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 脏腑理论二十三
这句话指出,头为精髓和神明所在之地,从而首先提出了神与脑的关系。关于脑,《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也就是说,脑内藏脑髓,而脑髓是由肾精所生。联系《内经》这些说法,可知,《内经》认为,一、人的脑内藏有脑髓,又是人的精神和思维活动的地方。二、脑髓是由肾精所化生的。显然,《内经》也是认为脑与人的思维活动有关,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是没有两样的,但《内经》同时又认为心主神志。如《素问·灵兰秘典》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大惑论》也说:“心者,神之舍也。”《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是指意识思维活动出自于脑。《素问·灵兰秘典》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是说心有主管精神意识活动的功能,实际上两者并没有矛盾。因为,《内经》的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形成的脏腑体系,人体内的其他脏腑组织都要归于五脏中的某一脏腑体系。如胆归属于肝,膀胱归属于肾,胃归属于脾,大肠归属于肺等等,而将脑归属于心,这样脑中的神明也就归心所主,故《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吴昆解释说:“变,谓宰其变也。”也即是说,心有主宰脑中神明的作用,说明古人对脑功能的认识虽然很肤浅,但却是正确的,只不过由于以五脏为中心的理论构建,将脑中的神明又与心联系了起来。后世有神明到底归心所主还是归脑所主的争论,实际上,理解了《内经》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理论架构,便会明白,这种争论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况且,心主血脉,而血脉的病理变化如西医所说的动脉硬化,脑血栓,脑出血等,均可直接影响脑中神明的迷乱。后世医家在“头者,精明之府”这一观点上又进行了深入论述,如唐代孙思邈说:“头者,人之元首,人神之所注。”(《千金要方》)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等等。对神与脑的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
由于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故人的精神好坏,可以反映体内精气的盛衰。当患者头低垂无力,目眶凹陷,表示其人精气将竭,以此可知,其人之精神亦将亡失了,这对于临床判断病情的程度和疾病的预后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