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三 | 新疆旅游日记(十四)
农产品市场—
火焰山—葡萄沟—坎儿井
2021年7月28日,吃过早饭,大家说:“葡萄是吐鲁番的特产,鲜葡萄不好带,但葡萄干应该带点回去分送亲友。”宾馆服务员推荐我们到吐鲁番农产品批发市场去买,说那里的东西正宗,且价格公道不贵。
从宾馆到吐鲁番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有3公里路,眨眼间就到了。这个批发市场从规模上看并不大,但品种比较齐全,大多是新疆本地产的红枣、葡萄干、核桃、杏仁、腰果等,其中以葡萄干品种最多,比如红香妃、女人香、黑美人、金皇后、香蕉葡萄、香妃爷爷、香妃奶奶等,有籽的,无籽的,红色的,绿色的,紫色的等琳琅满目。
我们顺着摊位一个一个地瞧过去,在一家叫丝路珍珠干果商行店前停了下来。这个店面有三间门面,产品种类比较多。店里只有两个小年轻人,年纪20多岁的样子。男的特像相声演员岳云鹏,但明显是小一号的,或者是岳云鹏同父异母的弟弟。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五官长得跟他一模一样,我以为是他的妹妹,但“岳云鹏”总是一口一句“我让营业员给你装”,从话语中又听得出这小姑娘是他的雇工。
我在这个店里挑了6样葡萄干,还有树腰子和壮阳果等,装了满满的一箱快递寄回家。其他人也大多在这个店里购买东西,以葡萄干居多。估计光我们12个人就给他买了四五千元钱的东西,为此,他还送我们很多新鲜的葡萄,说可以在车上吃,算是买东西的添头,可见这个小“岳云鹏”年纪不大人却精明。
火焰山距离农产品批发市场36公里。大凡来吐鲁番的人,没有不去火焰山的。虽然那里没有什么好看的风景,但因为吴承恩写的《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把火焰山与唐僧、孙悟空、铁扇公主、牛魔王等联系在一起,使火焰山神奇色彩浓郁,天下闻名。
火焰山古称赤石山或红山,呈东西走向,山长100多公里,最宽处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47.8℃,地表高达70℃以上,绝对最高气温为49.6℃,地表温度达到83.3℃,沙窝里可烤熟鸡蛋,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热极”。
11点半,我们到达火焰山。此时,红日当空,太阳光从赤褐色的山上反射过来,更加热浪滚滚。在火焰山的周围,都是红砂岩,沟壑林立,寸草不生。在景区入口有一处巨岩石壁,用朱红漆写着“火焰山”三个大字,前面是一个大广场,在巨岩石壁正前方约50米的地方,立有一把镂空巨型芭蕉扇,芭蕉扇的中间装一支温度计,左边是摄氏,右边是华氏,当时温度指向摄氏43度。头上太阳火辣辣的,地上又反射着阳光,感觉地表温度应该有50多度。我们大家忙着拍照片,又进行了合影,想早点离开这个太热的地方。
在广场西侧,登上十步台阶,立有三根华表式的石柱,上面雕有祥云花饰,非常庄严。走过石柱,就是火焰山国家地质公园陈列馆。陈列馆以“全景式梦幻西游”为主题,结合现代VR技术,重现火焰熊熊之气势,让我们身临其间感受西天取经的艰难险阻。
从陈列馆出来,有一个圆形的天井,确切地说应该是从地面垂直向下挖出来的圆柱坑,四周饰以唐僧师徒取经为题材的铜板画,面积大约200平方米,西边沿墙设有一架供人上下铁楼梯,中间立有一根超过地面高度好几米的巨型铜材金箍棒温度计,边上有孙悟空的铜像,孙悟空靠在他边上的一块铜碑上。这块铜碑上铸有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的发文:金箍棒温度计被评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金箍棒温度计高12米,直径0.65米,可实测最高温度100度。当时,显示的温度是68度。在这里拍照的人特别多,要排上很久才能轮到拍摄。
登上铁楼梯,就到了室外。这里是一片空旷的红土地广场,四周立有多尊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时的情景铜像。其中有一尊是孙悟左手搭凉篷,右手握金箍棒,脚踏在火焰山顶向远处眺望,火焰山四周靠着唐僧师徒三人的铜像。游者在此照相甚多,在猪八戒和唐僧之间的铜像被人磨得锃光透亮,泛出紫铜色。
