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君∣陈寅恪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成就(转发赠书)

REC

在陈寅恪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那种傲岸一代的贵族气,或叫世家子弟气。保留很高的心气,不随波逐流,不贪图所谓的著述之多。但是凡有所成,一定有独特的见解。

             匕

陈寅恪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成就

陈尚君

(本文据陈尚君教授录制的《今晚我们读书——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节目视频整理,标题均为编辑所加。点击文末链接,可以观看节目完整视频。)

                              廴

一、《陈寅恪文集》

陈寅恪先生是我国近代最有成就和影响的文史学家之一,他通晓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多种文字,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敦煌学、中国古典文学以及史学方法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陈寅恪先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在陈寅恪的弟子、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枢的全力支持下,历经三年搜集陈先生已刊和未刊的著述、手稿,于1980年始正式出版《陈寅恪文集》。其中,《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柳如是别传》均是首次出版。2020年,恰逢《陈寅恪文集》出版四十周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特别推出该文集的纪念版。

《陈寅恪文集》纪念版(精装、平装)

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

《陈寅恪文集》的出版应该说有一个连续好几年的过程,最早是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重印了陈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和《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这是以前出过的,那么1979年开始陆陆续续出版他的新著,到1980年的时候,用《陈寅恪文集》的名义一起出版,这个工作最终完成是在1982年。

这套文集出版以后风靡一时,我自己当时还是学生,是出一种买一种,多数当时都看了。当时的感觉,凡是治文史的学者都关注这一套文集的出版,它对于最近四十年中国文史治学的转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留学欧美和任教清华国学院

作为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国学大师,陈寅恪一生中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学府任教。

陈寅恪先生,祖籍江西修水,生于1890年。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出身世家,而又学识过人,陈寅恪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陈宝箴家族合影

(左起陈方恪、陈寅恪、陈覃恪、陈宝箴、陈封可、陈衡恪、陈隆恪)

陈寅恪、唐筼夫妇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

陈寅恪先生是1909年去欧洲的,先在德国,再到法国,后半段是在美国。这段经历对于陈先生一生之学问格局之奠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虽然现在无法完整地还原陈寅恪先生当年读书的详尽情况,但是有一点非常难能可贵,和我们现在一般说的人才培养的模式完全不同。他在西方,在欧美,这么长的时间,其实就是非常广泛深入地读各个方面的书。

这里要说明,从清末到民国初年,西方的学术大量地传入中国,中国的传统士大夫认为学问的极致是乾嘉之学,是经史或者经子之学,是偏重于经学和小学的。这种风气到同治以后就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在于西方科学精神传入中国,许多新的学术理念传入中国,同时,看问题,研究的视野、眼光、角度和我们传统的士人完全不同。

陈寅恪

1925年在德国柏林大学

在陈寅恪回国之初,梁启超先生推荐他到清华国学院担任导师。当时清华的校长还觉得,陈寅恪留学那么多年,有什么成绩呢?结果,他发表的文章只有一篇《与妹书》,写给他妹妹的一封几百字的书信,这封信发表在1923年《学衡》杂志。梁启超说:陈寅恪这几百个字的水平远远超过了我那几百万字的著作

《陈寅恪文集》中收录了这封信:

我前见中国报纸告白,商务印书馆重印日本刻《大藏经》出售,其预约券价约四五百圆。他日恐不易得,即有,恐价亦更贵。不知何处能代我筹借一笔款,为购此书。因我现必需之书甚多,总价约万金。最要者即西藏文《正续藏》两部,及日本印中文《正续大藏》,其他零星字典及西洋类书百种而已。若不得之,则不能求学,我之久在外国,一半因外国图书馆藏有此项书籍,一归中国,非但不能再研究,并将初着手之学亦弃之矣。

