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为什么有人经常说: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员工“做得越多,死得越快”,切入到现实职场情境中,八定律』是较为客观的概率判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始终存在。所以,职场中凡是当领导的往往不是“能干活”的员工,实干型的员工经常是“执行者”的身份,自然工作中的所有矛盾焦点、头疼难题、棘手事项都会集聚到实干型员工这里,因此发生“矛盾”的机会就会增多、“得罪”人的概率就会变大,似乎“死得越快”就是理所当然了。

以我11年的职场经验,看透表象抓本质,才是深度认识问题、系统解决问题的路径:

(1)做得越多的员工,经常会被放在“聚光灯”下,每个人的眼睛都在拿着“放大镜”看你的一言一行,自然暴露出的“不足”和“缺点”就会越多,而且还会被“放大化”,往往会导致“成绩不抵失误”的结果。

(2)做得越多的员工,就越容易“树大招风”,无形之中招致的“嫉妒”和“防范”也会越多,被作为潜在“竞争对手”的概率就会越大,而且与同事发生矛盾,甚至“得罪”的人也很多,自然就会在显性或隐性行为中“被打压”的可能性会变得很高。

(3)做得越多的员工,会陷入职场中“干得多,错得也多”的不利循环当中,因为在领导和员工的认知和印象中,“一个错误往往需要十件事情来弥补”,想要挽回大家对自己的良好印象,付出十倍的努力或许才会有回馈。

(4)做得越多的员工,“思维和社交”会陷入“停滞和倒退”的状态中,头脑中整天考虑的就是“眼前”的工作和具体”的任务,不会思考“职场战略性”和“晋升战术性”的问题,忙碌的工作节奏下,几乎没有参与社交的时间,更别谈“实用性”社交概念了。

职场中干活的员工,天花板就是“业务骨干”,“业务管道”似乎就成了实干型员工的职场发展轨道,想要“脱轨”,掉头转向,朝“管理型”路径发展,一旦超过5年工作周期,基本都会很困难。以我的职场经验,我认为“做得越多、死得越快”的员工,往往只有一种优势,那就是“苦干”,所谓的“情商”、“社交”、“察言观色”之类的职场技能,几乎为零。否则,“实干型”的员工,纵然会有工作失误,职场中的“容错意识”,一般领导还是会具备的,“为工作而工作”,任何领导都明白这个道理,员工不可能会达到题主所说的那种情境。

我始终认为:只有深刻剖析问题的表现形式、本质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提出的建议才更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

我将围绕“员工做得越多、死得越快”的职场问题展开论述,着重从“实干型”员工的职场发展环境来进行系统阐述,下面的回答可以作为类似职场问题的标准教材来参考和使用:

一、『八二定律』和『劣币驱逐良币』

(1)『八二定律』的“前置条件

学过逻辑学的人都知道“三段论”,就是任何事情在下结论时,都会有一个“前提”,无论是“大前提”还是“小前提”。

同样,职场中员工“干得越多、死得越快”,符合“二八定律”也有一个前提,即“前置条件”,那就是:员工仅有的优势就是“实干”、“苦干”,除此而外,什么“社交”、“情商”、“恭维”、“攀靠”等职场生存技能,几乎为零。否则,就不会出现“干得越多,死得越快”的现象,因为这并不符合“职场现实”!

(2)『劣币驱逐良币』的“背向现实

把经济学现象“劣币驱逐良币”放在职场当中,虽然在理论上不是很契合这个职场现象,但是“劣币驱逐良币”却能很形象地反映出职场的“背向现实”:为什么干活的人经常不受领导重视,而看起来整天不怎么干活的人却获得领导提拔?

这种职场现象,似乎又到处都是,其实本质上判定一个员工到底有没有价值,并不是看这个员工到底做了多少工作,领导之所以重视这类员工,往往欣赏的是他们的想法、点子、思路以及社交能力、协调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但是,从表面来看,这种现象给人造成了一种“不公平感”,也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从而使得很多员工都默默离职而去。

二、陷入『管道思维』

(1)君子不器:管道思维

孔子曾讲:“君子不器”。

释义:一个人在社会或职场中,千万不能陷入一种“标签化”和“技能化”的情境身份中,不能说别人一提起你,就说你是写作的,单一化的技能会限制一个人的职场发展前路。

用管理学理论来讲,叫“管道思维”!即员工会在不自觉、无意识当中,让自己的思维和行为陷入一种“管道路径”中,很难“脱轨”,等于是“作茧自缚”。看似每天在进步、在前行,但其实路径很窄。

现实中,“做得越多”的员工,思维往往会放在具体的工作事项上,眼光只会盯着手头上被自己按照轻重缓急的性质排好的工作,几乎没有时间或是根本没有意识去思考自己的职场发展路径,更别说助力职场提拔和晋升的“社交圈子”,以及和领导相处的方式方法了。

这个道理其实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干得越多的员工,为什么总是得不到晋升和提拔?

