犯上。
所以他们的国君都因为这两个人修为太好,得了民心,所以把他们俩给杀了。因为他们太好名了,求名了,最后被害死了。

二十三页

再举例子,以前「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都是一样,都是名实之争。「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自古以来,名、实两个东西很难相符,圣人都是这样,何况你一个小小的颜回呢。
俗话说叫“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因为事实是这个,可是一吹出去,每个人都爱添油加醋,人家本来就是好好两只腿走路,一传到外面就传成三头六臂。
所以自古以来「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所以何况一个平凡的颜回呢?
这下把颜回救世的心,泼了一盆冷水。可是孔子想,你在我这儿学了那么多,你肯定还有招,讲,还有什么方法?
颜回说:我还有招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精神内守,端端正正的,我行为规整,也不犯这个,也不犯那个,我很小心谨慎,就为了救世去,行不行?
孔子说:不行,「恶,恶可」小看了卫君,卫君是当时很有名的暴君,而你想要凭你的端端正正的廉洁的心想去打动他,不可能。
日常的这种行为都感动不到他,而你还想以救天下、天下为公的这种大德,想去说服他,怎么可能?
虽然你用道义、仁义之道去说服他,就算他听你的,那也只是表面上听你的,心里面哪会服你的气。
颜回一听说:嗯,有道理。那我还有方法,「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行不行?
内直,就是心理与天为徒,心里面明白开悟了,心里面明白我们人人平等与天为徒。

「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你国君也是天的孩子,我也是天的孩子,我们俩里面是一样的。
可是「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我外面跟你恭恭敬敬,别人跟你行礼,我也跟你行礼,别人给你磕头,我也磕头,抱拳人臣之理,人皆为之,我都为之。那这样行不行呢?
「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我说的话都是古人的道理,我根本不敢讲我自己的道理,都讲古人的道理,我讲的仁义,古人都讲过了,那这样行不行呢?
唉,孔子说:不行,你这方法太多,一下与天为徒,一下与古为徒,一下与人为徒,怎么能行呢?方法太多,做不了事的。
虽然,你没有过错,可是也就是没过错了,你去干嘛?你是去救世的。这一下你虽然没过错,可是你事情也没办,你去干嘛呢?不是去给人家添堵吗?
而且你有一个师心,你去把自己当做老师,当作去教化国君的老师,谁爱听你的,没人能听你的,你这个方法行不通啊。
颜回用了很多方法想要去救世,可是行不通。因为这个没办法,才带来了《人间世》最重要,或者说庄子这内七篇里面最重要的一段话,这一段话也是我们学音乐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段话。


二十四页

颜回被孔子追问得已经没招了,就说「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老师我没有方法了,再没招了,请问给我一个方法。
孔子回答说,其实从头到尾就讲了一个字“斋”,「斋,吾将语诺」“斋”那个方法,吾将语诺,就是我告诉你。
「有而为之,其易邪」他说:你去救世,有那么容易吗?你以为有你这些方法就那么容易吗?
「易之者,皞天不宜」要是那么容易,还要苍天干什么?这个话就是讲天若有情天亦老,自古以来,救世是天下第一难的。
颜回说:我听懂了,“斋”不就不就是“斋”吗?回之家贫,我家很穷,我不喝酒、不吃肉已经几个月了,如此可以算老师你说的斋吗?
孔子说:你这个斋,是祭祀之斋,不是我说的心斋也。我说的功夫叫做心斋,不是口腹之欲,不是口腹的祭祀之斋。那颜回说:哎,心斋,没听说过老师。
孔子就回答他「若一志,若」:颜回,就是把你所有的眼耳口鼻,所有的五官六蕴,通通精神内敛,变成一个东西。

