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道:古蜀亡国之道

蜀道,一道而连关中、汉中、成都平原“三大天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北南下的重要孔道。在古代众多蜀道中,长期居于主线地位的金牛道,又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不凡的地位,声名显赫,鲜为人知的是,它居然是古蜀的亡国之道。

金牛道,又称石牛道、五丁道、剑阁道、蜀栈、南栈,北起汉中南郑,向西过勉县金牛驿,南折五丁峡、五丁关到宁强县后,转西南,由牢固关、黄坝驿进入四川棋盘关,依次走神宣驿、龙门阁、明月峡、五里峡,在嘉陵江绝壁之上的飞阁栈道上沿朝天峡、飞仙关、千佛崖至广元,再南渡嘉陵江到昭化,翻葭(音同嘉)萌关、牛头山,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下,经梓潼大庙和涪城,先后过鹿头关、白马关、旌阳驿、金雁驿、两女驿、天回驿,到达成都金牛坝,全程1200余里,大致与今天的国道108线重合。

据《蜀王本纪》等文献记载,战国后期,秦国欲吞灭巴蜀,苦于不识入蜀路径,于是心生一计,言其有天降石牛一头,晚上拉屎拉出的是金子,愿意送给蜀人,不过要自己搬运。蜀王大喜,便令五丁开路,运牛入蜀。五丁,或言为五个大力士,或言为五组分工合作的劳工。李白《蜀道难》中“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一句,道尽开路的艰辛。除此之外,蜀王还在都城西北辟地一块,专门安置远道而来的石牛,后人便唤此处为“金牛坝”,1960年行政区划调整,命名为“金牛区”,时至今日仍被视为天府文化发端的根基。而在今天的陕西宁强县境内,还存有许多与“石牛粪金”相关的村落地名,如金堆铺、石窝金(石屙金)、金牛县(大安驿)、金牛峡等等。

今日金牛坝的金牛

不过,愚蠢贪婪的蜀王,没有等到屙屎的金牛,却迎来了英勇善战的秦军——公元前316年,秦将司马错、张仪率大军沿金牛道长驱直入,先后灭蜀、苴(古蜀属国)、巴等国,分置郡县。

金牛道边的石牛粪金像

传说终归是传说,根据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分析可知,金牛道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周时期已经初步形成,古蜀北上助周灭商,很有可能就是走这条路。但秦灭巴蜀前后,开展大规模栈道建设,新凿、拓宽、加固,正式建成这条连接蜀中、汉中以至关中的交通大动脉,则是完全有可能的。

由此看来,金牛道几乎与华夏文明一样古老。数千年来,古道之上,官宦辗转穿梭、士子盘桓流连、商贾日夜奔忙、兵丁往来驰骋,各色活色生香的人影,在岁月的进程中演绎出一幕幕生动的历史,不仅见证了三秦、巴蜀杀伐征战的铁马金戈,也见证了西南、中原水乳交融的琴声书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