(2)思维和社交:零起点,无规划

做得越多的员工,往往注重实干,并不会在思考上用力。

可以说,实干型员工的“思维和社交”,往往会陷入“停滞和倒退”的状态,在职场晋升、提拔、升迁上,没有丝毫“战略性”规划,整天关注和盯紧的就是“眼前”的事项和“手头”的工作。

另外,整天苦干的员工,往往不会有多余时间去搞社交,而恰恰人脉资源又是职场人发展和提升的关键资源,交际能力则是晋升和提拔的重要技能,缺失了这两点,实干型员工几乎就不会有职场提拔的可能了。

所以,在忙碌的工作节奏下,员工在职场的发展思维和交际能力提升上,如果用功不多,不注重“实用性”发展技能,几乎没有进步的空间了。

三、『聚光灯』:成绩不抵失误

(1)“聚光灯”:缺点被“放大化”

做得越多的员工,在职场中往往会被当做“焦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在“聚光灯”下,没有任何可以掩饰不足或隐藏失误的可能性。

而且,每个人还会拿着“放大镜”,睁大双眼用力观察你的细微举止,很想发现你的“失误和缺点”。

目的有两个:一是想让你“当众出丑”,降低你在领导和同事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二是抬升自己,显示自己的能力在你之上,想获得领导的认可和欣赏。

(2)“成绩不抵失误”:一个错误需要十件事情弥补

为什么职场新人尤为重视自己在领导和同事心目中的“形象和印象“,就是因为想通过自己的”谨小慎微”来避免自己犯错、出现失误。

那到底职场新人都害怕什么?就是因为“一个错误需要十件事情来弥补”的道理!

职场人都知道一个现实:干得越多,错得越多,似乎就是一个职场怪圈,很难逃脱出来。因此,在领导的认知和印象中,员工如果在关键事情上犯错了,那么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对这名员工都不会有好印象,更别提重用了。

对员工来讲,要想挽回自己在领导和同事们心中以前的形象,可能就需要兢兢业业做10件事情来弥补之前犯1个错误的代价,因为只有做到10件事情,才会稍微有所反馈,这是职场经验,含糊不得。

四、『树大招风』:招致嫉妒

(1)枪打出头鸟:穿小鞋

做得越多的员工,在被当做焦点后,就会有“树大招风”的危险,无形之中会招致同事们在背后的暗暗“嫉妒”,会时刻“防范”你的行为,甚至是“穿小鞋”,目的是拉低你的形象、弱化你的能力、减小你的成绩。

职场人都懂得“枪打出头鸟”的道理,都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后果,但是当领导重用你时,给你分派工作,员工似乎没有拒绝的理由和借口,硬着头皮也要接下。

(2)棘手难题:得罪人

做得越多的员工,容易“树大招风”,无形之中就会招致同事的“嫉妒”和“防范”。

如果说“嫉妒”的同事是小部分人,那么大多数员工,我相信一定会将你看成他们在职场发展中的潜在“竞争对手”,这样的概率其实会很大。

另外,干得越多的员工,承担的工作事项多的同时,很多棘手的问题、容易产生矛盾的难题都会扑面而来,稍有不慎就会“得罪”人。而且,还会与同事经常发生矛盾,甚至,自然就会在显性工作或隐性行为中,受到别人的“打压”,这种可能性会非常高。

结 语

职场中员工“做得越多、死得越快”,这个逻辑链条要想成立,应该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类员工的情商不高、社交能力不强、对自己的职场晋升没有进行深度思考和付诸实施。实际工作中,实干型的员工,肯定是干得多就错得多,领导对待员工的印象也会发生改观,而且面对的矛盾和棘手难题也较多,很容易得罪人。更重要的是,会招致很多不必要的阻力,比如嫉妒和打压,尤其是被同事作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后,自己的职场发展就很困难了。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