“志”,是现在讲的意识也好、思想也好、心念也好,通通把它叫做“志”,凝于一处。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我们现在静坐、静定的修炼方式可能很难理解这句话,但是你把太律拿起来,再对照这两句话,就有感觉。
无听之以耳,听信息的往来,大部分人到耳朵就停住了,根本进不到心。所以他说,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要用心听。
我们练太律也是一样的,那个声音你是耳朵里有了,可是到心里了么?还不一定。如果这个声音到心里的话,你会听到声音的美,声音包含美的一种感觉。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功夫到了心以后,还要再进一步,语言、那信息和那个声音里的美,你是听到了,可是那个后面还有一个东西,就是“气”
“气”这个东西难讲,所以孔子说「听止于耳,心止于符」这两个是说前面的。一开始是说一个“斋”,一个字讲完了以后,颜回不明白,他又多讲了两句:叫「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到这儿也讲完了。
颜回还不明白他继续说:「听止于耳,心止于符」“听”,到耳朵停住了;“心”,你听的那个感觉。
听止于耳,这里停住以后,心止于符,心符合这个感觉停住以后,这个时候你就有一个“空”,这个空里面有气。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虚而待物者也,用太律来说就是这根竹管里面是空的,空的才有声音,这个有的东西你看不见。
所以他说「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根竹管要是实心的肯定吹不响,所以人要是实心的,也不会有反应。
可是这里面不是实心的,你看上去里面是空的,有一个东西在,就是气。可是气看不到摸不着,所以他说你听,你的听的那种感觉,放在一个没有的状况里面。
听,在耳朵停住,听那个纯粹的声音,听久了以后,再进一步,把你听到的信息和心两个牢牢的贴在一起,然后再听,你会听到里面的一个空,虽然叫做是空,可它实际是气。
所以我们捋一下这个过程,一开始,听那个声音,听止于耳,牢牢地听这个声音,你吹到的太律,听,听,听,听…  好,听到这里,思想不要散乱,继续听,听这个声音,牢牢的贴在一起,停在这儿。
这个停不是说到这儿就不前进了,而是说心,你听,听的这个感觉和这个声音牢牢的贴在一起。继续,继续再进一步,就是什么?不再用耳朵听了,而是用心听了。
心和这个声音贴在一起,所以一开始是耳朵和声音在一起,再进一步心和声音在一起。这两个过程,听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第三步,把心也放空了,这个时候心和气浑然在一起,变成了一个“虚”。
我们中国古时候不讲空,因为空好像让你感觉里面就什么都没有,可是这个空里面确实是有的一个东西,古时候叫做“虚”,那么这个有的就是气。
我们现在科学也在研究宇宙中是真空吗?真空里面还有东西吗?以前讲真空里面没有,可是现在,不,真空里面还有东西。有什么呢?科学家讲叫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或者说把它叫做场。
我们前两天有关音流学的公众号文章里面有提到,在我们后面的晨练的课里也会讲到,有关这个场和这个虚空当中所有的这个东西,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那颜回听了以后,回去赶快就练,练了没多久,回来报告跟老师说:「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我颜回还没学会这个心斋的时候,我颜回还是我颜回「实自回也」
「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等我学会了心斋以后,我才发现从来没有颜回,颜回不见了,这是实际的功夫。
也就是说一个人入定,你吹太律,或者练声音到最深的时候,你的个体意识,和你的声音,和你的气运,和整个的场浑然一体,这个时候,无你无我,没有内在,也没有外在,也没有名,也没有相,只有一个纯粹的气的振动,生命的振动存。这个时候没有颜回了,也就是他无我了。
他说:这个算不算的老师你说的虚?他说:哎呀,怪不得颜回始最棒的学生,刚一听,回去一练就会了,这是圣人之才。
所以孔子就说「尽矣」尽”就是说搞定了。不是好几个月没吃肉吗,加个鸡腿!「尽矣,吾语若」师徒两个就分享心斋的功夫。
他说:你要是能「入游其樊耳无感其名」樊”,古时候讲樊网,樊网就是天罗地网,也就是形容这个人世间天罗地网。
他说一个人能够来到这个世界,可是能够不被名声所感动,不被名所动,这里和颜回他说:「未始有回也,未始有回也」他说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你去到卫国救世、救天下,你能够无感其名,不为名声所动。
「入则鸣,不入则止」人家听你的,你就讲,人家说有一点不耐烦,不听你的,你就根本不要讲,就停住了。
「无门无毒」,他是去救世的,以前医生开的药,”药“就是毒,毒就是药。两个是一个东西,用得好就是药,用不好就是毒。
所以他说人家把门打开,你就给一点,人家不开门,你就不要给,叫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不开门就没有药。
