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大礼|造物雅集
参展艺术家
吴悦石 刘怀山 石 开 胡抗美 徐正濂 老 圃 张立柱 曾 翔
边平山 李晓明 王 艺 李文亮 顾 平 李晓军 蔡大礼 高英柱
魏 杰 张立涛 于明诠 张培元 明 瓒 章 耀 魏广君 崔 海
姚震西 任 云 肖文飞 隋 牟 李晓松 余久一 丁学军 李 强
孙国强 买鸿钧 王有刚 刘大石 杨 涛 尹海龙 汪为新 金心明
冷柏青 杜延平 韩 朝 王 平 仝凌飞 王跃奎 刘 耿 何国门
曾三凯 董 玮 李水歌 吴沌生 赵少俨 李东君 樊利杰 唐书安
谢 康 萧 汉 南 方 李 亚 高 永 唐朝轶 逯国平 魏云飞
老 瓜 乔战雄 王 严 老 洗 晏晓斐 赵丽娜 王小椿 郑长安
金美兰 老 濛 张智美 徐右冰 李南辰 邓仁超 任 赛 曾 欣
马明耀 张效仿 陈 佳 王 冲 萧文亮 黎秋果 邱佳铭 李 炯
李定鸿 刘佃坤 徐大明 籍洪达 吴 钊 贾景秀 陈 量 陈超群
刘 冬 丁俊文 曾海波 庞 聪 崔大有
造物雅集海报
蔡大礼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网总版主,北京西城书协副主席,北京印社副秘书长。
古意焕神采,理性见光辉——蔡大礼书印艺术漫说
文\曾 翔
大礼是我的老朋友,八十年代初他自北大历史系毕业分配到总参办公厅工作,我们同住一栋七号“筒子楼”,是战友,又是邻居,又因铁笔结缘,从此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以后同道越聚越多,我们又共同参与成为小刀会的创会成员,艺术交流更加深入频繁。后来,我们先后转业到地方工作,虽不常相见,但各自创作信息还是互有往还。直到三十年后大礼调入国家画院,我们又成了同事,想想这缘分的确深得很。
大礼的书法篆刻在过去三十多年所取得的成绩,在圈子里是有目共睹的。学历史出身的他,有一个很突出的优势,就是史学训练的养成更易于亲近传统,看待传统的视野更加开阔,认识更加深入,他的学习路径也显得很理性、目标很清楚。他的书法取法很广,采取自秦汉魏晋入,上溯源头,下寻流变,不断依序归拢、总结提纯的方式,这与他稳扎稳打的学风息息相关。所以纵观他的书法面貌,呈现出逐渐深入的趋势——这是一种不断进行扬弃、取舍之后的展现。观大礼之书,清新而稳健,涵泳而洒脱,他所追求的不仅是外在的呈现或疾风劲草的激情,而是偏爱书法中情韵的表达,以及抒写与雕琢他心中的古意。
如果将大礼的谨慎等同于保守那就错了,这一点从他在篆刻上的探索就能看出。据我所知,他应当是全国最早出版个人陶印印集的篆刻家之一,大约在2011年前后,当中辑录了80余枚陶印,是为他在新材质方面进行尝试的阶段性小结。他的篆刻熔铸秦汉,扎实不拘而多变,恰恰陶瓷材质为他溯源秦汉大传统开辟了新路,他用创作实践告诉我们:秦汉印不仅仅是篆刻学习的“敲门砖”,其中的传统蕴藏十分丰厚,能不能掘到宝藏为我所用,才是考验学识能力的地方。由此可见,他绝非死守传统,更锐意出新,从陶印突破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自己的篆刻语言,促进了他篆刻艺术表现力的全面飞跃。当然,他的进取不是冒进也非孤立,他的印与他的书在气息上连贯相通,而又能接续古人与传统一脉相承。无论陶印或石印,他的用印文字都比较讲究,有个性化的风格又不失含蓄,古雅朴茂,貌似平常而内蕴丰富……这意味着,他在作品面貌和整体掌控上着意于“古”的味道,以古为新,书印一体,细品方能入神。
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传统复兴的时代。对于传统,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看法一千种理解。我想说的是,这个时代也是一个需要理性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期待对那些曾经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作出解释。这样一来,传统艺术形式势必褪去很多人所迷恋的玄学色彩,而成为能够接受当代认知检验的东西。故而,大礼的探索方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方向,如何让书法篆刻这门拥有深厚历史传统的艺术形式,与当今的时代精神时代风貌相结合、延续和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对艺术家来说,即便是长时间地跟在历史上成功大家的身后亦步亦趋,其目的也只是为了去认识和发现艺术的规律,而非为了简单地模仿,这其实才是传统得以传承发展的历史规律,而大礼的艺术,正是建立在对艺术规律不断探索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我想,这才是“当行家”的手段。
蔡大礼作品
蔡大礼作品
蔡大礼作品
蔡大礼作品
蔡大礼作品
蔡大礼作品
蔡大礼作品
蔡大礼作品
蔡大礼作品
蔡大礼作品
蔡大礼作品
蔡大礼作品
蔡大礼作品
蔡大礼作品
蔡大礼作品
蔡大礼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