——节选自陈寅恪《与妹书》

原载1923年8月《学衡》二十期

收录于《金明馆丛稿二编》

他谈的是中国流传的《大藏经》的局限,以及托他妹妹帮他买日本当时刚出的《大正藏》(全称《大正新修大藏经》)。他进一步说,我们对于佛教要有所了解,不仅要读汉文的佛经,更应该读梵文的、巴利文的、藏文的。在比较之中,他认为我们的许多先贤对佛经的解读,很多地方都错掉了。这样的一种眼光和认识,远远超过了那个时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清华国学院以崇高的礼遇来聘请陈寅恪为国学院的导师,而他当时没有任何学历,也没有拿过学位。但是以梁启超这样的一代宗师,肯以这样的姿态来推荐他,这都是中国学术史上难能可贵的佳话。

陈寅恪手稿(佛经翻译文学)

陈寅恪

1947年在清华大学

三“诗史互证”和《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与王国维、陈垣等大家,形成了中国史学上具有代表意义的“新考据学派”,并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果。“诗史互证”是陈寅恪在研究中用得最多,最具特色的一种考据方法。他首先注意到唐诗的史料价值。因唐诗的作者来自社会各阶层,唐诗中许多作品直接反映了现实生活,可以补正正史之不足及讹误。他还提出了利用小说证史应注意的一些原则。

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已出版。全书30余万字,以考据的形式对元稹、白居易最重要的诗歌作品进行了笺证,旁及唐代历史、制度、风俗习惯、文坛风气等许多问题,对唐代文学的研究影响极为深远。

《元白诗笺证稿》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4月1版1次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11月新1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新1版

《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文集》之六)

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包括了《长恨歌》《琵琶行》,包括了新乐府,包括了《连昌宫词》,包括了元稹的艳诗和悼亡诗,是对这些诗歌的解释。那么,陈寅恪先生怎么来解读这些诗呢?

我觉得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在这部书之中可以学到许多治学方法。

夫当时叙写人生之文衰弊至极,欲事改进……然碑志传记为叙述真实人生之文,其体尊严,实不合于尝试之条件。而小说则可为驳杂无实之说,既能以俳谐出之,又可资雅俗共赏,实深合尝试且兼备宣传之条件。

……

就文章体裁演进之点言之,则《长恨歌》者,虽从一完整机构之小说,即《长恨歌》及传中分出别行,为世人所习诵,久已忘其与传文本属一体。然其本身无真正收结,无作诗缘起缘起,实不能脱离传文而独立也。

——节选自《元白诗笺证稿》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说陈寅恪居然在研究杨贵妃入宫的时候,到底是不是处女,这个事情看起来当然很无聊。但实际上,陈寅恪研究的问题就在于,杨贵妃最初结婚是作为寿王妃,是玄宗的儿媳妇。但是后来被玄宗看中了以后,一段时间自度为女道士,身份就改变了,然后再入宫成为贵妃。《长恨歌》和《长恨歌传》里边的叙述并不完全是史实。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么讲:“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无人识。”其实是忽略了她曾经嫁为寿王妃的这一段经历。写诗,毕竟不是写史书,不需要什么事情都讲到。因此,在陈寅恪的这样一个工作之中,可以非常清楚地讲,宫闱秘史我们是没办法完全了解的,但是史学研究就在于要把文学中的传说部分逐件剔除,看到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

唐代为什么这样,陈寅恪实际上是从唐代的民族文化特点上来加以揭示,李唐王室是深受胡风影响的。对于民族、血缘、文化、观念、伦理等问题的认识,突破了传统道德的范围。以这样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对问题的探讨达到了相当的深度。

陈寅恪手批《大唐创业起居注》

微之以绝代之才华,抒写男女生死离别悲观之情感,其哀怨缠绵,不仅在唐人诗中不可多见,而影响及于后来之文学者尤巨。

……

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往往与道德标准及社会风习变迁有关。当新旧蜕嬗之间际,常呈一纷纭综错之情态,即新道德标准与旧道德标准、新社会风习与旧社会风习并存杂用。……值此道德标准、社会风习纷乱变易之时,此转移升降之士大夫阶级之人,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然其贤者拙者,常感受苦痛,终于消灭而已。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快乐!往往富贵荣显,身泰名遂。其故何也?由于善利用或不善利用此两种以上不同之标准及习俗,以应付此环境而已。