「一宅而寓于不得已」你要理解人世间是个寄托,你我的身体都是一个寄托的假借的所在,所以这个,我们住在这个身体而已。
不得已而为之,救世是不得已而救之,不能不救,虽是不得已为之,可是仍然要为之,这是救世的心。
「则几矣」你带有这种心态就差不多了,你不是去求名,不是去求利,你甚至于也不是去真的想做个什么伟大的事业,而是说不得已而为之,这句话是最重要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才叫做不得已而为之。
他说这世界上的事情啊「绝迹易,无行地难」哎呀,绝迹谁不会嘛,三十楼门一关,谁都看不见你,家里面一藏,别说十年,五十年都没人会管你,这叫绝迹易
可是无行地难」看着这个人明明走过去了,可是往地上一看,没痕迹。无行地难,这是天下最难的。
李白有个诗叫《侠客行》,他说:“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讲古时候的侠客为了救那个国家,骑着一匹白马,从雪地里冲过去,十步就杀了一个,嗖,就过去了,可是,哎,人呢?一看地上没有痕迹,是谁啊,把这事情一下就给办了,把天下给救了,可是谁救的?不知道。
所以他叫无行地难跟求名求利的那些人,叫卖名声于天下的人不一样,那些是唯恐你不知道我来了的人是两种人。
他说「为人使易以伪」为人做事是最容易作假的,假得你看不出来。这天下的人为名、为财、为色、为人来做这些事情,假的你根本分不出来。
他说「为人使易以伪」可是「为天使难以伪」当一个人为天道的时候,为天道是什么?就是刚才他说的「一宅而寓于不得已」为天使难以伪。
「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有翅膀能飞的,我们都知道,可是没翅膀还能飞的是什么?没翅膀还能飞的,就是声音。
他说:你要学会听声音,不要管人家说什么,他说你好,不一定好,说你不好,还不一定不好,你要学会听那个声音。
声音里面藏有秘密,可是你怎么听懂那个秘密啊?你要用心听,不要用耳朵听,用心听还不行,你得用气听。
「夫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他说:耳目内通。耳是耳朵,目是眼睛,里面都是通的。
我们大家是一个人吗,这里面肯定是通的,可是真的通吗?耳朵听到的,眼睛看不见,眼睛看到的,耳朵听不见,鼻子闻不到吧,嘴尝不到吧。
我们的五官六蕴虽然是在外面,里面是一个内心,一个大的,可是各不相通。没有人能耳目相通,耳朵知道的,眼睛一定不知道,眼睛知道的,耳朵一定不知道。
可是这个人,他说功夫练好了以后,耳目内通,这是什么功夫?就里面浑然一片通了,你的心有七窍,大部份是一个跟一个没关系,可是他里面七窍都通了。
「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他对世界、对事物的认知,不用心去考虑。不像我们要去思考,前面揣摩后面推测,那边预谋,这边又后悔。于心知,根本和心没关。
「鬼神将来舍」这个功夫到这一步以后,天地鬼神都和你明白,来舍,就是他来找你玩,不是吓唬你。
你心里面了解的东西,也就是说鬼神不测的东西,你能测。神机妙算,鬼神都测不到的而你能测到。而况人乎,你修养到这一步了,那些人都不在话下。所以这是万物之化也,万物一切变化的奥妙。
禹舜之所纽也,这个“纽”,纽扣,也就是扣起来关键的地方,所以禹舜两个古时候的明君都是靠这个。
伏戏(xì)、几蘧(qú之所行终,他们也是一生都遵循此道,就是他补充这四个明王,他们一生的功夫所在,也就是刚才的心斋。
「而况散焉者乎」,更何况我们散焉者乎呢,“散散人就是闲人。所以也就讲更平凡的人,都是自古以来靠这个心斋的功夫,把事情给办的。
所以更平凡的人,自古以来都是靠这个心斋的功夫把事情给办了的。不管你想的是修身,还是齐家,还是平均天下,都是靠的心斋的修养功夫。
这是非常如实的,庄子借孔子的嘴把这个自古以来一个人怎么超凡入圣的秘密在这里讲完。
所以这里面他们为什么这么讲?分享给大家,孔子从小学音乐,他最早是一个祭祀的乐手,一个音乐家。
孔子一生,好像没有讲过他练什么功夫,就讲他弹琴、抚琴唱歌。唯一讲过他的爱好和他日日所练的就是音乐。
古代人,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喜欢音乐,可是到今天我们再来理解,我们现在所有的知识是一种文字的编码,文字编码储藏在大脑里就是我们的思想,思想写出来就是书,书传承下来,就变成了我们的知识,然后我们根据这些知识做出我们的选择判断。
那么事实每天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无非是事物的逻辑,事物的逻辑无非是语言的逻辑。回到最初,你一看语言文字从哪里来,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的本质都是声音。
可是这个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关系存在,声音是当下产生的,有无限的可能性同时展开的一个瞬间的过程。
可是当声音被转化为语言以后,它就变得单一了,它就变成了一个有逻辑关系的时间和空间的序列。
所以,如果你在最初的状况里面有一个好的锻炼,那么这个能力被你开发以后,你在运用单一序列的时间和空间的语言逻辑关系的时候,你就明白我在讲什么了。





