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词人,他只有一首词流传后世,却名垂青史,词中10字惊艳文坛
(欢迎关注“文化点心铺”:这里没有高深莫测的大道理,只有通俗易懂的小知识。学无止境,每天陪伴!)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地从古代奔涌而来,这中间淹没了多少文坛巨子,淹没了多少帝王将相,又淹没了多少纭纭众生。
孔子、屈原、谢灵运、李白、杜甫、苏轼……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响彻天地的文学豪杰。千年以后,我们记住了他们,也记住了他们的诗文。
可是,江水奔涌起伏,总有些人时刻闪耀于浪尖,也总有些人要隐于波折。当我们在惊叹于这些闪耀人心的文章时,又会有多少人曾注意到那些埋没在波折中的人呢?
李师中,一个在群星闪耀的诗坛中多么不起眼的一个名字。可是,作为词人,他只有一首词流传后世,却名垂青史,只因词中10字惊艳文坛。这首词就是《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写文大半年来,每每遇到这种极冷门的诗人词人,我总是有些小心翼翼。因为一不小心,在你口中的所谓冷门诗人,其实就成了别人眼中的热门诗人。
毕竟每个人的知识面是有限的。在看到这首词的时候,我努力地去搜寻关于这首词的材料,可关于它的作者李师中,真的太少了。
事实上,李师中大约生活在宋真宗和宋仁宗时代,1013年出生,1068年去世,年过花甲不久。作为宋人,他更像一个诗人,留下了将近40多首诗作,而词作却只有一首。
这首词就是《菩萨蛮》。整首词实为一首“题别”之作,通篇都是围绕一个“别”字来做文章。从题材上而言,此词并没有什么新颖之处。
可是,诗歌从古至今都不在于你写了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写。这首词融写景、抒情于一体,用词精练,刻画详细,意境浑然一体,堪称一首佳作。
词作上片总写临别情景。“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子规、城楼、月,本是三个互不相干的概念,词人着一“破”字,便将三者连成一体,形成统一浑然的境界。
这一句看似平淡,然而细细思量就会发现,词人把早起之景、临别之时第、离别之情和归去之思都融为一体,余味无穷。
而后,“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则更是惊艳。词人的画船将要出发了,放眼望去,两岸都是成片的鲜艳的荔枝,此时烟雨蒙蒙,笼罩天地,一切都充满了诗意。
而所谓“晓载笙歌”者,有声有人,作者以“笙歌”兼指吹奏笙歌的乐妓,含蓄唯美。画船水中行,荔枝烟雨中!这样美丽而安闲的场景,想想都令人陶醉。
词作过片二句“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是写别情。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史载:李师中为官清正,一直都在地方担任要职。现在,他要走了,那么“泪下罗衣湿”,所言非虚了。
不过,这打湿衣衫的泪水中,应该也有词人的一腔热泪。临别之际,所有人的泪水倾泻而出,虽然不够含蓄,但却足够热烈真诚。
结尾二句“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化用了《埤雅》中“雁飞不过衡阳,因南地极燠”一句。鸿雁传书本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用在这里倒也妥帖。
总体而言,这首词上片写得非常好,写景细腻,用词精练,情感真挚,的确算得上是一首好词。然而,下片却以叙述口吻来做词,情到显真挚,但余味不足。
其实,写诗还是写词都需要深厚的水平和才华。在这一方面,李师中写诗还是不错的。但论写词,或许还是差那么一点点。不可否认,这首词还是不错的。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烟雨如画,荔枝鲜红,叶色欲滴,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美景更吸引人呢?诗词的魅力,原本就不需要太多语言,一首词一句话,足以惊艳千年。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