——节选自《元白诗笺证稿》

元稹和白居易他们生活在中唐,中唐的人喜欢晒自己的私生活,这在盛唐的时候还很少见。所以,元稹和白居易的个人情感,是不加掩饰地在流行作品中表达出来,也因此而风行一时。特别是元稹。元稹有几段重要的经历,他正式婚姻有过两次,中间还有过纳妾。他的《遣悲怀三首》传播古今,被认为是悼念亡妻的最好的作品。

元稹悼亡诗的女主角叫韦丛,是一个出自高门的女子,韦丛的父亲是韦夏卿,地位很高,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陈寅恪先生特别说明,婚姻在一个士人的个人发展之中的重要作用。元稹在家族之中,出身世家,但很可能是一个妾所生的,所以在家庭之中一直受鄙视,地位不高。因此,个人要挣扎奋斗,向上走的欲望很强烈,要个人发展,最重要的是通过婚姻来接连高门,这一点元稹是看得非常清楚的。对元稹的第一段婚姻,陈寅恪先生解读出来的就是这个韦丛有好的家门,家族地位很高,但是未必有很高的才华,因此夫妻两个的生活过得很平淡。但正是这种平淡,元稹把它归纳成为一种“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悼亡的不朽主题。

至于说元稹个人之私德,陈先生也解读出来,虽然他在悼亡诗里讲到,我要为你不婚,但是很快他就纳妾了。所以,说的和做的,是有差距的。古人的情况就是如此,我们要看到这些,但也不必过于计较。

《元白诗笺证稿》

(节选)

四、《柳如是别传》

陈寅恪晚年的封刀之作《柳如是别传》起草于1953年,1963年竣稿,前后长达十年之久。晚年的陈寅恪先生体弱失明,只能通过口述,由助手黄萱笔录成书。全书80余万字,通过笺释钱谦益、柳如是的诗文,为明清文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是以诗文论证一代史事的典范。《柳如是别传》不仅是陈寅恪先生检验自己毕生学术水平的一次综合实践,同时也是他一生治史思想的结晶。

陈寅恪晚年在中山大学,助手黄萱协助工作

柳如是别传

(《陈寅恪文集》之七)

《柳如是别传》还有一个主角是钱谦益,要了解柳如是,必须知道钱谦益。钱谦益成名是在万历末年,到天启、崇祯年间,他已经是江南文学领袖,地位很崇高。但是钱谦益有这样一个特别的情况,当明亡,清人打过来的时候,钱谦益也想过殉国,但是想想又不舍得这一切,所以就投降了清人。投降清人以后,他又不断地支持江南抗清的武装,所以清人对钱谦益也很不满,清代的史学把钱谦益定名为“贰臣”,就是说,你叛变了明朝,投降了我大清,但是对我大清又不忠诚,所以叫“贰臣”。

钱谦益像

柳如是像

电影《柳如是》剧照

但是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大的名义之下,充分地挖掘史实,深入研究钱谦益和柳如是在明末清初的十几年中的个人经历,特别是心路历程,以及各种交往。这部书最重要的写出了在天崩地裂的大时代,一个士人,他的内心失落和归属、他的挣扎和无奈,他又是怎么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的。借由一个小人物的经历,写出一个大时代,这是难能可贵的

批寻钱柳之篇什于残阙毁禁之余,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已者焉。夫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辞,即发自当日之士大夫,犹应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何况出于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而又为当时迂腐者所深诋,后世轻薄者所厚诬之人哉!

——节选自《柳如是别传》

五、傲岸一代的宗师

在陈寅恪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不愿意随波逐流的傲岸一代的那种贵族气,或者叫做世家子弟气。这种味道就是说,自己保留很高的心气,不随波逐流,不贪图所谓的著述之多,但是凡有所成,一定要有独特的见解。他的研究之中,特别关注民族、宗教、文化,以及与此有关的制度、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化。他的论著,影响了最近几代学者,在文学、历史、宗教、民族众多的领域,后继者都尊他为一代宗师

在这些方面,陈寅恪开了无数“法门”,启迪了很多学者。一个学者的价值在于他提供了多少新的认识,他提供了多少学术研究的新领域,他提出了多少新的话题。而关于这些领域,这些话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值得讨论的。

(0)

相关推荐

  • 严耕望:史学二陈——评陈寅恪与陈垣二先生

    信息来源:政治哲学与思想史 编者按:本文节选自严耕望:<治史三书>(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08-109页,转自公号"一苇读经典",在此鸣谢! 问:已谢 ...