互动1:好,谢谢老师,有同学说倒数第三页跳过了,没讲到。估计就是那个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是吗?


不疚:「瞻彼阙者,虚室生白,跳过这一段,他说,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他说:以有知为知的人很多,大家都是,就像你看我学到了这个,你学到了那个。我也是这样,自以为读了庄子就自以为知道,这叫以有知知者矣。
可是真正难的是以无知知者也比如说你内心要是都装满了东西,就再也装不下去了,你只有把内心腾空,像一根竹管、像一个乐器一样的空,才会有更大的真知可以被你了解到。
以无知知者,瞻彼阕者,虚室生白」是说一个人在保持自己内心空灵的时候,观察到的世界,内观到的世界。这个“彼”是说形而上的世界,世界瞻彼阕者。
那个地方虚室生白,“虚室”形容身体和脑海当中的境界,“生白”是说里面有光明。也形容当你内心一片空的时候,看整个世界是了了分明、光明无限的。
「吉祥止止」吉祥”,大家知道都是好的,非常顺利的、祥和的、光明的。
关键在这两个“止”,这两个“止”对应前面的那两个“止”,一个是听止于耳这个“止”,第二个止,心止于符这个“止”,这两个“止”对应前面这两个“止”。
再次提醒你功夫要在这里停住,这个停不是说到这儿就不前进了,而是说两个东西牢牢的拧在一块,定在一块。
「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等你这两个功夫练到以后,也就是当你听止于耳,心止于符以后你感觉到了那个气,那个虚的存在的时候,你的心神开始坐驰了。
那么什么是坐驰呢?坐驰就是前面讲的以无翼飞者也无翼飞的除了声音以外还有什么?坐驰的这个精神,神开始游了,坐驰就是神游。
所以三个“止”,第一个“止”耳朵停在声音这里,第二个“止”心停在这个,心和声音停在这里,相符合这里,第三个“止”在气这个地方。
可是第三个“止”,也就是虚这个地方不止。这个时候开始神游,神游是之谓坐驰,到这一步了才能说是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这里补充完毕。

互动2:老师,心止于符可以再讲讲吗?是指哪?

不疚:心止于符,其实当你练久了以后,你会很有感觉,这三个部分你会分得很清。

一开始我们是耳朵听到声音,你的心并没有浸到那个声音里去,只是耳朵感觉到这个声音,它是它,我是我,声音是声音。我是我,两个东西分开了。
到后面心浸到这个声音里去,这个就是符合,暗符天机。心和声音全部的明白,心已经浸到这个声音,声音里面有的东西,你心里都捕捉到了。一一相符,一一相对应。

互动3:虚到最后就是无,就有元神出窍了吗?


