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坟是守不过4代的,但潮汕地区的祖坟却能守40代

中国的宗族文化和祭祀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社会一直都是人情社会,有时候维系一个群体发展的不是国家的法律,而是宗族的制度。

家族祠堂和族谱是中国人重视宗族文化和祭祀文化的一个强有力证明,丁忧制度也是有据可查的证据之一。

在古代,父母去世之后,官员要在父母的坟前搭建一间小屋子,为父母守孝报恩。在丁忧期间夫妻要分开,除了简单的吃饭和睡觉,停止一切的娱乐和应酬,不得进行婚嫁庆典等喜事。

丁忧的时间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规定,最长的时间是三年。

郑强教授

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祖坟是守不过4代的,但潮汕地区的祖坟却能守40代”。

按照人们对中原地区的传统认知,这里一直都是正统文化的发祥地,怎么宗族和祭祀这样的文化在中原地区反而淡化了,相反以前被称为蛮荒之地的“潮汕地区的祖坟却能守40代”呢?

郑强教授的这句话或许过于绝对,但也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被遗忘的故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年轻人都在城市定居,每天早出晚归的都市生活让他们早已忘记了老家的样子。如果父母在,逢年过节还会回去看看,一旦父母去世,回老家的次数就屈指可数。

“门后训子棍犹在,堂前再无唤儿声”。家中老人一旦去世,子女与故乡就断了最后的联系。每逢祭祀的日子,有时间的子女还能匆匆回去给父母添坟除草,有的子女干脆就在路边祭拜,与亲人、宗族之间的联系在逐渐淡化甚至断绝

中原地区虽然是传统文化的发祥地,可中原地区也历来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在各种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统治下,中原地区的文化更新换代的也快,而且新思想的融入也使得原本的文化受到了冲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融合的宗族文化和祭祀文化。

文化淡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自然而然就出现了郑强教授所说的“祖坟是守不过4代的”。

传统文化的坚守

“潮汕地区的祖坟能守40代”,与潮汕地域的特殊地形地貌分不开,这里很少有外族入侵,所以传统文化在这里传承的较为正宗。

《尔雅》有言,“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上凑高祖,下至玄孙,一家有吉,百家聚之。”

潮汕地区的人对家族有很深的执念,同一个家族的人会相互提携,族训和家训也从小教育孩子要有宗族观念,宗族观念是滋养他们的源泉。

祭祀是体现和强化宗族观念最有效的方式,所以在潮汕地区,每年的清明节都会有大规模的家族祭祀活动。

根据流传下来的规矩,每个宗族都会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负责每年的祭祀活动,在协调好中间的具体环节之后,集中祭祀的消息就会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达到每个在外人的耳中。

在潮汕地区,潮汕人不管在外的官职有多大,或者财富有多少,如果不回家祭祖,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祭祀的时候只论辈分,不论其他,任凭在外面呼风唤雨,如果辈分不够大,祭祀的时候也只能听人吩咐。而且在祭祀的时候会有人带着晚辈的人逐一祭拜祖先,并且捋顺所有先人的辈分。

对祖先的敬畏和追思是一种传统美德,表达的是不忘根本的思想,祭奠的目的在于表达哀思,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通过集中祭祀凝聚团结宗族关系

任何一种文化的消亡和强盛都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现如今人们时常感叹人情淡了,以前的远亲不如近邻的关系再也没有了。可是,人与人之间淡漠的又岂止是邻里之间的关系,就连以前的宗族关系——这一根据血缘形成的关系都在逐渐被淡化。

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前的人遇到难事情急需用钱,只能通过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来解决,现在有银行贷款和各类的借贷平台,以前的人情社会已经逐渐被物化的社会所取代了。

结语

“移风易俗、文明祭祀”,为了安全和城市的卫生,采用网络祭祀等新型的祭祀方式,在寄托对已逝亲人哀思的同时,无疑更加环保,也符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但这些祭祀形式若只流于形式,只注重创新,只为适应人们的快节奏,而忽视传统祭祀文化中最本质的事情,那么它终究只是一种噱头,难以适用于广大人民。

“时年八节”

是每个“胶已人”生活的节奏、情怀的归属。

你知,或不知;

它都会定期提示你、教你、为你解答疑问。

分享 · 傳承 · 凝聚

過日子 ┃ 勿忘時年八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