我们在此大约游了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就像蒸桑拿,汗水像流淌的水,衣服早被湿透。大家连声说:“切弗落,切弗落。”(东阳方言:吃不消的意思)。于是,大家迅速撤离火焰山,奔向下一个目标——葡萄沟。
相较于火焰山的奇热难耐,而葡萄沟则如“风景这边独好”的桃花源了。
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区东北15公里的葡萄乡,是一条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峡沟,风景秀丽,沟内有一条布依鲁克河,水源为高山融雪,它以盛产优质葡萄而闻名中外,是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从火焰山到葡萄沟只有37公里,半小时就到了。游览葡萄沟要乘坐景区的观光车。我们坐在观光车上在葡萄沟内蜿蜒穿梭,它就像一条绿色的丝带飘逸在峡谷中,风光特美。
葡萄沟溪流两侧,葡萄架遍布,葡萄藤蔓层层叠叠,绿意葱葱。四周是茂密的白杨林,荫天蔽日,花草果树点缀其间,农家村舍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缓坡上。空气特别清鲜,浓郁葡萄的甜味儿直扑鼻孔。
观光车把我们送到葡萄沟接待站后,我们就下车步行了。一条挂满葡萄的长廊伸向远处,长廊尽头有一块碑石,上书“葡萄沟”三个鲜红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游人争先恐后在此照相留念。
这里也是为游者开辟的游览场所,依山傍水,安静幽雅。有数条葡萄长廊通向四面八方。游客可信步葡萄架下,观赏珍珠般的葡萄,但不能品尝。这里也有卖工艺品的蒙古包,还有划船游玩的地方。人很多,非常热闹。王导说:“我们在这里吃中饭。”
我要了一个馕,将着矿泉水吃,老谢要了一碗水饺。吃完之后,我们在这里稍作休息,就顺着“800米葡萄长廊”往外走。长廊上葡萄晶莹如珍珠,鲜艳似玛瑙,碧绿若翡翠,令人垂涎不止。实在忍不住的时候,我也伸手摘个葡萄尝尝,虽然明令禁止摘尝,但那好看的葡萄,就是让人欲罢不能,控制不住自己。
葡萄沟的尽头是吐鲁番葡萄展览馆和维吾尔族民居民俗馆,还有王洛宾音乐艺术馆,这些场馆,我们只是匆匆带过而已。出了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就回到了葡萄沟接待站。
游完葡萄沟,已经下午四点钟了。接着,我们又朝“坎儿井”去了。
坎儿井位于吐鲁番市亚尔乡新城西门村“坎儿井民俗园景区”内,离葡萄沟仅13公里,只消半小时便到了。它实际上是一个浓缩化了的坎儿井实地模型。游览通道建在地下,在经历过火焰山的酷热之后,在坎儿井就直感凉风阵阵,舒爽怡人了。
坎儿井用现在通俗的说法来说就是“地下渠道”。它是一种很古老的开发利用地下水的集水建筑物。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吐鲁番是我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可达到3000毫米,可称得上是我国的“干极”。因此如何获得水源灌溉和生活,就成了古代吐鲁番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于是就创造了坎儿井。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就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截取地下潜流灌溉农田。
坎儿井在吐鲁番历史悠久,分布很广。据统计,总数达1100多条。由于坎儿井是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它还因不需动力,施工工具简单,技术要求不高,管理费用低廉等特点,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据介绍,新疆共有坎儿井约1700多条,灌溉面积约50多万亩。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至今仍灌溉着大片良田,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坎儿井范围不大,游览时间大约半小时,6点钟便结束游览。我们住进了坎儿井贵宾楼。楼内有餐厅,我们围为一桌,以陈党军和马军民的酒,尽洗一天劳累之风尘。