不疚:这个话不是这样的,我们倒回《庖丁解牛》,还记得吗?官知止而神欲行,跟这个地方很相似,只是颜回这个功夫要比庖丁可能还要高一点。

庖丁他说:官知止五官六蕴都停住了,这个时候就是无听之以耳听之以心,然后,官知止而神欲行,那个神已经很饱满了。
而颜回这里说: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他的神已经出游了,但是和你所说的元神出窍两回事。

互动4:老师普通人怎么能做到耳目内通呢?


不疚:简单啊,多简单,普通人怎么能做到?一个字,练!颜回也是普通人啊,孔子还是普通人,这并不是三头六臂的人啊,都是普通人。

你看颜回又没肉吃,也没酒喝,很穷,普通人,但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通过我们古人所给的这个方法,练到超凡入圣。

互动5:老师我有尺八,那么尺八可以用来晨练的时候用来练习吗?


不疚:嗯,尺八不行,为什么不行?尺八我理解没错的话,尺八是从日本现在传到中国来的一个乐器。

尺八在传到日本以前是中国的古箫,并不是日本独创的乐器,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唐代的时候。
唐代以前就是古箫,传到日本,因为它的长度是一尺八寸,所以它叫尺八,被日本人叫做尺八,它本来的名称就是古箫。
可是呢,传过去以后,经过那么多年在日本的发展,那么它和当年的古箫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从它的方法和它这个乐器本身的开孔、长度,尤其和它的吹孔、根结,它已经变形了,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中正和平的乐器,所以它不太合适。
我说的中正和平,这个其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练的是我们的气、我们的心、我们的审美。
如果你使用的东西、使用的乐器会把你带到一个非中正和平的位置的话,人会因为环境和气韵、氛围的改变,人会偏到那一边的。
人是环境的产物,所以如果你乐器使用的不对,它会把你拐弯儿,这是肯定的,我自己那么几十年,我碰过的乐器很多。

互动6:老师您可以示范一下啸的发声吗?


不疚:我们唱“龙”字,(师示范long…)龙是一个波形很长很长的生命存在,当然我也没有看见过,起码我不是睁着眼睛看到的。

所以它的声音,你要突出它这个波长,每一个事物之所以叫这个名称,一定有深刻的原因,尤其是中文的名称,古老的语言一定有它的由来的,这个声音比文字还要早。
神话里,仓颉造字的时候,地动山摇全是声音,他可不是拿笔写出来的。所以“龙”这个字很长,然后把这个声音咽到肚子里去。
我听很多同学练那个“龙”,(师模仿---)反正各种都有,就是没有把龙字唱出来。所以龙一定是,(师再次示范龙---),有一个ong在后面。
再跟大家分享一点,这个尾音在古代的语言里面,是都有的,尤其中国话里面,这个尾音是很突出的,可是后来演变得没有调。

互动7:太有力量了。若能“入游其樊耳无感其名”,这个名我感觉不单单指的是名声,还指的是要忘记自己,就是无我了嘛?


不疚:嗯,是的,无感其名,你看我们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所有人都活在名称、语言之下,语言就是我们的牢笼。

互动8:吟唱指的是什么?就晨练当中的吟唱。

不疚:晨练当中的吟唱,我也可以给你示范,它还是龙。比如说(师示范long…)大概是这样。

当然我们现在的练习都是光由我的唱,可是在晨练的时候会有很特殊的音乐,很特殊的氛围和声音,各种风雨雷电,每个月不同的,交替的出现。
那么从这个月开始我们是按照古代月令的描述,每个月有不同的声音,按月令的变化来使用的。
中国古时候《礼记》里面有一篇叫“月令”,月令其实蛮重要的,但好像没有太多人研究它,它是讲方位的。
明堂位研究天上的星座、地上的音律、季节变化、物候,我们的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月令的那个字句来使用的。
它里面非常严格的提到了声音的规律,每个月不同,一共12个。那么我们会根据这个原理,使用不同的声音来在晨练里面使用它。

互动9:老师,当听之于耳、于心时,还有种种分别,而到了听之于气的时候,就化解二元对立,也就没有分别计较,就没有烦恼了,可以这么理解吗?


