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未来在马来西亚消失?
近年来,在马来西亚,和其他族比较,华人人口比例,正不断下降,本就差距悬殊的人口比例,被压缩的更小。
对此,华人议论纷纷,忧心忡忡。
未来马来西亚,看不到华人了么?
图片说明:华人人口比例下降,马来人人口比例,反而增加。
▐ 华人比例下降,或许是塞翁失马
在马来人眼中,华人人口比例下降,有着另一种意义。华人人口比例下降,意味着,马来人人口比例,反而增加。
他们认为,华人占多数的选区,会不断减少,马来人,或马来政党的政治地位,也就不会被华人取代,这样,双方的对立情绪,就会得到缓和。马来人一多,他们的危机感,也没以前重,于是,以前的种族危机论调,就不会再有市场。
独立前,华人占37%,与马来人口,不相伯仲。当时,锡矿和橡胶行业,开始蓬勃发展,许多华人来到这里,寻找工作和商机。慢慢地,就形成了,华人自己的小区。就小区结构来说,华人和马来人的小区,结构完全不同。
不同的小区结构,导致华马小区,各自为政,很少交流。双方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共同利益,再加上思想分歧,最后在马来西亚建国过程中,双方发生了很多误会、猜忌、愤怒。华马双方,矛盾激化,连串的种族冲突,接踵而至。
由此看来,华人人口比例下降,不仅对马来人是好事,对华人也是好事,种族人口悬殊,马来人不再对华人,充满敌意。也许,二者间的种族冲突,也会消失于无形。
▐ 大城市多元种族结构形成
在建国过程中,马来人开始跨出,自己的传统小区。城市化兴起,新兴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长,吉隆坡、槟城、马六甲、新山等大城市,马来族人口不断涌入。华人与马来人,相处机会增多,原有单一的小区,转变成多元小区。在同一小区里,华马双方,缺乏了解。若双方的人口,相差不多,就会让新生的小区,冲突不断。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大城市种族矛盾,不断升级。
1969年的“513事件”,可谓是,种族冲突的顶峰。那两年,国会罢工,国家陷入紧急状态,经济的发展,也陷入停滞。两败俱伤的结局,让彼此痛定思痛。于是,马来西亚政府,制订了“新经济政策”,用经济整合的方法,打破华马的企业界限。在商业共事促使下,大城市的多元种族小区,才正式宣告诞生。
如今,在大城市或乡镇,都很少见到,单一的华人小区。柔佛州的士乃区(柔佛州是马来西亚,华人最多的州),在五、六十年前,几乎全是华人小区,但今天的士乃,已是华马印杂居处,多元种族小区,随处可见。
自1970年代初(新经济政策刚颁布)算起,所有大城市的种族,来往逐渐频繁,彼此间,也没有敌对的情绪、紧张的气氛。大家试着相互尊重,社会一片融合。
▐ 华人在马来西亚,不会消失
1969年时,华人比例,约为37%,和马来人相差不多;而今天,华人比例,已降到约23%,马来人则增加到约55%。据估计,若以这种速度下降,至2030年,华人人口将跌破20%。
相对地,马来人人口,将会从现在五成有余,增加到六成、七成。马来人大多为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其传统是不节育。在如今很好的社会条件下,马来人增长,肯定远超华人。
随着马来人人口,不断超越华人,马来人的威胁感,也在不断下降。再加上,彼此之间,工作环境相交、语言相通、教育共享,种族间的交友、通婚,也已常态化。这样看来,华人比例减少,换来了种族间的和平,不也是好事吗?更何况,人口比例减少,并不代表,人口总数减少,反而可能增加。
所以,华人在马来西亚,不会消失,大家无需草木皆兵。
第一,人口相对少,并不一定就没有优势。
比如犹太人,二战前在欧洲、英国、德国等地的比例,并不高。但他们,却在金融界,叱咤风云,无往不利;在科学界,实力超群,无人能出其右。他们的聪慧,还遭到希特勒妒忌,惨被其屠杀。战后,犹太人大批移民美国。如今。他们已在美国的金融界、新闻界、科学界等领域,占有主导的地位。
可见人口的优势,不在量,而在质!华人要在马来西亚立足,不需要多生育选民,而需要培养其后代,让其掌握,决定国家命运的实力。
第二,华人有经济头脑,这个优点,一向被马来族敬重。和发展政治事业相比,华人在经济建设方面,或许更有前途。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华人搞经济,可加强与中国的经贸,比马来人更有条件。
虽然华人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华人的素质,却在不断提高。更何况,中国正在不断壮大,强大的祖国,永远是在外华人的坚强后盾!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