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做人,智慧做事,言必信,信必果

  中国有一句老话:方圆做人,智慧做事。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都必须遵守当地制定的行为规范。他的行动不能超越法度,思想不能触犯法规。一句话:做人要循规蹈矩,做事则要灵活机动。但是,人毕竟与其他动物不同,当人在做事时,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也就是说,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受他的大脑支配的,因此,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灵活'到做人的'方圆'之外,这就是原则。

  1、言必信,信必果

  受儒家思想的一贯影响,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把诚实守信看作是对一个人是否仁德的象征。'仁中取义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诚实守信是做事的首要原则,只有做到诚实守信才能长久取胜。因此,自古以来人们把信誉看得重于一切。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讲道德、守信义为标准。无论对什么人,都要以诚相待。否则,一旦信誉丧失,做什么事都必然会招致失败。

  一个讲诚信的人,说话必定先考虑后果。不该说的话,一句也不多说,该说的话,一句也不放过。一锤定音,掷地有声,有了承诺绝不反悔。大丈夫做事'一诺千金',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明白的道理。

  因此,在中国做事,诚信是必须遵循的第一个原则。

  清末年间有个姓雷的山西商人,还是他爷爷在世的时候,由于经营不善,和英国人在香港做的一大笔生意赔了个精光,欠下英国商人的钱一直未还。

  他爷爷临终时百般叮嘱他的父亲,要他父亲一有钱就替自己将债还上。遗憾的是,他父亲直到死去都没有能力还上这笔钱。

  他父亲临死的时候,又把账单递到他手上,叮嘱他等日后有了钱,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帮自己还了这笔债。

  姓雷的商人接过账单,亦接下了父辈的遗愿。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姓雷的商人果然发了财。于是,他请来一个懂英文的人给这个英国商人写信,言词恳切地告诉他祖父欠债一直未还的原因,并说现在家境好了,唯有替祖父将欠债还掉才能使自己的良心得以安宁,请他告之汇款地址。

  当时,那位英国商人也早已去世,姓雷的商人寄的这封信被他的孙子收到后,非常感动,当即回了信。最终,姓雷的商人将祖父欠下的债还给了那位英国商人的后人。

  这就是中国人讲的诚信,决不失言。

  如果说这只是一则故事,不足为信,那么,我们还可以列举许多真实的事情。

  '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诸葛亮是老幼皆知的料事如神之人,同时他还是一个极有仁义且守信誉的正人君子。

  五出祁山时,诸葛亮听了长史杨仪的建议,把兵力分为两部,轮番出击,以避免像前几次出祁山时那样,由于久战而引起兵疲的现象。两部兵力100天轮换一次,第一批兵力率先出征100天,即由第二批兵力替回,等第二批兵力出征了100天,经过休整的第一批兵力又上前线替回他们。这样的循环轮换,能使军队的士气得以持久。为保证此项战术的顺利实施,诸葛亮明令规定,'违限者按军法处治'。

  兵出祁山后,由于后方粮草未能及时供上,军中缺粮。蜀军攻下卤城后,诸葛亮先是设计抢割陇上麦,以保证蜀军的粮草;后又在卤城外埋下伏兵,大破魏军的偷袭。司马懿被气晕了,发檄文征调雍州、凉州的20万人马前来助战。而此时正值蜀兵的轮换期,后方汉中兵马已出川口,作好了充分的替换准备,身在前线的诸葛亮传令前方军兵返回后方。听说可以回家了,有些疲惫的士兵们个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正在这时,司马懿发檄文征调的20万雍、凉人马,在孔礼的引领下已经到来,与郭淮会合后直袭剑阁,企图拦截蜀兵归路,司马懿则亲自引兵攻打卤城。得此消息,蜀军营内人心惶惶,形势变得危急起来。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杨仪对诸葛亮提出暂且留下旧兵退兵,待新兵到来再换班。诸葛亮说:'不可。吾用并命将,以信为本。既令在先岂可失信?且蜀兵应去者,皆准备归计,其父母妻子依扉而望;吾今便有大难决不留他。'说罢,诸葛亮传令归兵即刻起程。得知丞相在大敌当前还如此守信,军兵无不感激,他们异口同声地挥臂高呼:'丞相如此施恩于众,我等愿且不回,各舍一命,大杀魏兵,以报丞相!'诸葛亮对众兵说:'尔等该还家,岂可复留于此?'军兵们决心已定,执意要出战杀敌。于是,诸葛亮下令人马出城列阵。而此时,西凉兵马由于长途远征,早已人困马乏,刚要安营时就见蜀兵杀将而来,蜀军将勇兵骁,气势震天动地,杀得魏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诚信'使诸葛亮在几乎陷入绝境的情势下转危为安。

  千百年来,中国人之所以珍惜诚信,与利以义制有很大的关系。'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忠诚和信义不仅是为人的根本,亦是获利的方式,是天道。

  喜欢的朋友欢迎点赞、关注并转发,您的支持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哦!

#情感##爱情麻辣烫##心晴计划##情感上头条##情感事务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