不疚:我觉得在这个听之于心,就是心止于符的时候就没有二元对立了,到后面是纯粹的人我都没有了,甚至于那个我也没有了。

更深的一步,还不是说没我那么简单,全部融在这个场里面,只有一个声音的存在。

互动10:女生也能学到这样的啸吗?


不疚:女生也可以学到,当然女生啸出来的时候,那个声音跟我刚才是不一样的。

但是女生也可以练,并且练会以后,虽然不会有我的声音这么低沉,但是它的作用和声音的力量有过之而不及。

互动11:老师,晚上可以在睡前练太律和啸吗?

不疚:看你的生活习惯,和你睡前练的那个目的方向是什么?如果你有足够多的时间,你晚上只是说,哎,我想加餐,那没问题,你怎么练都行。

但如果你不是,你只是说我想睡得更好、更养神、更好的睡眠,那么你晚上就练太律就可以了。晚上就不要练啸,顶多有个吟唱,简单的、单纯的声音就可以了。

互动12:老师,暂时没有太律可以参加晨练吗?


不疚:没有太律也没关系啊,我在这边练太律的时候,你完全可以用吟唱的方式跟我一起来,就你先练里边这根管子,也是一样的,没问题。

(0)

相关推荐

  • 庄子内篇《人间世》(一)

    庄子内篇<人间世>(一) 本篇若按照议题可分成两大部分,为了阅读方便,则按照讲述的内容分成七部分,分别注释.白话翻译和赏析 一 [原文1-1] 颜回见仲尼①,请行.曰:"奚之②? ...

  • 庄子6则小故事,说透人间真理,直指人心

    朝三暮四 做人看淡得失,做事少些计较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庄子· ...

  • 王宠小楷代表作庄子《逍遥游》,不食人间烟火!

    王宠像 1494年,十一月初八日,王宠出生于吴县(今江苏苏州)的一个普通的小商人家庭.是年,同时代的才子徐祯卿十六岁,文徵明二十五岁,唐寅二十五岁,祝允明三十三岁,沈周六十八岁. 王宠生前尤以书名噪一 ...

  • 庄子:两则寓言,道尽人间生存之道

    <庄子>善于用寓言故事说理,有两则寓言,生动活泼有趣,深刻揭示了人世间的生存之道. 一.游泳的高手 孔子在吕梁游玩,看见一条瀑布有二十几丈高,从云端飞流直下,水花四溅,一冲出去就是四十里. ...

  • 品《庄子》:空谷足音跫然喜,月宫常娥念人间。

    在<庄子>中有:"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良位 ...

  • 庄子:人间法则就是一条,懂得的人,不被世俗和外物所困

    <庄子>为我们总结了这个法则:"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就必有离散:有成功,就必然有毁弃:有棱 ...

  • 庄子蝶一:人间百合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唐县闫庄子,门外是山,门里就是烟火人间

    继续推荐保定的小山村,这次的目标是,出城,向西,唐县,闫庄子村. 山村,最大的特点就是石头,石头墙,石头房,石头砌的土埝,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幅原生态的石头画卷. 本期摄影专集,直隶尚书房公众号和精彩瞬间 ...

  • 庄子是一个缺少人间俗气 追逐灵魂自由的圣人!

    庄子就是庄子,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受外界左右.他从不刻意去揣度旁人,也不希望别人多留意于他.他优游自在淡泊名利隐于江湖,不谋一官半职,不求功名利禄,不守俗礼陈规,虽不得不食人间烟火,但却少人间俗气 ...

  • 这组山水画,唯美静谧,宛如人间仙境,不收藏着实可惜!

    陶一清(1914 -1986),生于北京,童年时就读于外交部小学,后毕业于北京市立第二中学.原籍上海市,原名文通.斋号补斋,擅长山水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国画艺术家,教授. 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