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名言 3 脏腑理论之四十
入门·经典·临床
内经名言 3 脏腑理论之四十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通往中医殿堂之门,欢迎来到“入门·经典·临床”栏目,精诚大医漫漫长路,有我们陪您一路同行。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之三“脏腑理论”。
本节目推送内容将所选三百余条名言,分为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理论、气血精神、针灸经络、诊断技术、病因病机、治疗思想、养生保健、以人为本、运气学说十一个部分,其内容涉及《内经》的几乎所有方面,读者可在尽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内经》的理论精华。
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灵枢·五阅五使》
【论述】
《灵枢·五阅五使》说:“五官者,五脏之阅也。”意思是说,人的面部五官功能,可以反映体内五脏之气。《灵枢·脉度》亦说:“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五官或称七窍,即鼻、目、口、舌、耳五官。张介宾注曰:“官者,职守之谓,所以司呼吸、辨颜色、纳水谷、别滋味、听声音也。”《内经》从实践中认识到,人的五官分属于五脏,在生理上五官与五脏有密切的联系,即:鼻通于肺,故鼻为肺之官;肝开窍于目,故目为肝之官;脾开窍于口,故口唇为脾之官;心气通于舌,故舌为心之官;肾开窍于耳,故耳为肾之官。当患病后,可以从五官的气色变化和功能改变测知体内的脏器病变,故《灵枢·五阅五使》说:“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临床若见鼻塞呼吸不利,咳喘,嗅觉迟钝等,当责之于肺;若见两目干涩,或目赤肿痛,或视物不清,当责之于肝;若见口唇生疮,或口淡乏味,或口有甜味等,当责之于脾;若舌尖红赤,或舌上生疮,当责之于心;若耳鸣耳聋,声如蝉鸣,当责之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这就是“以表知里”思维方法的体现。反之,五官有病,也可以从其所属的五脏论治。
【病案举例】
苗学勤曾报道一案:白某,女,41岁。舌尖奇痒,咽干口燥,心烦不寐已2年余,每晚需服安定,或舒乐安定方能少寐,近半月来舌尖奇痒难忍,彻夜不眠,痛苦不堪,盛怒之下,将舌尖剪去,鲜血直流,痛痒交挟,顿足垂胸,痛不欲生,苦求于中医治疗。观其患者痛苦面容,精神不振,舌红少津,脉细数。此为少阴热化证,药用黄连阿胶汤加味:黄连15g,黄芩8g,白芍8g,阿胶10g,元参12g,生地12g,鸡子黄1枚为引,竹叶6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服6剂后,舌尖奇痒大减,睡眠好转,咽干口燥基本消失,上方续服6剂,舌尖奇痒已愈,睡眠基本正常,精神好转,惟食量不多,上方略有增损,连服20余剂,至今未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表现为舌尖奇痒难忍,以致彻夜不眠,亦属少见之症。如何治疗?中医脏腑学说以五脏为中心,凡五官、五体皆有所归,此既为舌尖之病,依《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灵枢·五阅五使》:“舌者,心之官也。”当从心论治。本例患者舌红少津,脉细数,可知病属肾水下亏,不能上济心阴,致使心火独亢,故舌尖奇痒,因此以黄连阿胶汤加味,下滋肾阴,上清心火,使水火相济,心火不亢,故用药20余剂而愈。可见,掌握“五官者,五脏之阅也”的规律,再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即便对于奇症怪病,亦能妙手回春。
《内经名言三百句》一书,精选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名言300句,分为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理论、气血精神、针灸经络、诊断技术、病因病机、治疗思想、养生保健、以人为本、运气学说十一个部分,其内容涉及《内经》的各方面,同时作者联系临床对条文进行详解,并举医案予以阐释,读者可通过本书在尽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内经》的理论精华。本书可供与中医工作有关的各方面人士阅读。
40位國醫大師推薦,
醫道傳承的正統經典,明醫成就的學醫教程。
《醫道傳承叢書》次第引導學生趣入傳統正宗中醫堂奧。
医道传承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