  • 陈寅恪与《柳如是别传》

    <柳如是别传>一书为陈寅恪晚年最后一部大部头著作. 写作时间是1953年到1963年,在这前后,各种运动频繁,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反右和后面的十年浩劫,陈寅恪是受冲击比较大的学者之一,他甚至 ...

  • 荐书 · 套装丨0625-2

    ◆  ◆  ◆  ◆  ◆  ◆ <陈寅恪文集> 作者:陈寅恪 -------------------- 内容简介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78年启动,至1982年出全,最终完成<陈寅恪 ...

  • 一说起《柳如是别传》,总有人说陈寅恪有卖...

    一说起<柳如是别传>,总有人说陈寅恪有卖弄之嫌.其实这是对<柳如是别传>和陈寅恪的误解. <柳如是别传>是一本学术专著,基本方法是考据.考据是有一定的学术规范的.考 ...

  • 今天,我们向王维学什么?

    今天,我们向王维学什么?

  • 陈尚君 | 一代有一代的学术——初读《林继中文集》

    长按二维码订阅<中华读书报> 我认识林继中教授逾三十年,读过他的许多专著,佩服他是一位兼做文献与鉴赏.讲究理论与实践的优秀学者.这次<林继中文集>结集出版,皇皇八册,内容丰富, ...

  • 学林掌故丨俞敏先生的人格魅力与学术成就

    人物简介 俞敏(1916-1995),字叔迟.天津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后转入辅仁大学国文系.1940年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1947年起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讲师.副教授 ...

  • 赵昌平的唐诗研究 陈尚君

    . 赵昌平的唐诗研究    陈尚君 .     我推测,<唐诗三百首新编>的注评几乎全部为昌平所执笔,马茂元先生增订本<唐诗选>中的总评为昌平写出,更合适的理解是马先生的晚年见 ...

  • 文史知识 | 陈尚君:​韩愈在潮州

    元和十四年(819)初,韩愈因上表谏佛骨,几蹈死罪,幸而降贬潮州.不久遇赦,量移袁州,前后在潮州不足七个月.这在韩愈一生,乃至整个唐代文学史,或中国学术史上,都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其间隐情颇多,值得一一 ...

  • 陈尚君 | 皮陆唱和所见唐代苏州的文化景观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苏州建城超过2500年,确定称苏州,则为唐初之事.代宗大历十三年(778),苏州升为雄州,辖七县,即吴.长洲.嘉兴.海盐.常熟.昆山.华亭,奄有今上海与浙北之地.随着经济 ...

  • 陈尚君:寒微诗人戎昱的风流情债与真实人生

    原创 陈尚君  文史知识  2021-6-4 . 戎昱是中唐前期一位不太著名的诗人,但也有一定名气.这样说的依据是,他身后十几年或二十来年,宪宗皇帝处理北方民族入侵时,遇到麻烦,宰相建议和亲,皇帝说有 ...

  • 陈尚君 | 爱吐槽的南唐艺人

    △南唐文会图 文/ 陈尚君 复旦大学教授 南唐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的建立者李昪,早孤,流落濠泗间,为吴王杨行密所得,交大将徐温为养子,名徐知诰.行密身后,诸子称帝,能力逊色,权归徐温.徐温 ...

  • 陈尚君:杜甫研究的里程碑著作

    <杜甫全集校注>的设想从1976年提出,1978年立项,随即展开工作.在萧涤非先生指导下,经历1980年代的努力,就在全书进程过半之际,主编去世,编纂工作停顿近20年之久.2009年以来, ...

  • 文史知识 | 陈尚君:寒微诗人戎昱的风流情债与真实人生

    戎昱是中唐前期一位不太著名的诗人,但也有一定名气.这样说的依据是,他身后十几年或二十来年,宪宗皇帝处理北方民族入侵时,遇到麻烦,宰相建议和亲,皇帝说有一位诗人,姓很冷僻,写诗反对和亲,问是谁作,宰相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