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眺远,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秦汉之前。据《吕氏春秋》记载,战国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即用这样的活动来感谢上天、感谢祖宗恩德的活动。又据《西京杂记》中记载,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荣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由此可见,从那时开始人们就有在重阳节求寿之俗。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九”为阳数,可以与日月并齐,便将重阳节定为了一个正式的节日。而重阳节的活动,主要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扫酒业神等。后来,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再后来,由于登高、野宴等活动的加入,使重阳节的节日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节日习俗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药用植物,古人认为这种植物有益于内脏,因此特别钟情于这种植物。晋朝的时候,人们开始大量种植茱萸。重阳节时,人们折下茱英插在头上,据说这样可以抵御寒冷,躲避灾难。宋朝的时候,人们还给茱萸和菊花起了两个雅称,称茱萸为“避邪翁”,而菊花则为“延寿客”。
古时地位
重阳节的古时地位很重要吗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与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而在这些文学家的故事里,包含着重阳节的各种风俗,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菜萸等。这些故事都了有名的典故,因此这些风俗也为人们所熟知。至于与重阳节有关的文人故事,恐怕要算“孟嘉落帽”的故事最有名。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
孟嘉是东晋时的著名文人,他在当时最有权势的大将军桓湿的帐下当参军。农历九月初九,大将军桓湿邀集宾客幕僚作登高盛会,在山顶大损筵席,饮酒赋诗。出席节宴的人都衣冠楚楚,穿戴整齐,杯盏相酬,兴致很高。突然问,一阵风刮过,把孟嘉头上的帽子吹落在地。这时的孟已有几分酒意,竞然没有察觉。主人桓温已经看见了,便在座的孙盛作文章嘲笑他。孙盛在席间写了一篇文章责难孟嘉。没料到孟嘉虽已酒醉,但神志不乱,依然文思敏捷。孙盛的文章刚做好,他草草一看,立刻提起笔来,作了一篇文章酬答。满座的人读了他的文章,都惊叹称好,一时传为美谈。
其后,更有陶渊明重阳赏菊的典故成为美谈。由于这些与重阳节有关的典故的广泛流传,南北朝以后的文人都很重视重阳节,面以重阳节为题材的诗文更是节令诗当中最多的。
节日诗词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五首●其一
唐●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