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科学日记,听听这位名师怎么说
科学日记和语文学科的日记可不一样,它是科学学习和探索的辅助手段,可以帮助你成为一个“科学大玩家”。有的同学一听到科学日记就头疼,常常想方设法“挖”出一个话题,然后网络搜索“标准答案”,草草了事。
其实,科学日记需要你沉下心去认真观察记录和思考,只要你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善于调动学习积极性,你也可以成为优秀的科学日记达人。
柯桥区中国轻纺城第二小学的科学老师袁央清从2017年起就带着学生们写科学日记。他们围绕学校清清园艺坊的魔豆种植基地开展活动,提问、思考、探究、总结,三年下来,园艺坊的每一个同学都坚持记录,养成了主动撰写科学日记的好习惯,也一个个都是科学日记小达人。
那么,撰写科学日记有何诀窍呢?袁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四部曲”——
袁央清(柯桥区中国轻纺城第二小学科学教研组长)
A引题 “好奇心”激发“想知道”
科学日记,写什么呢?这是令很多同学头疼的问题。其实,素材很多时候来源于生活。希望你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以好奇心激发自己的灵感。
比如,园艺坊的同学第一次参加“嗨,魔豆”活动。见到那么大个儿的魔豆,同学们对它充满了好奇。不过,别急于种下魔豆,同学们可以先仔细观察、认真研究,提出各自的问题。在集体科学日记中,同学们纷纷把想知道的事情记录了下来:
同学A:魔豆的魔力在哪儿?真的能像童话中说得那样神奇,一直长到天上吗?
同学B:我们不能急着种魔豆入土,我要先了解魔豆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更好地照顾它。可是魔豆如何才能科学种植?
同学C:魔豆上刻有字,是不是长出来的魔豆果实里也是有字的呢?
查找资料
袁老师说:
好奇心是科学日记写作的源头,有了想探究、想解疑的问题,我们的日记便有了灵魂。同学们一定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把它及时记录下来。一起来打开科学日记的神奇大门吧。
B开篇 “会思考”促动“想办法知道”
会提问是开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那么,有了问题之后,该如何继续自己的日记呢?这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个会思考的孩子。要像科学家一样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尝试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猜测解决问题的可能性。除了要提出方案,有时候也可以将自己的感受与行动记录在日记中,让科学日记更加生动有趣。
以园艺坊的同学们为例,他们提出的问题都指向着魔豆的种植,但只有经历过整个种植过程才能解决问题,而魔豆种植日记也在“想办法知道”中更进一步:
经过问题的分析,我们通过上网查询资料、采访老师等方法,制定了魔豆生长计划单。在如何让魔豆更好地发芽这个问题上,园艺坊的同学各抒己见。我们选择了多种解决方案。方案一,像发绿豆芽一样把魔豆半浸入水中催芽;方案二,直接选取泥土将魔豆埋起来等待发芽;方案三,选取园艺坊中扦插用的透气蛭石进行发芽培育。到底是哪个更合适呢?我们纷纷向袁老师请教答案,可是袁老师就是不告诉我们正确答案。“要不,同学们分组实验,看看哪种催芽方法更好?”这真是个好主意,提出相同方案的同学纷纷组队。我们用不同的介质催芽,并开始记录魔豆发芽情况……
——摘自《花草日记·魔豆小屋》
撰写日记
袁老师说:
其实在写科学日记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做一个会思考的孩子。当问题呈现在面前的时候,我们不要急于找答案。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提出解决方案,这样的日记才是有意义的。
我们要记录的,更多的是探究的过程。比如,上述科学日记中提到了“上网查询资料、采访老师”这两个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同时也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这个时候,产生的结果充满了多种可能性,这样的科学日记才是充满“科学味”的,充满“趣味”的。(未完待续)
C 精髓 “细观察”促动“经历知道”
有了“想办法知道”的方案,就有了研究的方向。接下来,我们要根据实验方案经历观察研究的过程,这也是科学日记的精髓。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关注点。以魔豆发芽为例,清清园艺坊的同学们记录魔豆每天的变化过程。他们根据之前绿豆发芽的经历,确定了观察的重点是魔豆的种皮、胚根和胚芽。
魔豆种植第5天:
魔豆似乎“长胖”了,种皮膨胀,纷纷“拱”开泥土。通过对比我们发现,魔豆其实不是“发芽”,而是先“长根”。胚根突破种皮,努力钻入泥土,支撑整株魔豆。我们也发现,魔豆的胚根如果是向上长的,就不能像绿豆发芽一样扭转整株绿豆的方向。胚根向上长的魔豆基本无法成活。我们推测,是不是魔豆的质量太重了,导致胚根没办法扭转扎根在土里。
——摘自《花草日记·魔豆小屋》
查找资料
袁老师说:
“经历知道”是科学日记中最精彩的部分。科学日记的精髓就是将自己经历的过程记录下来。如果你能适当加入拟人化描写,那么科学日记将更有可读性。
园艺坊的同学们通过观察魔豆发芽的过程,发现种子并不是一开始就长芽,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他们在种植时,对比魔豆与绿豆发芽的不同点,进而发现魔豆长出胚根的位置决定着魔豆是否能成活。虽然不能马上下结论,但是在记录过程中,同学们能以科学的思维,猜测魔豆不能成活的可能性。
D 结论 “会总结”促动“知道什么”
在记录魔豆发芽过程中,同学们开始猜测“知道什么”。但是真的要得出结论,还需要更多实验和数据的支撑。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去分析、去交流,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再从经历中总结,在总结中收获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
魔豆种植第21天:
魔豆的茎开始“魔性大发”。好多茎都拧成了一股绳子,我们的培育盆已经不合适魔豆生长,看来,我们要为魔豆建一个“新家”。我们通过对学校东南西北四块种植区的日照条件分析,最后选择了东边香樟树旁的区域,那里光照充足,符合魔豆生长的要求。接着开始寻找适合魔豆“居住”的房子。和长辈们探讨后,我们确定了一个“屋形”大棚。从设计方案,到选购材料,再到搭建小屋,将魔豆种植在土中。魔豆的茎不再缠绕在一起,只要遇到杆子,就顺杆而上,茁壮成长。“屋形”的大棚,四周是杆子,中间留有空间,方便同学们进出观察,这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魔豆小屋”,也成了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摘自《花草日记·魔豆小屋》
撰写日记
袁老师说:
“知道什么”并不是要求同学们像牛顿一样去发现“万有引力”,同学们只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就是非常精彩的。比如,在撰写魔豆科学日记的过程中,园艺坊的同学们经历了魔豆的种植,了解了魔豆的生长习性,然后根据茎的生长特点,个性设计和建造了“魔豆小屋”,这就是属于同学们的创新成果。
此外,有些科学知识点是已经存在的,但只要你们能借助自己的方案去经历、去总结,从而得到“知道什么”,内容也是出彩的。当然,有些方案,你们尝试去实施了,最终未必能够成功解决问题,但是如果你可以总结失败的原因,同样也能写出特别棒的科学日记。
科学日记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辞藻,但需要有严谨的科学思维,需要你们去经历整个研究过程。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会发现,会思考,能创新,相信你也可以成为科学日记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